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宋朝積弱不振與中央集權的關係?

看板Warfare作者 (die Festung Iserlon)時間16年前 (2007/11/04 22:05), 編輯推噓16(1608)
留言24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34 (看更多)
※ 引述《NKN (NKN)》之銘言: : 南宋的防禦戰讓蒙古人吃足苦頭 蒙軍可是繞了一大圈從大理抄了後背 : 才打掉南宋的 : 蒙哥大汗可是在打南宋的攻城戰中死亡的 看到了這一系列的討論文章, 想起之前曾經在對岸論壇看過一篇討論南宋軍隊戰力的文章, 就把他找來整理在這裡貼一下, 看看內文有沒有論述錯誤的地方。 南宋是蒙古征服史中最強勁的對手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會騎射只會享受安逸的漢人,也自始至終未把南宋當作是強勁 的對手,在其剛起兵時,他一直視金人為其最強勁的對手,只是金兵讓他失望了,中 原一百年的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尚武的風氣,居庸關一役金兵大敗,潰不成軍,而 後成吉思汗佔領金朝中都,金人只得向其納貢稱臣,隨後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 未遇對手,只是在征服西夏時的靈州大戰中遭遇西夏主力像樣的抵抗,直至他死時, 他也不會料到,他最輕視的漢人會是蒙古征服過程中最強勁的對手,最難啃的骨頭。    1227年,成吉思汗死,他的兒子窩闊台根據他臨死前的戰略部署,開始滅亡金國 的軍事行動,即假道南宋,合圍金國,假道南宋的任務由拖雷率領的三萬鐵騎來執行, 而南宋既不敢拒絕又覺讓人假道有失顏面,在半推半就之間與拖雷發生衝突,只是宋軍 毫無戰鬥力,根據《元史》記載,僅陝南一帶雙方交戰後,宋軍陣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 姓就達數十萬,此後宋軍再無勇氣低擋,拖雷順利抵達湖北,趁金兵後方空虛北上,直 逼汴梁,從而大亂與蒙古主力對峙的金兵陣腳,最終蒙古軍攻陷汴梁,金朝大勢已去, 而拖雷僅以三萬騎兵就如入無人之境,極大震動了南宋朝野。   金哀宗的哀求   早在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哀宗就輾轉逃到蔡州,此時,曾受盡金人羞辱的南宋與 蒙古達成協議,雙方聯盟合圍蔡州,滅金後,蔡州一帶大片土地劃歸南宋,金哀宗也只 有向南宋苦苦哀求,講明唇亡齒寒的道理,希望南宋與金結盟,共同抵抗蒙古,只是過 去的恥辱和大片土地誘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斷能力,斷然拒絕了哀宗的要求,隨 後,蔡州之戰打響,宋軍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時間是1234年。   南宋的北伐    在滅亡金朝後(1234年),蒙古軍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剛剛親政一年,急於 光復中原,下令宋軍趁蒙古無暇南顧,開始北伐,以收復洛陽,汴梁,商丘三京,實際 情況是中原地區經過蒙古洗劫,已是滿目瘡痍,宋軍一路所收復的城市包括汴梁,洛陽 都幾乎空無一人,北伐宋軍根本得不到給養補充,很快陷入困境,而蒙古為阻止南宋北 伐,居然掘開了黃河大堤,水淹宋軍,此後,故意引誘宋軍深入的蒙軍趁機合圍,北伐 宋軍大敗,從此只得轉入戰略防禦。   第一次蒙宋戰爭,蒙古遭受重大挫折   1235年,窩闊台發動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同時,以南宋背約為名,分兵兩 路,大舉犯宋,東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剛開始,蒙古軍就遭到宋軍的頑 強抵抗,軍事進展緩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西,東兩路軍分別攻佔了陽平關和襄 陽這兩處戰略要地,抵抗的宋軍有些招架不住,蒙古軍開始在湖北沿江集結,準備橫渡 長江,宋廷則受到極大震動,派大將孟珙救援,孟珙很快連破蒙古24寨,大敗蒙古軍隊 ,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軍南渡的企圖,從而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後幾年,宋軍在孟珙率領下與蒙古軍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雙方互有輸贏,難分 高下,至1239年,大將杜杲在廬州(今合肥)大敗蒙古東路軍主力,蒙古東路軍傷亡慘重, 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則進入反攻,連敗蒙古軍隊,收復襄樊諸郡和信陽,基本解除了 蒙古大軍在東路對南宋的威脅,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軍隊勢如破竹,進逼三峽,孟珙 率部迎敵,至1240年初,大敗西路蒙古軍,取得大埡寨大捷,並收復夔州,兩路圍攻南 宋的蒙古軍隊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西路蒙古軍隊從四川撤離, 至此,長達六年的蒙宋戰爭,以蒙古的失敗而告終,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 重大挫折。   蒙哥對南宋的軍事大包圍    1241年,蒙古大汗窩闊台病死後,內部紛爭汗位,大汗之位遲遲不能定,雖然後來 窩闊台的兒子貴由繼承了汗位,也只兩年就死了,在此期間,蒙古軍曾進犯過四川,但 被南宋大將余階擊敗,直到125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兒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 位,在他穩定了地位以後,就發動了針對西亞和中亞的第三次西征,並著手制訂亡宋計 畫。 為避開長江天塹,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張,從甘肅出兵,經川西,滅亡位於雲南 一帶的大理國,從而完成對南宋的軍事大包圍,這個計畫最終得到大汗蒙哥的批准, 1252年,忽必烈率10萬大軍開始了滅亡大理國的長途奔襲,至1254年,俘獲大理國末代 君主段興智,大理國滅亡,蒙古完成了對南宋的戰略大包圍。   第二次蒙宋戰爭,蒙古大汗命喪    第一次蒙宋戰爭結束後,抗蒙名將孟珙,杜杲相繼病逝,實乃南宋一大損失,而蒙 古在完成了對南宋的大包圍後,於1258年發動了第二次蒙宋戰爭,蒙古大軍共分三路,中 路軍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率領,南下四川,直撲重慶,南路軍從雲南出發,經廣西,直 撲長沙,北路軍由忽必烈率領,直撲鄂州(今武漢),三路軍計畫在鄂州會師,然後順江東 進,直取臨安,企圖一舉滅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領的中路軍是三路軍的主力,開始的時候進展非常順利,一舉攻克了成 都,此後宋軍節節敗退,四川大部失守,蒙軍順嘉陵江南下,妄圖攻佔重慶,合州位於重 慶北邊門戶,抗蒙名將孟珙曾在這裡經營過,並在合州旁的釣魚山修築堡壘以加強合州的 防禦能力,孟珙死後,其部將王堅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強防守,因此,當1259年蒙哥率 領的蒙古軍來到合州後,馬上就遇上了挫折,此後,雙方在合州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相 持了幾個月,蒙古軍一直不能前進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親自率兵攻城,被石炮擊中,當 晚死在營中,中路軍士氣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領的北路軍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 必烈又急於回國搶奪汗位,正好南宋權臣賈似道背著朝廷前來議和,正中忽必烈下懷,雙 方簽定議和協議後,忽必烈便率蒙古軍撤退爭汗位去了,至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 軍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戰爭以蒙古大汗蒙哥戰死,三路大軍無功而返告終,但賈似道私 自與忽必烈議和,為以後埋下了禍根,蒙古內亂與南宋奸臣當道。   蒙古大汗蒙哥戰死于合州後,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裡不哥為爭汗位打了起來, 1260年,急忙從鄂州前線趕回來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裡不哥分別在開平和蒙古國首都和 林自稱大汗,雙方因此展開了長達四年的內戰,1262年,掌管山東的漢族軍閥李檀又起兵 反叛,並與南宋取得聯繫,蒙古局勢一時非常混亂。    蒙古內亂本來是南宋的好機會,可是南宋這幾年都幹了些什麼?奸臣賈似道本是市井 一混混,憑藉外戚身份,竟位極人臣,專橫跋扈,在鄂州前線,本來忽必烈急於回蒙古爭 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動權的,而賈似道竟私自與忽必烈簽定對南宋極其不利的和約,回臨 安後,其又編造打敗忽必烈的謊言,更博得皇帝的信任,賈似道此人外強中乾,表面囂張 ,內心非常懼怕蒙古人,其殘害正直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抗蒙將領都被他關進了監獄,抗 蒙名將向士璧,曹世雄更是被賈似道害死在獄中,而他還大肆啟用一些隻會拍馬的庸人。    趁蒙古內亂和賈似道營造的太平氣氛,杭州的君臣又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豈料 大難即將來臨,南宋之亡,始于賈似道,      襄樊保衛戰   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亂後,於1264年又徹底擊敗阿裡不哥,從而結束了蒙古4年的內 亂,而反觀南宋,在賈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將被殺,軍政日趨腐敗,於是,忽必烈將滅亡 南宋作為頭等大事,也就在這個時候,南宋四川守將劉整見其他將領被害,為求自保,率 所部向蒙古投降,劉整本為孟珙部將,深得孟珙所傳,而其所部水師更是精悍,也因此蒙 古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水師,而後,為表忠心,劉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陽,再攻 臨安的亡宋戰略,被忽必烈採納。    1268年,蒙古以阿術為主將,劉整為副將率領蒙古軍隊和降蒙的南宋水師攻打襄樊 ,襄樊保衛戰拉開序幕,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復以來,一直被南宋苦心經營,城防相當 堅固,兵多糧足,蒙古軍開始進攻重點是樊城,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破城,1271年,忽 必烈又從四川增兵,襄樊兩城所受壓力越來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圍五年,糧食已基 本耗盡,但兩城軍民依然鬥志昂揚,元兵始終無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將李庭芝派張貴, 張順率3000士兵,攜帶城內急需物資,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圍,沖進了襄陽,這是五年內第 一支進入襄陽的援兵,極大鼓舞了全城軍民的士氣,此後,襄陽宋軍與週邊的宋軍取得聯 繫,雙方約好共同夾擊元軍,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賣了這條計畫,致使襄陽宋軍遭 到元軍埋伏,損失慘重,再也無力反攻,至此,襄樊保衛戰對蒙古已是極為有利。    1273年,元軍終於攻破了樊城,守將範天順,牛富自殺與城共存亡,襄陽已孤立無 援,守將呂文煥向元朝投降,歷時6年的襄樊保衛戰以襄樊失陷而告終,南宋的門戶被徹 底打開。   謝太后投降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稱皇帝,改國號為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元兵自 漢江入長江,沿長江東下,一路上南宋將領紛紛投降,到1276年,兵臨臨安城下,謝太后 和宋恭宗出城投降,南宋氣數已盡。   厓山,悲壯的決戰,恭宗投降後,南宋餘部一直在堅持抵抗,大將李庭芝還在堅守揚 州,陸秀夫,張世傑在福州擁立端宗為帝,文天祥則在江西一帶發展反元勢力,一度控制 了不少城池。   李庭芝在揚州雖遭元軍圍困,也一直不投降,後糧草用盡,於是突圍,想去福州與陸 秀夫會師,在泰州被元軍打敗,李雖被俘,仍不投降,最終被元軍殺害,文天祥在江西的 壯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視,元軍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敵,只得退到廣東,後在廣東潮陽 被南宋叛獎張弘範抓獲,雖然元朝百般誘惑和威逼,天祥至死不降,並寫下"人生自古誰 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千古傳誦的詩句和《正氣歌》這樣的光輝詩篇,最終,天 祥也被殺害了。    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後來不斷南遷,途中端宗去世,陸秀夫又立九歲的趙昺為帝 ,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堅持在廣東沿海抗元,1279年,元軍與宋軍在厓山展開了最後的決戰 ,混戰幾天後,宋軍不支,張世傑與陸秀夫決定撤退,此後,宋軍的船隊被元軍沖散,陸 秀夫不願被俘虜,眼含淚水背著小皇帝跳海自殺,殘餘的宋軍和官員也紛紛跳海殉國,至 此,南宋徹底滅亡,1279年,元朝統一中國。   南宋抗蒙50多年,比他強大的金不到30年就滅亡了。如果拿南明抗清短短的20年則更 明顯了,可見南宋的防禦體系並不單單依靠了長江天險這麼簡單,軍事防禦體系上有他自 身的優點。   為何南宋能堅持那麼久,我總結了以下原因:   一,南宋的指揮官大多比較優秀,判斷形勢正確,指揮得當。能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 去化解不利局面。且將才輩出,沒有一將死國家滅的局面出現,這和南宋朝廷重視人才和 寬鬆的政治環境是分不開的。從端平入洛至崖山,宋抗蒙先後出現孟拱,余階,李庭芝等 名將。沒有出現人才斷續的情況。 二,南宋的軍事防禦體系很有特點,以長江天險為中心,控制著兩淮作為東線的緩 衝,和水路交通。中路的襄陽為屏障,西面的大散關,和尚原。後期是以重慶為中心的 山城防禦體系。他的防禦體系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東路以控制水路為主,中路水陸 都有,因此襄陽是重要的戰略據點,沿陸路可以下江淩奪取渡長江的船隻和控制渡口, 並且可以封鎖長江上游。沿水路可以順漢水而下到達鄂州(武漢)。當然古代水路比陸 路快的多。西面的重慶山城防禦體系,利用多山的條件,建築堡壘,切斷交通。狙擊了 蒙軍從西路的進犯,事實上最成功的也是山城防禦體系,除了打死蒙哥汗,直到襄陽失 守,長江中游全線潰敗之後的第三年,四川的各山城據點才相繼失陷。   第三,南宋的募兵制和歸化人制度。不同于北宋的犯罪,囚徒為主的兵制,南宋的兵 源主要來自于招募的志願兵,朝廷每年化在招募的費用上就占了很大一塊財政開支。通過 招募的兵源要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訓練,這樣就保證了兵源的戰鬥力。北宋的箱軍基本上是 沒有戰鬥力的,因此邊防軍戰鬥力很差,優秀的士兵都集中在中央禁軍,這是北宋的強幹 弱枝政策結果。南宋最強的是各邊防大將招募的邊防軍,中央禁軍不僅從戰鬥力無法于邊 軍比,而且數量上也不多,如宋高宗時期,中央禁軍才8萬人,而僅岳飛,韓世忠,劉光 世等大將的兵力就超出這個數。之後的南宋各時期基本上沿用了高宗時期的政策。       此外,南宋朝廷也非常重視來自于北方的漢人流民,把他們統稱為歸化人。由於身 體素質和民風的原因,中國古代向來是北方人打仗比南方人勇敢,南宋在揚州,襄陽,成 都設立多個歸化營,增強軍隊實力。並且通過歸化人,招降在金或蒙的漢人將領和軍隊, 達到反正的目的。   第四,南宋的民兵體制。民兵的作用就是動員全體人民作為抗擊的工具,是把人民武 裝起來的一種組織,南宋出於軍事威脅的現實,中國封建時期再也找不到比南宋更重視民 兵制度的時代了,幾乎在每個行政區域,南宋都建有多支地方民兵軍隊,平時剿滅盜匪維 持治安,戰時支援前線。到襄陽失守的後期,由於正規軍的覆滅,民兵幾乎成了抗蒙的主 要軍隊。由於民兵,南宋基本上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幾次大規模戰役中也有民 兵的參與,比如張順,張貴兄弟突破蒙軍包圍圈,援救襄陽就是民兵組織。      第五,南宋非常重視武器研發和製造。南宋時期為了對付機動性,速度快的蒙古遊牧 騎兵和兇悍的金國士兵,創造了多種攻守城工具,並且花鉅資不斷加以改進。如車船,帶 火藥的連弩,這些武器不同程度上減少了自己的傷亡,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南宋的製造工 藝也及其嚴格,據《宋史》介紹,南宋的製造武器有著非常嚴格的程式,稍有殘缺達不到 要求就棄用。 (也就是放在城堡裡的精銳中國連弩兵 v.s. 蒙古突騎嗎?)   第六,南宋創造了很多以弱勝強的與時俱進的軍事戰術理論,並將之運用於實踐中, 比如劉奇的守城戰就是多種軍事戰術的綜合,包括城外河中下毒,城牆外製造排壘,道路 中埋設地雷,地道戰。火藥的運用,夜襲戰,迷惑戰,心理戰的結合。這種戰例很多,具 體的可以看《南宋二十四軍功》。 (From http://www.cqzg.cn/345679/viewspace-20054.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70.85.252 ※ 編輯: Festung 來自: 210.70.85.252 (11/04 22:08) ※ 編輯: Festung 來自: 210.70.85.252 (11/04 22:10)

11/04 23:08, , 1F
不是蒙宋合攻金...但宋背約攻打三京?
11/04 23:08, 1F

11/04 23:09, , 2F
喔.上面有寫..眼殘沒看清楚..
11/04 23:09, 2F

11/04 23:13, , 3F
不過南宋土地比金大一點吧
11/04 23:13, 3F

11/04 23:15, , 4F
放在城堡裡的精銳中國連弩兵其實沒有增加城堡的攻擊力喔
11/04 23:15, 4F

11/04 23:17, , 5F
南宋和金疆域應該差不多大小,不過南宋人口經濟實力較好
11/04 23:17, 5F

11/04 23:21, , 6F
當時宋金夏疆域:http://0rz.tw/5b3gw
11/04 23:21, 6F

11/04 23:21, , 7F
多謝boyo大指正,的確,放蒙古突騎進城堡加的箭數才夠屌Orz
11/04 23:21, 7F

11/05 00:06, , 8F
土耳其火槍兵也很猛阿
11/05 00:06, 8F

11/05 00:15, , 9F
請問fes大,宋與大理之間沒上色那塊疆域是???s
11/05 00:15, 9F

11/05 00:30, , 10F
ama大,那塊區域應該也是南宋疆域:http://0rz.tw/303fy
11/05 00:30, 10F

11/05 00:30, , 11F
只是不知為何那份比較清楚的疆域資料上沒有畫入...@.@a
11/05 00:30, 11F

11/05 02:15, , 12F
大推 寫的真詳細
11/05 02:15, 12F

11/05 08:27, , 13F
不懂的是,岳飛韓世忠等人被收兵權後,兵制沒有改為中央集
11/05 08:27, 13F

11/05 08:27, , 14F
權嗎?
11/05 08:27, 14F

11/05 09:01, , 15F
以結果論看起來的話日本最強XD
11/05 09:01, 15F

11/05 09:30, , 16F
以結果論看 越南 爪哇都很強!
11/05 09:30, 16F

11/05 09:31, , 17F
推蒙古突騎進城堡!
11/05 09:31, 17F

11/05 09:33, , 18F
第一次蒙宋戰爭時期 蒙古精兵悍將都在西征中 包括速不臺
11/05 09:33, 18F

11/05 09:34, , 19F
合丹 拜達兒 拔都 蒙哥等人!
11/05 09:34, 19F

11/05 10:02, , 20F
裡頭似乎太多私自判斷~什麼奸臣,外強中乾之類的少講吧
11/05 10:02, 20F

11/05 10:15, , 21F
遠東戰場死了三個大汗 西方也太弱了...
11/05 10:15, 21F

11/05 15:54, , 22F
可是南宋跟只剩蔡州的金朝聯手會有勝算嗎? @_@"
11/05 15:54, 22F

11/05 16:39, , 23F
的確,宋金要結盟早該結盟了,到那個時候頂多只是讓金國
11/05 16:39, 23F

11/05 16:40, , 24F
在南宋境內搞個「大金帝國正統政府」了吧...<囧>
11/05 16:40, 24F
文章代碼(AID): #17BT6rZ7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34 篇):
文章代碼(AID): #17BT6rZ7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