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關於明朝對台灣的主權問題

看板TW-history作者 (bxdfhbh)時間15年前 (2009/04/23 12:06), 編輯推噓0(0019)
留言19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9/33 (看更多)
: : 大肚番王,有自己的領導統禦組織,有管理的機制,基本上已有了政府。 : 大肚王國有自己領有的領域 範圍,基本上已有了土地。 : 大肚王國擁有自己番社的子民,基本上已有了人民。 : 大肚王國對於荷蘭、明鄭與清國的入侵,都有奮力的抵抗,以維護自己的管轄權、主權。 : : 推 jack283:大肚王國沒有國家疆界的確立,沒有法律規範,沒有軍事力量, 04/11 23:15 : → jack283:沒有政治力量,沒有財政制度...說它是國家,可能太過. 04/11 23:15 : → jack283:個人認為,它充其量只是酋邦,這在玻里尼西亞原住民有相似 04/11 23:17 : → jack283:的案例可參考比較. 04/11 23:17 今天才看到這個文。 我個人的觀點,是大肚王國是酋邦,而不是國家。 大肚王國沒有文字。 大肚王國是一些社按照習慣形成的,而不是基於國家暴力形成的。 大肚王國沒有法律,而是按照習慣治理。 大肚王國沒有城市。 大肚王國沒有成形的嚴格的禮儀和上下等級制度。 這些都證明了不是國家是酋邦,而且可以說是較為落後的酋邦(連城市都沒有)。 其實酋邦和國家的區分非常不明顯, 酋邦有大型城市,有金屬器,有發達的經濟和商貿,有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有成型的宗 教信仰和禮儀制度,很多酋邦還有文字(大肚王國連這些還大部分都沒有)和常備軍。 酋邦的君主高居萬人之上,往往還是世襲的,君主可以隨意調用整個酋邦的資源,興建大 型項目。 酋邦和國家已經區別不大了。 區別只是在於,酋邦的社會按照傳統習慣和宗教信仰治理,君主的權力屈居傳統之下。也 就是說,原始酋邦可以說是天下為公,而文明社會是家天下。 不要小看這個區別,一旦實現家天下,文字、法律、政治制度、財政制度、監獄制度、軍 隊制度都紛紛建立起來了,整個國家的實力就會脫胎換骨。 但問題是這些都是虛的,無法從考古挖掘出來。 現代民族還好辦,上古民族往往缺乏記錄和考古證據,有的時候根本分不清。 比方說兩河流域的文明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就是什麼時候從酋邦發展到國家),我見過 的說法有西元前四千年說,三千五百年說,三千一百年說,三千年說…… 中國進入文明社會,大陸這邊的教科書以夏啟篡奪伯益的權,"家天下",并出動自己的兵 打敗不服的有扈氏為標志,因為從此統治者的法律和意志取代了傳統習慣,效忠君主的正 規軍取代了部落的民兵。 西歐的法蘭克人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被認為是法蘭克國王克洛維砍死一個搶自己花瓶的 武士,并且無人敢說嘴,因為從此法蘭克國王的意志凌駕於傳統習慣之上,君權正式建立 起來。 : 大肚番王,有自己的領導統御組織,有管理的機制,基本上已有了政府。 任何一個原始社會的部落,都有自己的統御制度,管理機制。 尤其是進入新石器時代中後期後的混戰期後,沒有統御制度的都無法生存下來。 : 大肚王國有自己領有的領域 范圍,基本上已有了土地。 任何一個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領域、范圍。 : 大肚王國擁有自己番社的子民,基本上已有了人民。 任何一個原始部落,都有自己的人民。 : 大肚王國對於荷蘭、明鄭與清國的入侵,都有奮力的抵抗,以維護自己的管轄權、主權 任何一個原始部落,都會抵抗外敵。 甚至我覺得大肚王國的統御力,未必能超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可以組織大型戰爭,東征 西討,特別是後來的廟底溝類型,控制范圍西到甘肅青海,東到河北,南到湖北北部, 北到內蒙古(不知道是不是酋邦), 這種統御能力,顯然在大肚王國之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93.141.130

04/23 12:27, , 1F
最後一段結論是怎麼出來的,文化擴散不等於東征西討
04/23 12:27, 1F

04/23 12:35, , 2F
廟底溝類型明顯是打了大戰征服的,而不是文化擴散。
04/23 12:35, 2F

04/23 12:35, , 3F
至少征服陜西半坡類型是通過戰爭征服的。
04/23 12:35, 3F

04/23 13:43, , 4F
goo一下發現原來有人把廟底溝-半坡解釋成炎黃之戰了!?
04/23 13:43, 4F

04/23 13:48, , 5F
對,有人這樣虎爛,而且虎爛得極為成功,連後崗一期和南方
04/23 13:48, 5F

04/23 13:49, , 6F
三苗與蚩尤的關系都解釋成功了。
04/23 13:49, 6F

04/23 13:50, , 7F
半坡類型以魚為標志(或者說是圖騰),廟底溝以鳥為標志,
04/23 13:50, 7F

04/23 13:51, , 8F
那段時間里,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繪的都是魚大鳥小,魚上鳥下
04/23 13:51, 8F

04/23 13:51, , 9F
甚至還有個魚張大口吞鳥;而廟底溝剛好相反,甚至還有個鳥
04/23 13:51, 9F

04/23 13:51, , 10F
叼著魚的彩繪。 此外,半坡出現了大量的兇死的年輕人墓葬
04/23 13:51, 10F

04/23 13:52, , 11F
而且都是二次遷葬的墳,說明有大的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半
04/23 13:52, 11F

04/23 13:53, , 12F
坡結束,廟底溝覆蓋上半坡,并擴張到甘肅一帶。而此後的彩
04/23 13:53, 12F

04/23 13:53, , 13F
繪,據說是魚鳥一樣大,和諧了(此後的我沒看過圖)。
04/23 13:53, 13F

04/23 14:11, , 14F
那半坡西邊的寶雞北首嶺出現鳥叼魚陶瓶又作何解釋?
04/23 14:11, 14F

04/23 18:36, , 15F
你這個問題非常好,這是這個學說的最大問題所在,所以我一
04/23 18:36, 15F

04/23 18:36, , 16F
般盡量不提。看來你是這行的行家啊? 北首嶺的這個有多種
04/23 18:36, 16F

04/23 18:37, , 17F
解釋,比較靠譜的認為,這個瓶子可以劃入北首嶺後期,甚至
04/23 18:37, 17F

04/23 18:38, , 18F
是後期的末段,此時廟底溝已經占領該地了(文化上出現了廟
04/23 18:38, 18F

04/23 18:38, , 19F
底溝的因素)。
04/23 18:38, 19F
文章代碼(AID): #19x-bTyf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x-bTyf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