Re: [請益] 水果的冷熱屬性

看板ask-why作者 (離家出走)時間13年前 (2011/06/22 01:09), 編輯推噓5(507)
留言1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unfinish (笑吟吟的淫淫笑)》之銘言: : ※ 引述《griff (對啦,一起加油!)》之銘言: : : 標題: [請益] 水果的冷熱屬性 : : 時間: Tue Jun 21 22:35:13 2011 : : 常聽到中醫裡談到水果或一些植物有冷熱的屬性 : : 例如西瓜屬冷,榴槤屬熱 : : 我能相信這些分類都是古老智慧的結晶 : : 經由許多人許多記錄花很長的時間統計出來的 : 統計出來的東西應該很科學吧 : 心理學多數學說不也是建立在統計基礎上 : 要說中醫不科學大概也是因為缺乏記錄沒有經過統計學計算過程 : 所得來的結果全是憑醫師臨床經驗 : : 只是我質疑的是,為什麼人類無法發明一種儀器可以計算出水果冷熱度的數值 : : 為什麼不要將這些屬性更加科學化,好讓理論變得更有可信度 : : 是辦不到嗎,為什麼呢? : : 是否西方國家對於水果的冷熱屬性不採信? : 早期西方國家也不認同針灸 : 隨著對針灸研究深入 : 西方國家已不再將針灸視為巫醫或信仰療法 : : 因為之前有目擊女性友人因為月事拒絕吃西瓜,說那是寒姓水果 : : 但從未聽說過外女性會因生理限制而忌吃冰冷食物 : : 是否這些冷熱屬性都還只是假說,連找出科學證據都辦不到? : : 才疏學淺,盼請前輩們指教,感恩! : : -- : : ◆ From: 114.41.245.67 : : 推 gamer:那得要中醫先定義出這裡所謂的"冷"和"熱"是什麼才行。 06/21 23:21 : 據說部分練過氣功的人 對食物的冷熱性有較敏銳的感覺 : 不過我想實際定性當然不是靠這些人 : 多數應當還是來自中醫師的臨床經驗 : 例如吃西瓜會頻尿且尿多無色、甚至可能出現腹瀉軟便 : 這都是中醫所謂涼寒的症狀 : 相反地吃了大熱的榴槤則出現便秘、口乾舌燥、長痘子等熱性症狀 : 中醫再依據這些現象歸結出食物的寒涼燥熱等性 : 以上是我個人想法 如有誤繆還請各位賜教斧正 謝謝

06/22 00:18,
我認為你指的統計和心理學應用的統計是不同的
06/22 00:18
研究心理學最常見的方法最是找一群人來 分對照組跟實驗組 然後再比對兩組差異 並取得統計數據 中醫怎麼做 就找一群人來吃西瓜啊 對照組組什麼都不吃 實驗組吃西瓜 有何不同呢 ※ 編輯: unfinish 來自: 114.25.149.174 (06/22 00:28) 統計只是工具而已,還有實驗假設、推論及變項控制等 很多科學(生科、神經科學、營養學等)也都採取這種方式來研究,不是只有心理學 甚至心理學在某些學校是屬理組,偏向生物科學方面(腦科學),不完全是社會科學 因此實驗設計跟變項的處理要求比較高 統計也會因為實驗設計的緣故,而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沒有操弄、控制及定義變項會是個主要因素(有些研究僅僅只是做相關統計) 不是兩組人比一比取數據做統計分析那麼簡單 你的實驗立論跟假設有問題,抱歉,實驗跟結果教授正眼都不瞧一下 吃西瓜這件事情,西瓜裡到底有多少成分來影響你的生理反應 如果沒有做到控制,沒有討論成分的分析等,實驗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我根本不會知道是哪個成分造成這樣的結論 而僅僅只是知道有差異(如果真的統計有顯著差異),但為什麼? 不知道 一個藥品的研究是應該要做到變項操弄及控制 我們必須知道哪項成分有危險,哪項成分是有效用的? 中藥之所以難以研究,是因為成分太複雜 又在加熱過程中藥物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是否產生什麼新的成分來影響結果? 這結果到底是因為哪項成分所造成? 在沒有做到成分的分析及控制是不會知道的 而且中藥有些使用會因人而異,這到底又是根據什麼? 中藥現在就是一個只看到結果,我們不知道其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的一種藥 有人信任他,有人沒辦法接受,就是這樣 而西藥只是比中藥嚴謹,成分控制單純也經過動物實驗 期間藥物在身體中產生什麼變化,生理機制是什麼,大部分都還是謎團 但能夠確定哪項成分確實能夠改善症狀,而且仍持續在累積相關資料 實驗心理學(還有神經科學、營養學、藥學等)採取的就是這樣的方式 研究假設、實驗設計及變項控制等,在嚴謹度上是有差異的 如果你只是說吃西瓜來做統計分析,而非西瓜中的各種成分來做個別研究的話 另外如果要用吃西瓜來做研究,控制組也要給東西吃 一組是真的西瓜(實驗組),一組是看起來吃起來都要很像實驗組但不是西瓜(控制組) 不然會被質疑是否為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55.177 ※ 編輯: Wengboyu 來自: 59.113.157.226 (06/22 13:15)

06/22 16:30, , 1F
我是覺得中醫的藥成份太雜, 偏偏它的療效很可能是多種成
06/22 16:30, 1F

06/22 16:30, , 2F
份交互作用而來, 我看要定量定性分析應該很困難
06/22 16:30, 2F

06/22 23:03, , 3F
西醫的盲點就在分離成份 整體效果就不見了 那也沒多客觀吧..
06/22 23:03, 3F

06/22 23:05, , 4F
話說中醫的冷熱性應和食物的栽種環境氣候有關 這就還算客觀
06/22 23:05, 4F

06/22 23:06, , 5F
另外西醫的酸鹼值又是怎麼來的?懂的配合這篇順便說明一下吧
06/22 23:06, 5F

06/23 00:50, , 6F
酸/鹼性體質/食物是騙人的把戲~根本沒有科學根據
06/23 00:50, 6F

06/23 10:12, , 7F
西醫很多分離成份是真的具有療效喔, 很多單純的分子都是
06/23 10:12, 7F

06/23 10:12, , 8F
很有用的藥物
06/23 10:12, 8F

06/23 12:52, , 9F
生化作用都是綜合的 有些催化有些抑制 要分離就得納入考量
06/23 12:52, 9F

06/23 12:54, , 10F
中醫為什一堆複方也是這個原因吧 複方不等於單方的總和啊
06/23 12:54, 10F

06/23 12:56, , 11F
要分離元素至少要以模組效果為單位 不然這種單方沒什麼意義
06/23 12:56, 11F

06/27 21:29, , 12F
如果硬要萃取純化成單一成份 那就不叫吃西瓜了
06/27 21:29, 12F
文章代碼(AID): #1E0D1Hl8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0D1Hl8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