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地制法修正案 終將讓三都十五縣夢碎

看板Urban_Plan作者時間15年前 (2009/04/15 13:44), 編輯推噓3(3011)
留言1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21 (看更多)
我舉的例子是亂來的我承認,不過我還是認為我的重點是在原本提的那四點。 (根本沒時間上線,更煌論發言時思考自已舉的例子一致性高不高… 實際上…近一周來直到今天才有空上來…大概要準備被其他板主打死了。) 其實我也隱隱的知道我舉的例子和我寫的四個原則不合。 但我實際想寫本文的原因並不是希望去推銷什麼樣的想法。 只是更單純的認為: 「靠,怎麼回事,行政區就只有在分錢上有意義而已嗎?」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剩下的沒時間回了,改天再說。 我自已是個對於自已所住的村庄的意識形態很重的人。 (我還真的會把家住的大里杙街的故事卦嘴邊,有事沒事去找古蹟的那種…) 所以也難怪舉的例子會被人這樣誤解了。 只是我真的要強調的真的真的不是這個部份,意識形態真的不重要。 再說,就如同之前說的: 『如果你沒有意識你住在哪裡,那你住的地方就不存在。』 一個住『臺中朝馬』的天天去台北上班說自已是台北人。 那他的『臺中』『朝馬』就不存在,他其實是個台北人,住在台北。 意識形態就是這樣的東西。 除非因為你的生活或情感的需要或凝聚讓它產生。 不然這個東西就不存在。 想想看,仇日、親日、仇中、親中等等的感情不也是這樣子的嗎? 我自已有很深很重的意識形態,而且有時候會不自覺的表露出來。 不過我還是希望我的立論可以盡可能的不被影響。 日後,若出現想說理的文章如本系列一樣被人在意識形態上誤解的話… 還請各位多多海含了。 我還是強烈的希望我的理性腦是有正常運作的。 下面還有一些回應,不過那是用意識形態的腦子回的。 既然oodh大很強劣的意識到在下的意識形態腦,那我的裡人格也沒道理不出來打聲招呼。 再一次的強調,我原文真正的意思,真的不是oodh大所想的那樣…= = ※ 引述《oodh (oodh)》之銘言: : 而「桃園 -- 象徵著閩南文化」和 「中壢 -- 象徵著客家文化」才真正存在 ...............我對桃園完全不熟(躲) : 我不認為是我沒看懂 j大的文意 我認為我看得很懂,比他強調的還深入他的用意 : 所以我才會說 「幾堆、幾堵、幾股、幾重、xx幫」 已經不具聚落意義了 : 但其實他的核心思想是「區域意識 成縣」 (生活型態我覺得對他而言反而次之) 如果這樣誤解的話,在下感到相當抱歉。 我的意識形態真的是有這一塊沒有錯, 但我的推導之中認為,區域意識唯有靠生活型態(即『文化』)才能夠成形。 所以就像淡水縣這麼離譜的舉例,它真的可能出現嗎?日本時代會,現在大概不可能。 實際上,也因為人文一直在變動… 所以在我的想法裡,行政區劃是『本來就該』被十年或二十年就大變動一次的。 只是這不應該是一場分錢大統合競賽, 而是實在的對不同層次的生活圈與生活需求作出回應。 相反的,若不對這些作出回應的話… 那未來的歷史也沒有什麼好寫的了,這只會造成行政區劃的僵化而已。 : 我的推文裡說: : 若不是人文一直在變動 哪來的歷史 : 意思就是,為了現在的、過去的區域意識的保存而設行政區 我覺得並沒有很有意義 : 因為 : 如果不是漢族人四處拓墾、擴漲 : 如果不是台灣人近幾十年來的「獨立、外出成家」的習慣 : 讓台灣人四處流竄全島,哪會有現在的台灣? : 如果原住民還保有他們在平地和梅花鹿共居的習性,也不會有現在的原住民 : 如果鯤鯓人一直是鯤鯓人 如果金山人一直是金山人 : 如果過去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區域意識」一直存在 : 如果過去大新竹的地理概念還存在 哪來現在的台北市 哪來現在的桃園市 : 如果人文活動不是無斷變換;如果外移的居民不是無情地忘了家鄉 : 哪會有歷史? : 如果文化不曾斷過傳承,就不需要考古、不需要田野調查 就算文化一直傳承,考古和田調還是存在。 : 去強化一時的區域意識有意識嗎? 想斷了一百年後歷史系、城鄉系學生的出路嗎? 以意識形態而論,我反而認為您的思考模式才會斷了一百年後歷史城鄉系學生的出路。 這樣的攻擊是很嚴重的,但我真的這麼認為。 每一個時代不同的變化都應該留有系統的記錄與一貫的脈絡變化。 台灣在很多方面的不拘小節本身,已經造成現時歷史、城鄉系研究相當大的困難了。 我們甚至連本島的史料本身都難以在台灣的領土內找到而需要外求。 這,一點都不正常。 : 如果不是國民政府遷台亂改路名地名,有這麼多題目可以研究嗎? 嗄?變遷是一定會有的,實際上還有非常多的題目在被人注意前就消失了。 : 如果不是台灣鄉下人上台北發展、沒再帶子孫回家, : 現在的台北人會去管其他地方的古名嗎? 有在管嗎?(笑)我是不清楚啦。 不過至少臺中自已就沒有多少古名真的有人在管的。 : 現在的鄉村居民有財力、有閒致研究自家歷史嗎? 不一定。 : 沒變化的過去時光,會成為「歷史」嗎? 不被在意的部份會是「歷史」嗎? 時光一定會變化。 至於被不被在意決定是否歷史的本身,我很想放大絕。 『這就是台灣沒有自已歷史的原因呀。』 : 若不是人文一直在變動 哪來的歷史 : 去以「縣級」作區域意識 本來就是...沒有正確性的 : 所以我推文又說: : 如果說不甘只作台灣人 不甘被稱中市人 一定要作東區人 : 那為何不做xx里人呢 有人把自家地址「地基主」的故事掛嘴邊過嗎? (舉手)(被打) : 如果區域意識這麼重要,那為什麼不是以里為單位、不是以自個「家」為單位 : 而要以「縣」為單位 -- 再反過來把有區域意識的作縣? : 這是沒道理的嘛;為什麼不保存「我是紅樹林人」「我是八里人」 : 也不想要「我是台北人」 : 偏偏要保存「我是淡水人」 回到意識形態的說法… 以上四種說法,都是該保存的。 唯有擁有完整的生活圈概念,同時有: 「我是李家人,我是田心庄人,我是南屯人,我是台中人,我是台灣人,我是地球人」 這樣想法的,才是一個擁有完整文化思想的人。 當然也可以代換成: 「我是林家人,我是龍溪人,我是漳州人,我是福建人,我是中國人,我是地球人」 以上兩種階是同樣的概念,有沒有很熟悉呢?? 只是如果是一個住台南的人這樣和我說: 「我是河北石家李氏,我是中國人。」(然後明明他家有五、六代都生在台灣) 那我會想打他。 啊,廢話太多,我又要遲到了,再見。 : 我要說的說完了,真的是我沒看懂 j大 的文意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40.196

04/15 16:35, , 1F
嗯,我想你說得很清楚了 & 意識形態沒有對錯
04/15 16:35, 1F

04/15 16:36, , 2F
去理清別人的思緒是我的壞習慣 一些特色性的念頭可能被放大
04/15 16:36, 2F

04/15 16:37, , 3F
反而偏離了其主人的本意 就像..太敏感的女朋友一通手機沒接
04/15 16:37, 3F

04/15 16:38, , 4F
就覺得不被重視要分手這樣 給大家帶來困擾請海涵
04/15 16:38, 4F

04/15 16:38, , 5F
補充一點是 地基主 不是你家祖先 是你住的地方的前人
04/15 16:38, 5F

04/15 16:40, , 6F
之前在那住、在那死 或留怨在那的人吧 也就是該地址的歷史
04/15 16:40, 6F

05/01 01:03, , 7F
其實都已經離題了~自己認為是甚麼人是ok的~但現實上的生活圈
05/01 01:03, 7F

05/01 01:04, , 8F
根本無法這樣子界定~因為縣市的發展是會起落的~
05/01 01:04, 8F

05/01 01:08, , 9F
自身文化上的認同和根據現實而規劃的行政區域~幾乎是很難配合
05/01 01:08, 9F

05/01 01:09, , 10F
起來的~
05/01 01:09, 10F

05/01 01:10, , 11F
如果照j大的意識型態來規劃~那麼現在的大陸應該要按照大清一
05/01 01:10, 11F

05/01 01:11, , 12F
統志~或者更早的大明一統志來重新劃分才對~
05/01 01:11, 12F

05/01 01:12, , 13F
因為明代到現在已經600年了~這麼長時間累積下來的地方認同~
05/01 01:12, 13F

05/01 01:14, , 14F
怎麼說也比台灣短短歷史所形成的地方概念還要強烈
05/01 01:14, 14F
文章代碼(AID): #19vNH4w_ (Urban_P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1 之 21 篇):
文章代碼(AID): #19vNH4w_ (Urban_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