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這世界上(至少全宇宙)有絕對的事物嗎?

看板ask-why作者 (mick doohan)時間13年前 (2010/10/14 14: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8 (看更多)
※ 引述《danny0838 (道可道非常道)》之銘言: : ※ 引述《Equalmusic (Cosmajoonitist)》之銘言: : : 就跟一樓說的一樣 : : 一般在數學證明裡面, 如果你要定義一個東西, 你還要先證明你的定義是 well-defined : : 你這個絕對真理就跟「存在的粉紅色大便」一樣 : 這種證明的邏輯謬誤是「丐題」,即證明過程隱含結論。 :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09/05/begging-question.html : : Claim: 「存在的粉紅色的大便」存在 : ^^^^^^^^^^^^^^^^^^^^^^^^^^這是結論 : : Proof: : : 假設「存在的粉紅色大便」不存在, 矛盾 : : 因為「存在的粉紅色大便」必然存在, 如果不存在那就跟他的性質不符 : ^^^^^^^^^^^^^^^^^^^^^^^^^^^^^^^^ :  這就是偷藏結論,但結論此時未被證明,不能當做論證基礎; : 或說「如果結論不成立,則這句話也不成立」,故結論不成立的可能性沒有被排除。 : : 故「存在的粉紅色大便」存在 : : 哲學家早就有共識, 存在並不是一種性質, 不能這樣隨便定義的 : m舉的例子也是同樣的丐題謬誤: : : 假設我宣稱「台灣的空氣中一定含有一種叫比克的介質, 其它國家的沒有」. : ^^^^^^^^^^^^^^^^^^^^^^^^^^^^^^^^^^^^^^^^^^^^^^^^^^^^結論 : : 然後我用這樣的證明: : : 「台灣的空氣中有沒有比克?」 : : 如果台灣的空氣中沒有比克, : ^^^^^^^^^^^^^^^^^^^^^^^^ : : 則「台灣的空氣」就是其它國家的空氣,矛盾, : ^^^^^^^^^^^^^^^^^^^^^^^^^^^^^^^^^^這句話就是根據結論所做的推導,即偷藏結論 : : 可見台灣的空氣中有比克。 : 我想我知道你們argue的點了, : 但我前面寫的證明過程不是這樣的, : 我再說清楚一點: : 1.前提:亙古永久的性質、理論,謂之「絕對」,否則謂之「相對」 : ≡不是絕對的真理,不是亙古永久的 : 2.欲證明「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 : 2.1.假設「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是錯的,即「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 : 2.1.1.假設2.1.是絕對的真理, : 則存在絕對的真理, : 與2.1.「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矛盾 頂多只能假設2.1是true, 怎麼可以一下子就假設2.1是絕對的真理? 假設2.1是true, 則「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為true. 「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是true, 不表示這句話、這個敘述就是絕對的真理. : 2.1.2.假設2.1.不是絕對的真理 : 根據1.不是絕對的真理,不是亙古永久的 是「不是絕對」還是「不是真理」? : 故「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不是亙古永久的 : 故「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 如果不看「絕對」, 只看「真理」, 是不是亙古永久? : 與2.1.「不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矛盾 : 2.2.由於2.1.的假設,窮舉所有可能皆必然導致矛盾, : 根據歸謬法得證「可能存在絕對的真理」 : 以上論證並沒有丐題, : 所以我說「絕對的真理」可在邏輯上演繹(即1.的前提), : 你們的反駁並不是同一回事。 : PS1: 前面的「有」應理解為「可能存在」 : PS2: 我之前認為「絕對」是大家都知道的定義,所以沒明講。 : 不過現在看來,「絕對」的定義顯然有爭論的空間.. : 這裡用的定義其實也和#1CjGndBB的說法有所出入 : 而如果修改了前提1.,即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對你而言, 你的「絕對的真理」似乎就是「always true」. 所以你的證明變成在證明「always true是否存在」. 但是絕對的真理就是always true嗎? 如果是, 那我們要討論的東西是always為何, 與true為何. 如果不是, 那請不要怪我挑毛病, 你的證明是丐題, 而且, 你的證明跟「絕對」的關聯性很低, 即使沒有「絕對」的前提, 把「絕對」這兩個字從你的證明中拿掉, 一樣可以得證. 你等於在用true/false去證明true存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40.33
文章代碼(AID): #1CjgKYVB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18 篇):
文章代碼(AID): #1CjgKYVB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