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人真的適合開軟體公司嗎?

看板Soft_Job作者 (遙遠的旅人)時間15年前 (2009/03/11 01:25),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43 (看更多)
嗯,很高興我三年前對這個行業覺得沮喪的時候寫得心得能變成這麼大的討論串。 看到大家持續的有所回應而且沒有變成無聊的戰文,我這個當樓主的也該跳下來 繼續回文才對。 ※ 引述《semop (semop)》之銘言: : 其實我並不想回應這個說法,但為了避免對 open source 的一廂情願說法, : 還是得說。 : open source 對軟體開發商來說,根本和就只是一種智財權管理的策略, : 你不迷信 source code 的價值,就不會迷信 open source 的效益。 : 圍繞在 source code 的開放與否的爭論,都是建立在 source code 的 : 利益無比巨大之上。但這是一種迷思。 說老實話,講到TCO的話,封閉軟體跟開源軟體的差距目前確實不高。 能夠跟大牌的封閉軟體相比的,也只有大牌的開源軟體而已。 而且講到使用者介面,開源軟體確實難以與封閉軟體相抗衡。 因為使用者介面這種牽涉到主觀意識需要有整體規範與一致性設計的東西,是需要 大量的測試與中央主控者的全局控制才能確保。這對於open Source這種分散式結構 的軟體發展型態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Linux的GUI設計,常常模仿Vista、Apple的一些概念,而在系統細微 部份的設定與調控,也還是會要求使用者得要懂得修改設定文件或甚至回到console下 操作。 另外,開源軟體的開發模式是限制領域的,它也無法套用到針對客戶的專案開發上頭。 但是相對的,Open Source也有封閉軟體相較下難以作到的強項,那就是廣度、傳承與 靈活性。同樣開發能力規模的公司若打算長遠的經營(5年),將會發現在有確實經營使 用者社群的前提下,開發者的貢獻與錯誤回報比起封閉軟體多更多。 原因很簡單: 封閉軟體的Bug是我付錢當大爺,所以你要解決『你給我製造的麻煩』。 開放軟體的Bug是我拿你的來用所以發現,希望你趕快解決『我使用上的困擾』。 我對封閉軟體有所貢獻,是對創造該軟體的公司有所貢獻。 我對開放軟體有所貢獻,是對所有用這個軟體的人有所貢獻。 封閉軟體快速的發佈新版本,意味著可預期的客訴增加與不向下相容時撈錢的疑慮。 沒有深入的客戶意見分析、強大完整的測試方案、亂加新功能是自殺的行為。 版本的推出就是承諾,創新是全有全無的,要不作到最好、要不沒有。 開放軟體快速的發布新版本,意味著實驗性新功能的誕生或之前的錯誤修正。 你是個許願池,各種意見被丟進來經過權衡,你可以作一個Beta給大家試看看。 版本的推出只是提案,創新是漸進的,既然不能預測未來就只好一小步一小步的 作到最好。 採用開源還是封閉模式的經營策略,我想是跟產品本身的性質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個人覺得開發出來的產品與開發者越貼近的(例如Framework)、越有讓其他開發者 參與的可能性的(如OS),就越適合開源模式。 相反地,如果使用者就是『純粹』的使用而已,產品本身不具備其他基於開發的衍生 價值(如遊戲),封閉軟體的模式就比較可行。 事實上,網路遊戲就是目前相當好的一種封閉軟體商業模式。 : 軟體開發需要的是在早期階段,就正確有效地控制品質因子,這需要的是 : 更有效的方法論上的實踐與創新,以及更廣泛的知識整合。這不是在軟體 : 開發後期才能有效實行的 open source 和 free trial 能處理的東西。 這要看你開發的目標是甚麼,不是所有的開發都要照這種方式進行。 越是實驗性的、概念性的、未來需求不確定性越高的軟體,就越不能照這種方式進行。 例如開發的目標如果是一個新創網站服務,這種方式就不太可能成功。 : 台灣在軟體產業的發展上,只有純技術人才,卻缺乏軟體生產體系需要的 : 其他各類人才,這才是真正的困境所在。連最為基本的 QA 都很難做好, : 有經驗能力的幾乎都在硬體廠,也不能直接拿來用,更不要說技術整合、 : 功能設計、使用者介面與產品包裝等等專業了,甚至很多人不認為這些是 : 專業。 不能同意更多了。 : 軟體產品開發和其他產業的商品開發一樣,都需要核心需求加值的專業, : 例如理論上我們自己拿起剪刀來就能為自己剪頭髮,但為什麼大家都要去 : 理髮店理髮,有些人還要找昂貴的髮型設計師,處理一次頭髮花幾千元, : 就是因為這個服務業已成功地建立起為剪髮這個簡單需求加值的專業。 : 要做軟體就是需要這種東西,核心技術很重要,但只有最核心的技術卻是 : 不值錢的,我們需要加值,大量的加值,讓外行人一看就覺得你很專業, : 花力氣理解時更佩服你的專業,願意放心地把他的需求交給你負責。 : 這不管是面對企業還是一般使用者,無論是賣產品還是賣服務,對於任何 : 客戶來說都是一樣的。 同意,以Open Source來說的話,服務才是經濟命脈。 畢竟軟體本身是不收費的。 : 拿出不成熟的東西,讓客戶自己提意見,再做改進,無論這是不是 open : source, 這類作法在一般商業策略上,只是一種在你做不好的情況下, : 用誠意打動人的取巧方法,但這樣是無法有效加值的。這甚至不是發展 : 一個現代化產業的做法,而是小型手工業的做法。 如果是這樣,那只有需求非常確定的東西才能開發了。 而需求越確定的東西,通常,就是越沒有創新成份在裡頭的東西。 不是說死都要創新,而是『如果』要創新,那就得容忍必然的不確定性。 : 對於只有一點手藝能力的匠人來說,讓產業停留在小型手工業的階段, : 是最美好而溫情的世界,但台灣要進步,能讓軟體產業這樣子搞而不會 : 損傷國家競爭力嗎? 我們投身軟體產業,所期待的只是這樣的世界嗎? : 而我所謂的困境,就是第一流的軟體專業要怎麼建立,沒有這個東西, : 就不會有大型資本願意投入,就不會有國際市場可以開拓。 產業當然不能一直都是小型手工業,但我們的問題不在這裡。 問題在於我們大多數的公司甚至不是『小型手工業』,而是『家庭代工業』。 『小型手工業』至少是有『工藝精神』的,家庭代工有什麼呢?不過是餬口罷了。 我看過太多接專案的公司裡的員工,寫程式就跟作塑膠花、壓螺絲釘是一樣的。 而一朵塑膠花、一顆螺絲釘可都是扎扎實實的東西,那些專案的成果呢? 工程化、方法論,都是工業革命後隨著產業成熟必然發展出來的東西。 可是,這些東西只能保證品質的一致性與可複製性,他不保證東西本身的價值與卓越。 我是覺得萬丈高樓平地起,從一個『小型手工業』開始也未嘗不可,軟體開發在各個 方面對人的要求,是可以像外科手術的技巧、像打一把武士刀一樣的。 -- 我所信仰的科學是一種謙卑的理性,承認自身的無知與渺小才能觀察到世界在我們貧 弱的知覺上留下來的痕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56.83

03/11 07:34, , 1F
小型手工業沒什麼不好的 賺錢的大有人在 大型企業也是倒一堆
03/11 07:34, 1F

03/11 08:08, , 2F
不過小型手工業就只能照顧到幾個個體戶的溫飽,離建立競爭優
03/11 08:08, 2F

03/11 08:09, , 3F
勢以及形成資本建立產業的路途還很遙遠.
03/11 08:09, 3F

03/11 08:10, , 4F
semop大的焦點是放在如何開幾百人以上規模的軟體公司. XD
03/11 08:10, 4F
文章代碼(AID): #19jgA8Ip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5 之 43 篇):
文章代碼(AID): #19jgA8Ip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