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如果征韓加入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古事記王子)時間14年前 (2010/05/04 13:5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27 (看更多)
恕刪一部分。 ※ 引述《ZMittermeyer (我是善良老百姓)》之銘言: : ※ 引述《MerinoSheep (美麗奴羊)》之銘言: : : 明朝的賦稅資料在各地方志都記錄得很清楚,我提供一個手邊上有的資料, : : 江西南昌府,在萬曆十四年的調查,秋糧共收米481427石6斗2升2合8勺,南 : : 昌府算是稅率較重的地區,但仍然還不到十分之一,算算一府的田產至少有 : : 五六百萬石以上的實力。如果還是不清楚這個數據的意義的話的話,那稍微 : : 提醒一下,這代表明朝一個府的經濟實力就差不多抵得上織田信長、豐臣秀 : : 吉最強大的時候,德川幕府的直轄領地都還不如這個數字,當然這比日本戰 : : 國時代任何一個諸侯都還強大得多。上杉謙信、武田信玄?他們最強的時候 : : 領地差不多只有五十萬石到八十萬石,指揮的部隊也只有一萬到三萬人左右 : : 的水準而已,以明朝的水準來說,這根本就只是一個縣令和一個參將的等級 : : 罷了。 這個類比有點奇怪。一個參將所率領的部隊不過三千人,以文祿慶長之役而言大 部分甚至只有千把人而已。 其實這個類比最大的問題是:明朝無論是哪一級的地方官員都沒有日本戰國大名 那樣大的權限;在凡事都要請示中央的情況下他們很少能像戰國大名那樣自由的運用 手邊的資源,也不大可能根據當地的需求來運用這些資源。相較於戰國大名為了生存 所作的可以說是全面動員的努力,明朝的地方政府只是為了中央的需求所設置的機構 而已,其有限的行政能力與所擁有的大量資源全不成比例。 : 在此我要再次推薦我的愛書萬曆十五年,明帝國本身是一個難以有效集權的巨大帝國 : 到了萬曆時代,國家體制早已破敗不堪,前線部隊缺餉嚴重,火器妥善率比國軍還慘 : 大後方的軍隊則是承平日久,軍籍散失,浮報嚴重,毫無戰力可言 我個人一直覺得《萬曆十五年》這本書之所以會受歡迎,與其說是這本書所描述的 明代史引人入勝,不如說是其內容在在影射現代中國史常見的敘述母題--即中國的落 後與遲遲不能進入現代。「火器妥善率比國軍還慘」?怎麼不是和日軍的火器妥善率相 比呢? : 因此用農業力換算戰力根本無甚意義,明帝國的所有堪戰的精銳部隊就是擺在前線 : 的那些,如果明的抗日援朝義勇軍在朝鮮全滅,那麼明帝國就幾乎沒有預備隊了。 明朝東征的將領可說是一時之選,但士兵的素質未必如是;泗川之役董一元之所 以慘敗,就因為攻城的其中一支部隊是招募自京城無賴,不諳火器導致所用的木炮膛 炸,引起火災與恐慌,被日軍自城中乘勢突擊而出,演成大敗。 明軍根本沒有把所有堪戰的精銳都擺在朝鮮的前線,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整個明 朝的國防重點從來就在與蒙古人接壤的北方邊境一帶,怎麼可能漫長的北疆放空門, 就只為了對付某個異國對另一個異國的侵略? : 後方的只是肉球,根本不是戰力,這也是為何在明末,北京的主力部隊被闖王殲滅 : 山海關集團又降清之後,明朝會迅速崩潰的原因,因為後方部隊根本就不是戰力 您對明末的流寇根本不熟吧。李自成進入北京前的最後一場硬仗是在山西寧武關 和周遇吉打的,其後大同與宣府這兩個重要的邊鎮就直接投降了。到這個階段明朝在 北方就可以說是全完了,哪還有甚麼北京的主力部隊。 : 回到題目,明軍與日本軍到底誰比較強 : 本人在此以幾個觀點切入分析: : 武器裝備:明軍勝,但事實上火器妥善率不高,而且在火器作為一種戰術防禦性武器 : 偏重的時代(大砲難以移動,多用來守城,火槍難以裝填,多用於反衝鋒 : 第一次齊射後依然多要肉搏),對兩方而言都不是本國且難以補給的朝鮮 : 戰場,實影響有限,因此兩方五五波,差距不大。 : 人力素質:這也要分兩方面來看。首先日本軍的單兵戰鬥力與小隊戰鬥力勝過明軍。 : 這是由於日本戰國長期的戰亂競爭。但是也是因為日本戰國的分裂,讓 : 日本軍很少有大部隊整合的經驗,因此常見日本軍缺乏協調整合與戰略 : 規劃,相對而言巨大國家的明軍戰略素養較佳。 這點不能苟同。明朝的邊疆從來也是戰場,當地的游牧民與定居民彼此殺掠司空 見慣,同樣以殺伐的經驗為標準來衡量,怎麼會認為邊鎮士兵的素質比不上日本戰國 的農兵? : 也就是說:以排,連,營等級的戰術戰鬥,日本軍勝。以團,師,軍團等 : 級的指揮藝術,明軍勝。可參見諸多戰史。 : 個人結論總評:所以如果要論明軍與日本軍強,我認為朝鮮發生的一切就是最有力的 : 說明,以及一個已經被驗證的結果。那就是:"互有勝負,不相上下" : 朝鮮事實上是一個很公平的戰場,兩方都是遠征,明軍的堪用之兵 : 大半出盡,日本軍的動員極限也幾乎出盡。因此明與日本我認為都是 : 軍事上的總力戰爭,明軍輸光了就沒了,他後方不算是部隊。 : (西北邊防軍集團與北京軍集團有各自敵人,無法移動,非預備隊) 錯了。明軍有其假想敵與重點防禦的要地,不代表部隊一定要僵硬的部屬在那裏 ;其實晚明抽調全國的一部分軍隊集結到某一地區的情況是很常見的,還是就文祿慶 長之役而言,就有許多遼東之外的北方邊鎮部隊參戰,南兵與西南邊疆的土司兵也沒 有被遺忘。而無論是北方的邊鎮、東南的軍區,或者是西南的土司,這種形式的抽調 對其整體的兵力儲備而言所佔的比例也不算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4.218.127

05/04 15:19, , 1F
明也都是自己人下去打 如果是初唐天可汗威儀 會有外族兵團
05/04 15:19, 1F

05/04 15:30, , 2F
萬一勞動到努爾哈赤 打完仗他開口要咸鏡道 朝鮮會更窘
05/04 15:30, 2F
哪,西南土司都是少數民族啊。 ※ 編輯: KoujikiOuji 來自: 111.254.218.127 (05/04 16:43)

05/04 19:06, , 3F
也對 沒注意看到 XD
05/04 19:06, 3F
文章代碼(AID): #1BtxTbHw (WarringStat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txTbHw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