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長征與西安事變

看板Warfare作者 (rod)時間9年前 (2015/03/10 22:16), 9年前編輯推噓23(2305)
留言28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0 (看更多)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甲﹐老蔣是否有意將紅軍趕入西南。 : 乙﹐如果老蔣在江西或湖南就將紅軍全滅會如何。 : 甲是不成立的。 問題就是有直接史料證明「蔣有意將紅軍趕入西南」呀。 《蔣中正日記》1934年12月29日 若為對倭計,以剿匪為掩護抗日之原則言之,避免內戰,使倭無隙可乘,並可得眾 同情,乃仍以親剿川、黔殘匪以為經營西南根據地之張本,亦未始非策也。 (羅敏,〈蔣介石的政治空間觀念研究—以其「安內」政策為中心的探討〉,頁457-458) 具體的策略是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秘書長的何其鞏在12月1號向蔣提出的: 川滇黔三省擁有七千萬以上之人口,形險而地腴。煤鹽油礦以及各種金屬皆不缺乏 ,足為國防之最後支撐點。宜乘徐匪猖獗之時,或在贛匪西竄之時,力加經營。即 鈞座不能親往,亦宜派遣忠義大員統率重兵入川。第一步親剿共匪,第二步整理三 省軍政,第三步發展交通及一切產業。在彼建立國防重工業之重要部門,一旦國際 大戰發生,乃能處於可戰、可守、可進、可退之地,爭取最後之勝利,達到復興民 族之目的。 (羅敏,〈蔣介石的政治空間觀念研究—以其「安內」政策為中心的探討〉,頁458) 還有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晏道剛也回憶蔣對陳布雷說: 川滇黔三省各自為政,共軍入黔我們就可以跟進去,比我們專為圖黔而用兵還好。 川滇為自救也不能不歡迎我們去,更無從藉口阻止我們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機會 。今後只要我們軍事、政治、人事、經濟調配適宜,必可造成統一局面。 (楊維真,〈經營新天地—論一九三五年蔣介石的西南行〉,頁472) 以上楊、羅兩文引自呂芳上,《蔣介石的日常生活》,政大出版社,2012。 : 原因有﹕ : 第一﹐西南本身就有紅軍﹐並不需要再趕。當時國軍追擊的是“中央紅軍”﹐ : 也即紅軍的“第一方面軍”﹐而與此同時﹐紅軍的“第四方面軍”數萬人﹐ : 在張國燾、徐向前帶領下﹐先後在川東、川陝、川西滇北一帶縱橫。 : 也就是說﹐如果老蔣要找剿共為理由進入西南﹐根本無需趕紅一方面軍進入就有理由。 前面的史料就講過,兩個方面軍確實都被當作藉口考慮過。而實際上稍微複雜一點的情況 是,1934年下半年劉湘率川軍六路圍攻被紅四方面軍徐向前打敗,劉湘準備辭職,當時就 有請中央軍入川的呼聲了: 四川紳耆請中央派軍入川協剿,並慰留劉湘。(《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34.9.1) 旅京川人請派軍入川剿匪,並督促劉湘負責。(《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34.9.15) 四川紳民電請中央派兵入川。(《中華民國史事日誌》1935.1.4) 何應欽當即向蔣建議入川: 「迭據報告,劉湘部損失達八九團之衆,頃據胡師長(宗南)電稱,中央若不定入川大計 ,前途將不堪設想等情,查川軍派別複雜,經此挫敗後,川匪須俟中央派隊,方能剿滅, 已無疑義。惟贛匪正在聚殲之時,大擧入川,勢固不得不待諸明春,惟酌派一軍入川,歸 劉湘指揮,以壯川軍志氣,使赤匪不致擴大,似又為當務之急,胡(宗南)軍駐防天水, 任務較輕,似可令其率十二團入駐川省廣元,俾右翼軍可逐漸東移,則防線可資鞏固,未 悉當否?又為明春大擧入川計,下列數事,似應亟行着手,由西安經南鄭至廣元之汽車路 ,似應責成經委會及陜鄂省府與當地駐軍,務設法於今年完成,次則通行漢口、重慶間之 快輪,似應責交通部再造四艘,因異日入川,總以此路為主力也。又川中素無詳細地圖, 似應就匪區所在地附近數縣,用航空測量及調查等方法進行,以供明年之用,當否?仍乞 鈞裁。」 蔣中正回電: 「所見甚是,川匪誠極可慮,最後非賴中央加兵,恐不能戡定,第甫澄(劉湘)迄無請援 之表示,前且以謠傳中央將派兵援川,自生恐懼,遂派人赴粵潛通款曲,加以川軍內部複 雜,對於中央軍之入川,不但意見紛歧,各有懷抱,且恐一迎一拒之間,彼輩反藉此而引 起川局本身問題之糾紛,而置剿匪於不顧矣。現在贛亂未平,中央既不能抽派多兵,少數 又不足挽回戰局,故胡(宗南)師遽行入川,尚須詳加考慮,今祇能作準備工作,或於宜 昌鄂北之間,控置相當部隊,以備萬一耳。陜隴公路迭經督責趕辦,除西安至漢中者即待 興工外,復規定漢中、白河一線,亦正在測量中,以期與業已通車之鄂北鄖白段相銜接, 至添造漢渝航輪及航空測量川北地圖,自屬要着,當令主管機關籌辦,第恐非急切間所能 用耳。」 (《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1934.9.13) 所以是因為第五次圍剿還在收尾,中央軍才沒有在1934年入川。何應欽講得很明白了,大 舉入川可能要等到明年(1935),後來的確是按照這個計畫走。當然也不用把紅一方面軍 逃出包圍網想成是蔣中正預定的結果。在湘江殲滅當然很好,跟在後面順勢進入西南也不 錯,總是要跟著實際狀況而定。不過確實在事前有這個「隨紅軍入西南」的構想。 : 第三﹐如果老蔣有意趕紅軍過境西南來插手﹐那麼後來紅軍確實過境了﹐ : 老蔣應該大插特插﹐但現實是即使是紅軍過境之後﹐老蔣依然沒有改變西南的原狀。 : 龍雲依然是雲南王、劉湘依然是四川王(抗戰爆發後是劉湘主動向老蔣開放四川﹐ : 帶川兵出川﹐且早早病死﹐否則抗戰前老蔣在四川沒有掌握人事權、財政權、征兵權)、 : 劉文輝依然是西康王。(更不用說更加反蔣的廣西、廣東)。 財政方面,被徐向前打敗之後劉湘就到南京哭窮要餉了,公債跟紙幣都需要中央 的公信力才能發行: 劉湘派代表到牯略稱:一年來剿匪共用去軍費一千三百萬元,目前餉項支絀萬分 ,而重慶金融尤有岌岌崩潰之虞,擬向中央請求關於維持金融及籌措餉項之辦法 :一、劉湘歷年已發行公債九千數百萬元,雖其發行手續條件,不能切合中央規 定之公債條例,或不易邀准正式通過,但祇求呈報備案,中央祇須批復一悉字, 俾川中商民知此項公債業報中央備案,人心得以安定,債價不致慘落。二、劉湘 所辦地方銀行,一年以來,已發紙幣八百餘萬元,擬請中央准予發行權,當告以 財部規定各省地方銀行發行紙幣最多者以六百萬元為限,今川既逾此額二百萬外 ,將使中央為難,復據謂四川比較他省地廣人多,擬請中央據此特別通融,准發 行至一千二百萬元為限。蓋紙幣既經中央准發,則信用亦增,金融可固,否則, 恐即時發生擠兌風潮,以上兩項,如能辦到,則金融賴以維持,籌餉自亦勉可鬆 動等語,川省金融為川軍餉源,自有相當維持之必要,惟可否准如所請,希兄等 詳加核議電復。(《大事長編》1934.9.16) 而到了1935年四川已經全面使用中央銀行發行的通貨了: 實施整理四川幣制,由中央銀行統一發行。先是 公於今年三月入川之初:即因 川省財政金融紊亂,迭電財政部孔祥熙部長派員來川整理,旋經財政部規定四川 地鈔收銷辦法,並發行四川金融庫券三千萬元,專為收回地鈔之用,至是,由政 府命令自九月十五日起,所有四川省內一切公私交易,均以中央銀行發行之國幣 為本位計算行使之,川省金融遂統一於中央。(《大事長編》1935.9.10) 中央軍入川的時候成立了幾個中央單位:軍委會駐川參謀團(後改為重慶行營)、 峨嵋軍官訓練團、中央軍校成都分校。 軍委會參謀團除了指揮剿共作戰之外,另外也做了些軍政方面的工作(修築公路之類) 峨嵋軍官訓練團則把川軍的軍官分批找來訓練(仿廬山軍官訓練團),劉湘對此只好 一面同意,一面把受過中央訓練的軍官「再受訓」一次才准回部隊。 (楊維真,〈1938年四川省政府改組風潮〉,頁109) 1937年6月,四川成立了師管區籌備處(準備開始徵兵了)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頁261) 到了7月召開的川康整軍會議(主委是何應欽),四川就更中央化了,不但裁軍, 還達成團以上軍官還必須由國民政府有關部委直接委派、軍餉由中央軍政部派員 點名發放等條件。 (楊維真,〈1938年四川省政府改組風潮〉,頁111) 所以徵兵、人事、財政,劉湘已經失去全面掌控了。 : 反觀雲南、四川﹐即使紅軍過境﹐黃埔系有誰能駐軍當地﹖ 重慶浮圖關有康澤的別動總隊;胡宗南部1935年幾乎整年都在川北,薛岳部入川打完紅軍 之後還留在雅安蓋川康公路,一直到1936年6月兩廣事變爆發才撤。 : 南京派遣了什麼人到當地為官﹖ 四川省政府: 王又庸 四川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1935.10.8任) 蔣志澄 四川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1936.4.11任) 康澤 四川省保安處政訓室主任 中央單位: 何應欽 川康整軍委員會主任委員 顧祝同 軍事委員會重慶行營主任 賀國光 駐川軍事參謀團主任、重慶行營參謀長 陳誠 峨嵋軍官訓練團教育長 李明灝 中央軍校成都分校主任 : 第四﹐當紅軍長征時﹐老蔣首先是嚴令湘軍、桂軍守住湘江﹐意圖全滅紅軍﹐ : 所以湘江突圍導致紅軍從8萬人下降到3萬人。 : 但紅軍殺出血路去了。 : 老蔣又命令黔軍堵截﹐命令滇軍嚴守金沙江防止紅軍渡河﹐命令川軍守住大渡河﹐ : 不讓紅軍入川。(當紅軍進到大渡河邊﹐當時國府是以石達開第二來宣傳戰的﹐ : 以致老毛要專門宣傳“我們決不做石達開第二”來鼓舞士氣。) : 也即﹐老蔣一直有準備將紅軍就地圍殲之﹐而不是放縱紅軍。 : 問題是西南軍閥守不住上述各種要地﹐安順場、瀘定橋、婁山關等要地都被攻破。 : (假設按照原設﹐那麼西南軍閥一開始都是要防止老蔣進入﹐ : 那更應該全力先防止紅軍不進入。因為按照其邏輯﹐紅軍不進入﹐老蔣怎麼尾追進入﹖ : 而紅軍能否攻入西南﹐是取決於“紅軍的攻>西南軍的守”﹐ : 這兩點都不是老蔣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說﹐老蔣想趕紅軍入西南﹐ : 那也要西南各軍守不住邊境才行﹐否則西南各軍守住邊界了﹐ 蔣令滇軍守金沙江是防紅軍「出」雲南而不是進雲南,所以滇軍當然放水。 中央軍第十三師師長萬耀煌就懷疑是龍雲刻意不通知劉文輝在渡口佈防、控 制渡船。(《萬耀煌將軍日記》,頁233) 大渡河西岸跟東岸雖然分別是西康跟四川,可是當時西康還沒建省,東西兩 岸都是川軍劉文輝的地盤。所以也不是「防止紅軍進入」的例子。真的例子 應該要看土城之戰,紅一方面軍就被川軍擋在四川之外,中央軍也沒進川南。 : 紅軍攻不進去、渡不過江河﹐難道老蔣還能開金手指幫紅軍殺進去﹖) 中共史觀在第四次渡赤水大致上是這麼敘述的:「紅軍向貴陽佯攻,逼得蔣不 得不調滇軍來救,從而讓雲南露出空隙,紅軍成功入滇」。雖然說這個敘述不 見得是事實(這部份滇軍本來在貴州西北,可是紅軍是從貴州西南入滇的。兩 地相距200公里,而且沒有直接公路連接)不過這不就是解答了嗎?紅軍進不 去,蔣可以調動部隊讓它進去。(不管是有意或無意) : 第五﹐在抗戰之前於西南地區﹐國府並無相應的抗戰籌備工作。 : 其他的軍工廠、工業企業、政府部門呢﹖ : 那麼﹐到底哪一點能夠說明“為了抗戰做準備﹐老蔣借紅軍入境插手西南各省”呢﹖ : 準備在哪裡﹖ 這個例子說實在太多了 鐵路:成渝鐵路、湘黔鐵路(都在抗戰前動工) 公路:川陝、川鄂、川湘、川黔、川滇、川康、滇黔、湘黔(1935-1937完成) 政府部門:駐川參謀團→重慶行營、中央軍校成都分校、峨嵋軍官訓練團 、川康整軍委員會 具體的史料如下:(有些連百度百科都有寫) 湘黔鐵路 中德湘黔鐵道及平漢路黃河鐵橋借款四千萬元成立(《史事日誌》1936.11.28) 是日 湘黔鐵路開工興築(《大事長編》1937.6.7) 成渝鐵路(成都-重慶鐵路) 成渝鐵路借款合同在上海簽字,總額三千四百五十萬元(《史事日誌》1936.12.16) 湘黔公路、滇黔公路 令行營公路處長曾養甫赴湘西督築湘黔公路(《大事長編》1935.2.13) 電貴陽顧祝同主任並轉吳忠信主席,告以湘黔路夏月即可完成,應即從速著手修築 滇黔公路(《大事長編》,1935.6.23) 各省連貫公路 今年統制中國、交通兩銀行,實施法幣。發展川黔湘陝甘豫連貫之公路,統一川黔。 (《大事長編》,1935.12.31,蔣的1935年反省) 至1937年7月,連接的公路網已基本形成,計有京閩桂、京黔滇、京川藏、京陝新、 京綏、京魯、冀汴粵、綏川粵、閩湘川、魯晉寧、浙粵、甘川、陝鄂、川滇等幹線 21條,支線15條,總里程109500公里。(《正面戰場作戰記》,頁257) 航空 到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擁有中國航空公司、歐亞航空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開闢了 滬蓉、滬平、滬粵、渝昆、滬新、平粵、蘭包、陝蓉、蓉昆、廣河、廣瓊南線等12條 航線。(《正面戰場作戰記》,頁257) (蓉:成都) 兵工廠 1935年後,又決定將兵工廠向川黔轉移。是年6月5日,蔣介石指示兵工署署長俞大維 :「凡各兵工廠尚未裝成之機器,應暫停止,盡量設法改造於川黔兩省,並須祕密陸 續運輸,不露形跡」(《正面戰場作戰記》,頁275) : 所以說﹐甲是不成立的。 以上,你的一三四五看來是不成立的。而甲:「蔣有意將紅軍趕入西南」已有史料證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99.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25996988.A.85D.html

03/10 22:18, , 1F
03/10 22:18, 1F

03/10 22:20, , 2F
03/10 22:20, 2F

03/10 22:27, , 3F
03/10 22:27, 3F

03/10 22:28, , 4F
push
03/10 22:28, 4F

03/10 22:29, , 5F
03/10 22:29, 5F

03/10 22:31, , 6F
03/10 22:31, 6F

03/10 22:37, , 7F
03/10 22:37, 7F

03/10 22:38, , 8F
03/10 22:38, 8F

03/10 22:47, , 9F
03/10 22:47, 9F

03/10 22:54, , 10F
強,長知識了
03/10 22:54, 10F

03/10 23:07, , 11F
光憑中共中央在湘江前 學劉備攜家帶眷搬細軟的戲碼
03/10 23:07, 11F

03/10 23:08, , 12F
很難想像薛岳的追剿大軍追不上
03/10 23:08, 12F

03/10 23:09, , 13F
03/10 23:09, 13F

03/10 23:10, , 14F
推史料佐證 這討論起來才有趣
03/10 23:10, 14F
再補兩個: 一、何其鞏上書的後面一段: 贛匪之可慮,不在其竄逃,而在其守險負隅,曠日持久......贛匪倘能在贛川 以東,合圍而聚殲之,固為上策,否則有計劃的網開一面,迫其出竄,然後在 追剿中予以節節之擊滅,似亦不失為上策中之中策也。 (黃道炫、陳鐵健,《蔣介石:一個力行者的精神世界》,頁195) 這說得更白了 二:桂系對蔣入西南的反應 日已接濟廣西槍八千枝、子彈二百萬、砲十二門、飛機四架,此外,尚擬借給款項若干萬 。(粵陳港胡亦均向日接洽借款,所謂西南抗日已成過去,即當日言抗日,亦不過倒蔣之 借口耳。)第一步桂軍入貴,相機聯粵聯川倒蔣,并且決不令蔣入川或長江上游,若南京 者,只日本幾砲問題耳。(《徐永昌日記》1935.1.11) ※ 編輯: ntnurod (114.37.99.65), 03/10/2015 23:28:18

03/10 23:33, , 15F
03/10 23:33, 15F

03/10 23:35, , 16F
真猛
03/10 23:35, 16F

03/10 23:44, , 17F
湘黔鐵道是中德兩國合資?
03/10 23:44, 17F

03/10 23:46, , 18F
03/10 23:46, 18F

03/11 00:57, , 19F
光看蔣光頭日記就好了
03/11 00:57, 19F

03/11 07:49, , 20F
03/11 07:49, 20F

03/11 09:01, , 21F
03/11 09:01, 21F

03/11 09:55, , 22F
推 不過老總統雖有意把共 圍往西南圍剿 但共軍
03/11 09:55, 22F

03/11 09:56, , 23F
是往西北方面 逃竄
03/11 09:56, 23F

03/11 10:31, , 24F
03/11 10:31, 24F

03/11 15:18, , 25F
03/11 15:18, 25F

03/11 17:16, , 26F
比較像因勢利導,因為無法直接在贛南消滅紅軍,乾脆放
03/11 17:16, 26F

03/11 17:21, , 27F
慢追剿大軍的行軍速度
03/11 17:21, 27F
※ 編輯: ntnurod (114.37.82.172), 03/11/2015 17:37:57

03/11 18:06, , 28F
都推 這串討論精彩
03/11 18:06, 28F
文章代碼(AID): #1K_loyXT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_loyXT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