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台灣文化的特質為何?

看板TW-history作者 (太尼采)時間18年前 (2005/10/18 13:51),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30 (看更多)
※ 引述《ilha (Formosa)》之銘言: : ※ 引述《baco (JJKJJKJJIU)》之銘言: : : 雖然生長在台灣,但是有時後想一想,台灣這個名詞離自己很近, : : 但若切身去體會,則有虛無漂藐的感覺。 : : 請問各位大大,就你們的觀點,台灣的主體文化是什麼? : 要想探究台灣的主體文化 首先要做定義的功夫 : 您想要探究的是哪個時間點的台灣文化? : 如果舉分類械鬥為例 那麼也只能說明清代台灣的狀況 : 而非228當時的台灣 亦非明鄭時期的台灣 更非今日台灣 : 所以時間點的選定 便是第一要務 : 再者 您的文化定義是什麼? 內容為何? : 是貴族文化還是平民文化? 是文教還是器物? 包含語言嗎? : 文化的定義是廣是狹 也會決定會得到些什麼 : --------------------------------------------------------- : 我覺得把時間點定義在2005年 應該是您原本想問的吧 : 台灣文化的範圍 我不去做下定義的功夫 我只是很粗淺地去 : 作一個個人有限理解的簡述 希望能有助益 : 台灣文化的內容 試解如下 : 1.反抗權威、不信任政府的傳統 : 從荷蘭、清代、日本到民國 台灣民眾對政府來說都不信任 : 漢人從來也是不好治理的 東寧則是個例外 從政府到民眾 : 都對中央一體持對抗態度 : 台灣人反抗政府權威的情況由來已久 但這並非僅僅是遺傳 : 一語可簡單解釋 因為現下的國民黨並非與史上分類械鬥的 : 閩客人有關 台灣民眾黨的分合也跟清代大異 明鄭的漢人 : 殖民王國更難說有何分裂情勢(王位紛爭就不說了) 所以這 : 種情況是很有趣的 何以一直發生但卻難以說明是一種逆頑 : 之風的延襲 探究起來是真的很有味道 : 2.舊中國的傳統 : 台灣人的社會道德觀 婚喪喜慶 語言風俗 節日慶典 祀 : 神廟堂 種種都不脫從傳統天朝中國王化而來的氣息 只是 : 許多部份現代化了 而這種傳統中國的特質在現代中國則只 : 能看到表皮 這不能不歸因於文化大革命的斷層作用 : 雖然很弔軌 但是台灣的政府中樞、典章制度、人民均是傳 : 承於舊中國 所以台灣文化也具有正統性 這從台灣戲劇、 : 文學、學術思想能在大華人地區具有優勢地位的態勢來看 : 更加清晰 : 3.民主法治的外來影響 : 工業革命的成果是歐美中心的 其導源於英法德 發揚於美 : 國 日本、印度、中國都受其影響而逐步提升 唯有阿拉伯 : 和非洲調適不良 印地安幾乎萎靡 台灣自然不能不受此影 : 想 憲政制度、民主法治、工業化與資本化 這些都是受諸 : 外來文化的重大影響 : 4.淺碟式的文化 : 台灣成為自主國家擁有中央政府的時間是沒有的 明鄭仍自 : 承為明朝封王 中華民國亦非以台灣為號 故而台灣漢人從 : 未擁有過自屬的中央政府 形成了一種依附性質 所以台灣 : 文化既然連主體都沒有 何以精緻呢? 縱使精緻了 也是 : 歸屬於主體文化 而非及於自身 : 台灣的南島文化、大度王國、琅僑領主也許是獨立的、自屬 : 的、精緻的、強大的 但是至今都已經消滅或破碎不堪 難 : 以稱作是台灣文化 事實上南島文化是多個民族的多個文化 : 這和漢人社群的文化高度同質性來比不僅分裂地多 人數上 : 更難敵人口對比的絕對優勢 : 5.漢人的 : 台灣文化是漢人的 台灣、大員、台窩灣等詞彙 縱使是當 : 初繼受自原住民語言的對音 但是將其詞彙從地方性指稱擴 : 張到全島性指稱則是漢人的活動成果 : 從人口、財經、軍事、文化使用率來看 也都是漢人占了多 : 數 所以說台灣文化是漢人的文化 一點都不為過 原住民 : 文化的提倡不過是為了保存和利用罷了 並非全局的內涵 不能茍同耶 八十%的台灣人可能都有平埔的血統喔 而且不只地名 "牽手"這個辭也很可能是平埔"結婚"的意思 一起生活了幾百年 怎麼可能完全沒有被影響到呢? 我覺得承認台灣的多元文化存在 所有族群彼此尊重彼此了解彼此同情 才是我們要教導後代看歷史的眼光 : -------------------------------------------------------- : 我上述的分析是很粗淺的 也多偏重於政治的角度、長期的角度 : 來看 甚有偏頗 還望各位不吝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11.21

10/19 21:49, , 1F
像是地基主信仰
10/19 21:49, 1F

10/20 10:00, , 2F
只是您的80%是怎麼來的呢^^?
10/20 10:00, 2F
文章代碼(AID): #13L8re5j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30 篇):
文章代碼(AID): #13L8re5j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