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值日生] 眾叛親離的君王..?

看板YCSH_alumni作者 (南無阿彌陀觀世音達摩)時間16年前 (2007/09/29 00: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36 (看更多)
※ 引述《chin1987 (欽)》之銘言: : 看到這裡,不禁手癢,還是寫了些想法 : 個人認為,從此段來看,仍然不知玄武門事變與貞觀之治,甚至是以下歷史的關連性 : 即是 : 「假如沒有這個事變,就沒有天可汗和貞觀之治,不會有武則天, : 更不會有唐玄宗 [不是大兒子] 的開元之治以及那麼多的宮廷內鬥。」 : 不知其邏輯所在。 : 已故史學家陳寅恪在其著作《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提及: : 「然高祖起兵太原,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玨、魏徵之流即 : 後來佐貞觀之治之名臣,可知建成亦為才智之人。」 : 當時李建成亦為有才智之人,難謂李世民未發動玄武門政變,便不會有後來的貞觀之治 : 等以降之歷史。 : 也就是說,若當時沒有玄武門政變的發生,也是有可能會有類似貞觀之治的時期, : 而武則天、唐玄宗等以後的歷史也還是有可能發生。 這段是概念問題, 我說唐太宗沒殺兄弟就不會有貞觀之治,這是既定事實; 但是沒有玄武門政變則會如何如何, 這些全都是假設,我看了覺得怪怪的; 而且我最早的文章是說『沒殺兄弟的話,就不會有貞觀之治』, 也許正如你所表達的『會有類似的治世』, 但那絕對不會是唐太宗主導的貞觀之治,對吧。 : : 講那麼多,其實我是要說, : : 太宗時代休養生息的情況其實並沒有很久; : : 高宗武后睿宗到玄宗這段時間才是關鍵。 : : 玄宗的開元之治是唐代的巔峰, : : 但是由於玄宗習慣天下太平,整天『與民同樂』, : : 政治才會開始腐敗。 : 這裡我仍有不同看法, : 唐代政治的腐敗,並非始於玄宗,亦非起因於其習慣天下太平之謂 : 支撐唐帝國的重要支柱,莫過於府兵與均田 : 唐太宗歿後,唐高宗朝仍有東征高麗的記載,然亦是久攻不下,有一定的損耗 : 再加上西北突厥的再次崛起 : 逼使初唐以來在邊疆所採用的「進攻型國防」,轉為「防禦型國防」 : 如此,軍事的開銷必然大增,政府對於人民的課稅也隨之增加 : 於武則天時期便已有了所謂的「大逃戶」事件的發生 : 政府因此派遣擴逃戶使,奉命抓逃離戶籍地的人民回到其原本的戶籍地 : 這種狀況一直到玄宗朝仍未改善,玄宗才使逃戶就地入籍 : 加速了府兵的潰散 : 玄宗儘管身為帝王家,但仍經歷過政變,應該不至於有所謂的習慣天下太平 : 他的政變也是學他老祖宗的那一套,玄武門事變 : 但其對於當時問題及政治局勢沒有能力作改變與應對,使唐帝國中衰 : 是不爭的事實 : 如同我前文所提到的數據 : 漢代時期的人口數量大致等同於唐代玄宗朝,約六百多萬人 : 反映了這段歷史的相近程度與期間紛亂局面造成的結果與恢復 : 亦如同您所謂,太宗時期的休養生息不長 : 但重點也不在於武后、睿宗與玄宗朝 : 開元之治的確是唐帝國的巔峰時期,但不代表盛世的背後沒有社會的問題 : 唐帝國的腐壞,也不是從開元之治開始的 以下雖然跟我一開始的發文沒啥關係,不過我也回一下,哈!! 唐帝國衰落的根源其實在開元25年起到天寶初年之間, 而問題的引爆點在安史之亂。 重點在李林甫從開元二十二到天寶十一,總共做了宰相19年; 他粉飾太平,為了鞏固地位所以剷除異己, 開元二十五年之後張九齡等人遭到排擠離開, 殺了李適之,又宰了一堆名臣像是嚴挺之、楊慎矜等人, 玄宗不理政事,宰相又縮短辦公時間, 上下享樂,下情不能上達,沒有是非公理,這才是唐帝國敗壞的主因。 往後楊國忠的部分不提, 回說到邊將坐大的部分, 外重內輕是事實, 但是主要是開元、天寶年間命令王忠嗣做河東、溯方、河西、隴右的節度使, 配四將印,勁兵重鎮全都在他掌握下, 才是內重外輕情況最重大的疏失。 : : 這裡開始剛好是我對唐代最熟的地方,所以多說了幾句。[笑] : : 另外關於所謂不擾民的隋煬帝其實我有不同的看法, : : 事實上隋煬帝不曾與民同樂, : : 相反的,他的奢侈剛好和人民的痛苦成正比。 : : 他的建設多所以人民服役重, : : 他的開支大,所以人民的負擔也大, : : 到最後他甚至役男不夠用,連女人都用上了; : : 基本上要比他不擾民實在是太簡單的事情了。[笑] : 這裡我倒是有部份相同意見 : 修正我前文不當的措辭,造成部分的誤解 : 隋煬帝的確沒有所謂的不擾民,他所使用的人力資源遠超過前代各朝 : 但並不代表他並未與民同樂 : 其影響中國近古史最大的,在於其開鑿並連接運河 : 這不是讓他去江南遊樂的,也不是讓他把南部地區的物資送給自己享樂的 : 這條運河剛建好,隋代就沒落的,幾乎沒有使用到 : 而這運河的原本功能,則是在於互通南北物資之有無 : 人民受此之利,得拜隋煬帝所賜 我覺得這段怪怪的, 做超過人民負荷的事情,怎麼可能會與民同樂呢? 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 使往後的中國不論文書和貨運都能夠南北互通有無, 人民受利,所以他也算是與民同樂嗎? 讓後人受惠的重大建設和決定, 並不能表示當下從事這些事情的人民是快樂的。 : : PS.我可以在最後說我其實是自然組的嗎? : 對於自然組而言,能有如此豐富之歷史常識,真的很難能可貴 : 我感到萬分佩服 : 但不才以為,歷史學的探討,應該建立在多元的角度,並有合理的邏輯推演事情的因與果 : 且應盡量減少所謂的主觀意識 我覺得自己的說法從頭到尾都是有歷史佐證可查的, 至於主不主觀這件事,當然要由閱讀者的推敲囉。 PS.話說.....我好像話太多了吼。 [笑] -- ┌────────────────────────────────────┐ │我覺得這傢伙怪怪的:http://www.wretch.cc/mypage/howardhsieh 小心被傳染..│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113
文章代碼(AID): #16_I_o94 (YCSH_alumn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36 篇):
文章代碼(AID): #16_I_o94 (YCSH_alu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