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閩南語與古代漢語的關係的誤解

看板TW-language作者 ( ￾ NN￾ )時間19年前 (2005/07/20 08:09),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人的說法,描述閩南語跟古漢語的關係 覺得其中有一些誤解與訛傳 而梁炯輝先生的這個網站 裡面的說法大致上與網路流傳的一些說法契合 http://www.sinology.info 很有可能是各種說法的源頭 因此根據此網站做一些討論 一、閩南語跟古漢語的關係 福建人的祖先自漢代以來陸續自中原地區遷來,帶來各時代的口語與雅言, 閩南語就建立在這些" 中原漢語" 的基礎之上,但是各時代發音不同,在交互影響 之下,產生的語言必定混雜著各時代的特徵。閩南語對"知"念t音,可以證明閩南語 受到魏晉之前上古後期漢語的影響,"知"在切韻的時代已經不是發舌尖塞音。ptk入聲 韻尾的保存,保存漢與唐代的漢語特徵。濁音大部分都已清化,聲調分陰陽,唐代重唇 音三等合口字發pju p'ju bju在閩南語變成了h音,全濁上歸去,這些是宋代以後的影響。 這些例子證明閩南語的來源是多重的,自漢唐至宋的漢語都對閩南語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閩南語絕非一時一地之音而來,乃是積累歷朝歷代閩南移民帶來的語言,後世再加以 變化,改變發音與吸收辭彙而形成的,例如發音增加了鼻化韻母,n與l變的難以分辨, 詞彙則吸收了非漢語的辭彙,像是"查埔","查母"等。這些後世的變化非常劇烈,導致閩 南語白話難與其他方言一樣跟切韻相合。 有人宣稱閩南語是從"中原古音"演變而來,因為"中原古音"概念很模糊,是漢代魏晉, 與唐宋之古音各有不同,這種說法有打迷糊的嫌疑。而閩南語"就是"漢或唐代發音的說法 ,則過於牽強,因為從"說文"知道漢代複輔音並未消失,閩南語白話文讀沒有複輔音;唐 代發音濁聲母並未消失,聲調只有平上去入,皆與閩南語不合。 二、對北京話的認識 不可否認,當北京話與閩南語文言比較時,會發現北京話發音與切韻音系差別甚大,尤 其是入派三聲更是一道清楚的鴻溝,將北方方言劃分出來。可是,北方方言的變化是有 跡可循的,在"中原音韻"之前,各家韻書就明顯表示出ptk三種韻尾已經漸無分別;從 各地方言也可看出痕跡,閩南語的陰入聲就是ptk相混的產物,入聲韻尾從塞音ptk 弱化成h尾。所以入聲消失必非偶然。宣稱入派三聲是"中原音韻"的改變的,便無視於 宋代以來入聲的變化,而且一部韻書怎麼可能就改變當時的發音。或有宣稱入派三聲是 受到蒙古人發音的影響,是一種"政治的產物",這是一種很有趣的論述,因為自南北朝 也有古人認為北方人發音受到"胡人"的影響,朱元璋也曾因為北方音"失正",下令制定 "洪武正韻",蒙古人的影響是可以研究的方向。不過宣稱北京話是"中原音韻"作者周德清 發明的"人造語言" 或者是北京話其實是蒙古語變來的,則是個別學者主觀臆測之詞,並 無確切證據證明。 曾經看過有人從閩南語去讀諧聲字,發現其字跟聲符諧聲,用北京話發音則不諧聲,便稱 閩南音為"正音",北京話為"誤音",或者是因為北京話跟唐音或宋音相差甚多,就尊崇 閩南語貶抑北京話的地位,這種崇古心態沒有必要。聲隨時轉,自古皆然,漢字造字時代 早於商代,那時諧聲的字到今日有可能不諧聲,崇古貶新沒有意義。首先歸納上古韻部的 顧炎武就有這種思想,他完成"音學五書"後說"天之未喪斯文,必有聖人復起,舉今日之괊音而還之淳古者" ,他自命為恢復古音的聖人,不知道語音變化是很自然的事,語言是 群眾溝通的產物,想要制定人造語言並讓其通用是難上加難。古人寫韻書,論韻部,也只 能考古無法復古。這種以古為正的思想實為中國盲目崇古的濫觴,現代人必須揚棄它。 三、結論 總結這種現象,乃是現代方言學與近代語音研究不夠廣為人知所致。另外一方面, 現代語音與歷代古音之關係也亟需釐清,並透過教學傳播給一般大眾。我希望今後台語 研究者能夠針對近世的變化做出研究,究明閩南語從宋代以來的變化,與閩南語正式成形 的時間,不要一味的用"中原古音"來含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0.88.174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88.174 (07/20 10:53)

220.139.92.41 07/20, , 1F
這篇講gah真好,語言毋(m)是一時一地出現兮。
220.139.92.41 07/20, 1F

61.59.187.77 07/20, , 2F
我不懂語言學,我的問題是,閩南與會不會是
61.59.187.77 07/20, 2F

61.59.187.77 07/20, , 3F
「閩」當地的語言,也就是越王句踐用的「越國」語啊ꄠ
61.59.187.77 07/20, 3F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3.29 (07/20 18:31) ※ 編輯: nakadachi 來自: 203.70.93.29 (07/20 20:49)

218.175.236.220 07/21, , 4F
我們不太可能講兩千年前的古人所講的語言
218.175.236.220 07/21, 4F

218.175.236.220 07/21, , 5F
而且當時越國在浙江 而且他們應該不屬漢語系
218.175.236.220 07/21, 5F
文章代碼(AID): #12tPPKYK (TW-languag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tPPKYK (TW-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