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值日生] 眾叛親離的君王..?

看板YCSH_alumni作者 (南無阿彌陀觀世音達摩)時間16年前 (2007/09/28 00:2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36 (看更多)
: 這裡我有不同意見提出 : 其一,唐太宗沒有殺了兩個哥哥,玄武門政變是殺了他哥&他弟 哈哈,是我疏忽,剛才還特別查了一下.. : 其二,玄武門政變與貞觀之治有何關聯? : 李世民本來沒有意欲發起政變,起因在於李淵本意立李建成為太子,繼位為帝 : 但秦王實力遠過於李建成,而暗中削弱秦王左右手,即房玄齡、尉遲恭等人 : 後者為避免自己政治生涯到此結束,故建言秦王孤注一擲,發動政變 : 秦王此時才有爭奪太子位的意圖 : 於是秦王人馬買通原本是李建成親信的玄武門侍衛 : 將其與李元吉射殺於玄武門 : 迫使唐高宗李淵立秦王為太子,不久即傳位,太子即位為唐太宗 : 貞觀之治一點也不偉大... : 只是個不敢擾民的政策罷了,為了回覆在隋末大亂造成中國人力大量減少 : 據統計,中國人口數量在漢代約武帝時期,大致同於唐玄宗天寶年間 : 也就是說,漢代極盛時期結束後的戰亂,一直到唐玄宗才恢復 : 貞觀之治...只是相較隋煬帝統治中國時期來得更不擾民罷了 : 至於天可汗的封號 : 原因在於擊退了東突厥,因為那時候東突厥剛好內部族群產生摩擦,使唐有機可乘 : 武后以降,突厥坐大,逼使唐政府需要更大量資源防範 : 也間接造成所謂的府兵敗壞、均田潰散,甚至是安史之亂等 : 以上 其實我下面要講的東西客觀上並沒有不同, 但是在主觀方向上面則和你大異其趣。 唐太宗用模仿高組的方式發生玄武門事變, 對政治和帝祚、歷史都有所影響, 這裡針對歷史來談好了。 事變之後他不鳥監修國史房玄齡的建議, 自己看了國史,並且命令修改, 所以唐代初年的史事記載開啟了後世史臣維護的風氣。 接下來談貞觀之治,先從唐代當時的國際地位來探討吧。 唐高祖建國的時候突厥是北方的強大國家, 但高祖因為國力不夠,所以用防守策; 在玄武門事變之後突厥又來了,大舉入侵直到唐求和, 給了一堆錢之後他們才退。 這時候有件很鳥的事情, 渭水之恥其實是發生在太宗時代, 但是唐太宗修改歷史,寫高祖就已經臣服於突厥, 然後自己要代為雪恥。 接下來他開始奮發圖強, 突厥因為勝太驕,最後唐太宗找托塔天王...喔不對,找李靖討伐, 生擒了他們的可汗,西北各國的酋長才開始給他『天可汗』的稱呼, 這時候唐朝才成為東亞的共主。 總之,假如沒有這個事變,就沒有天可汗和貞觀之治, 不會有武則天, 更不會有唐玄宗 [不是大兒子] 的開元之治以及那麼多的宮廷內鬥。 講那麼多,其實我是要說, 太宗時代休養生息的情況其實並沒有很久; 高宗武后睿宗到玄宗這段時間才是關鍵。 玄宗的開元之治是唐代的巔峰, 但是由於玄宗習慣天下太平,整天『與民同樂』, 政治才會開始腐敗。 這裡開始剛好是我對唐代最熟的地方,所以多說了幾句。[笑] 另外關於所謂不擾民的隋煬帝其實我有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隋煬帝不曾與民同樂, 相反的,他的奢侈剛好和人民的痛苦成正比。 他的建設多所以人民服役重, 他的開支大,所以人民的負擔也大, 到最後他甚至役男不夠用,連女人都用上了; 基本上要比他不擾民實在是太簡單的事情了。[笑] PS.我可以在最後說我其實是自然組的嗎? -- ┌────────────────────────────────────┐ │我覺得這傢伙怪怪的:http://www.wretch.cc/mypage/howardhsieh 小心被傳染..│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247

09/28 00:21, , 1F
XD
09/28 00:21, 1F

09/28 02:36, , 2F
XD
09/28 02:36, 2F

09/28 09:22, , 3F
09/28 09:22, 3F
文章代碼(AID): #16-zWpD8 (YCSH_alumn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36 篇):
文章代碼(AID): #16-zWpD8 (YCSH_alu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