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值日生] 眾叛親離的君王..?

看板YCSH_alumni作者 (欽)時間16年前 (2007/09/28 01:16), 編輯推噓3(306)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36 (看更多)
※ 引述《Masturbate (南無阿彌陀觀世音達摩)》之銘言: : : 這裡我有不同意見提出 : : 其一,唐太宗沒有殺了兩個哥哥,玄武門政變是殺了他哥&他弟 : 哈哈,是我疏忽,剛才還特別查了一下.. : : 其二,玄武門政變與貞觀之治有何關聯? : : 李世民本來沒有意欲發起政變,起因在於李淵本意立李建成為太子,繼位為帝 : : 但秦王實力遠過於李建成,而暗中削弱秦王左右手,即房玄齡、尉遲恭等人 : : 後者為避免自己政治生涯到此結束,故建言秦王孤注一擲,發動政變 : : 秦王此時才有爭奪太子位的意圖 : : 於是秦王人馬買通原本是李建成親信的玄武門侍衛 : : 將其與李元吉射殺於玄武門 : : 迫使唐高宗李淵立秦王為太子,不久即傳位,太子即位為唐太宗 : : 貞觀之治一點也不偉大... : : 只是個不敢擾民的政策罷了,為了回覆在隋末大亂造成中國人力大量減少 : : 據統計,中國人口數量在漢代約武帝時期,大致同於唐玄宗天寶年間 : : 也就是說,漢代極盛時期結束後的戰亂,一直到唐玄宗才恢復 : : 貞觀之治...只是相較隋煬帝統治中國時期來得更不擾民罷了 : : 至於天可汗的封號 : : 原因在於擊退了東突厥,因為那時候東突厥剛好內部族群產生摩擦,使唐有機可乘 : : 武后以降,突厥坐大,逼使唐政府需要更大量資源防範 : : 也間接造成所謂的府兵敗壞、均田潰散,甚至是安史之亂等 : : 以上 : 其實我下面要講的東西客觀上並沒有不同, : 但是在主觀方向上面則和你大異其趣。 : 唐太宗用模仿高組的方式發生玄武門事變, : 對政治和帝祚、歷史都有所影響, : 這裡針對歷史來談好了。 : 事變之後他不鳥監修國史房玄齡的建議, : 自己看了國史,並且命令修改, : 所以唐代初年的史事記載開啟了後世史臣維護的風氣。 : 接下來談貞觀之治,先從唐代當時的國際地位來探討吧。 : 唐高祖建國的時候突厥是北方的強大國家, : 但高祖因為國力不夠,所以用防守策; : 在玄武門事變之後突厥又來了,大舉入侵直到唐求和, : 給了一堆錢之後他們才退。 : 這時候有件很鳥的事情, : 渭水之恥其實是發生在太宗時代, : 但是唐太宗修改歷史,寫高祖就已經臣服於突厥, : 然後自己要代為雪恥。 : 接下來他開始奮發圖強, : 突厥因為勝太驕,最後唐太宗找托塔天王...喔不對,找李靖討伐, : 生擒了他們的可汗,西北各國的酋長才開始給他『天可汗』的稱呼, : 這時候唐朝才成為東亞的共主。 : 總之,假如沒有這個事變,就沒有天可汗和貞觀之治, : 不會有武則天, : 更不會有唐玄宗 [不是大兒子] 的開元之治以及那麼多的宮廷內鬥。 看到這裡,不禁手癢,還是寫了些想法 個人認為,從此段來看,仍然不知玄武門事變與貞觀之治,甚至是以下歷史的關連性 即是 「假如沒有這個事變,就沒有天可汗和貞觀之治,不會有武則天, 更不會有唐玄宗 [不是大兒子] 的開元之治以及那麼多的宮廷內鬥。」 不知其邏輯所在。 已故史學家陳寅恪在其著作《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提及: 「然高祖起兵太原,建成即與太宗各領一軍。及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玨、魏徵之流即 後來佐貞觀之治之名臣,可知建成亦為才智之人。」 當時李建成亦為有才智之人,難謂李世民未發動玄武門政變,便不會有後來的貞觀之治 等以降之歷史。 也就是說,若當時沒有玄武門政變的發生,也是有可能會有類似貞觀之治的時期, 而武則天、唐玄宗等以後的歷史也還是有可能發生。 : 講那麼多,其實我是要說, : 太宗時代休養生息的情況其實並沒有很久; : 高宗武后睿宗到玄宗這段時間才是關鍵。 : 玄宗的開元之治是唐代的巔峰, : 但是由於玄宗習慣天下太平,整天『與民同樂』, : 政治才會開始腐敗。 這裡我仍有不同看法, 唐代政治的腐敗,並非始於玄宗,亦非起因於其習慣天下太平之謂 支撐唐帝國的重要支柱,莫過於府兵與均田 唐太宗歿後,唐高宗朝仍有東征高麗的記載,然亦是久攻不下,有一定的損耗 再加上西北突厥的再次崛起 逼使初唐以來在邊疆所採用的「進攻型國防」,轉為「防禦型國防」 如此,軍事的開銷必然大增,政府對於人民的課稅也隨之增加 於武則天時期便已有了所謂的「大逃戶」事件的發生 政府因此派遣擴逃戶使,奉命抓逃離戶籍地的人民回到其原本的戶籍地 這種狀況一直到玄宗朝仍未改善,玄宗才使逃戶就地入籍 加速了府兵的潰散 玄宗儘管身為帝王家,但仍經歷過政變,應該不至於有所謂的習慣天下太平 他的政變也是學他老祖宗的那一套,玄武門事變 但其對於當時問題及政治局勢沒有能力作改變與應對,使唐帝國中衰 是不爭的事實 如同我前文所提到的數據 漢代時期的人口數量大致等同於唐代玄宗朝,約六百多萬人 反映了這段歷史的相近程度與期間紛亂局面造成的結果與恢復 亦如同您所謂,太宗時期的休養生息不長 但重點也不在於武后、睿宗與玄宗朝 開元之治的確是唐帝國的巔峰時期,但不代表盛世的背後沒有社會的問題 唐帝國的腐壞,也不是從開元之治開始的 : 這裡開始剛好是我對唐代最熟的地方,所以多說了幾句。[笑] : 另外關於所謂不擾民的隋煬帝其實我有不同的看法, : 事實上隋煬帝不曾與民同樂, : 相反的,他的奢侈剛好和人民的痛苦成正比。 : 他的建設多所以人民服役重, : 他的開支大,所以人民的負擔也大, : 到最後他甚至役男不夠用,連女人都用上了; : 基本上要比他不擾民實在是太簡單的事情了。[笑] 這裡我倒是有部份相同意見 修正我前文不當的措辭,造成部分的誤解 隋煬帝的確沒有所謂的不擾民,他所使用的人力資源遠超過前代各朝 但並不代表他並未與民同樂 其影響中國近古史最大的,在於其開鑿並連接運河 這不是讓他去江南遊樂的,也不是讓他把南部地區的物資送給自己享樂的 這條運河剛建好,隋代就沒落的,幾乎沒有使用到 而這運河的原本功能,則是在於互通南北物資之有無 人民受此之利,得拜隋煬帝所賜 : PS.我可以在最後說我其實是自然組的嗎? 對於自然組而言,能有如此豐富之歷史常識,真的很難能可貴 我感到萬分佩服 但不才以為,歷史學的探討,應該建立在多元的角度,並有合理的邏輯推演事情的因與果 且應盡量減少所謂的主觀意識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86.78

09/28 02:37, , 1F
O__O;
09/28 02:37, 1F

09/28 02:37, , 2F
大哥小弟們.. 這篇上十大毛會被兩位姐姐槌死耶 @@;
09/28 02:37, 2F

09/28 02:42, , 3F
學弟無心插柳柳橙汁 XD
09/28 02:42, 3F

09/28 03:14, , 4F
小叮做事小叮噹 XD
09/28 03:14, 4F

09/28 03:31, , 5F
3F跟4F很冷
09/28 03:31, 5F

09/28 03:41, , 6F
你的漢代與唐代人口數量嚴重低估囉~
09/28 03:41, 6F

09/28 07:12, , 7F
還有丁丁做事叮叮噹 XD
09/28 07:12, 7F

09/28 09:46, , 8F
XD
09/28 09:46, 8F

09/29 01:14, , 9F
謝謝六樓意見,但我念過是這個數據,我會找相關資料佐證
09/29 01:14, 9F
文章代碼(AID): #16--LhCu (YCSH_alumn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36 篇):
文章代碼(AID): #16--LhCu (YCSH_alu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