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人真的適合開軟體公司嗎?

看板Soft_Job作者 (T-Mobile G1)時間15年前 (2009/03/09 11: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43 (看更多)
※ 引述《semop (semop)》之銘言: : 甚至可以說在業界五年經驗以下的,除了做 coding 奴工之外就什麼都不會, : 還要一個一個考慮他們的未來發展和成長,跟帶小孩沒兩樣,他們還未必滿意。 : 除了每個畢業生出來都會帶一個研究專題,自以為可以憑此成就什麼之外, : 這些人能有什麼用,當然一年出幾十個強者還是有的, : 但起碼有三分之一是 open source 狂信徒, : 這些人只想把 GNU 全套開發工具和 Linux 引入公司,外加一切都要 open source. : 最重要的是,這些人不磨個幾年,可以說沒一個懂得照顧客戶的需求。 : 其實還不就是不專業,不是技術上的不專業,而是生產和銷售體系的不專業, : 教育界不懂,業界不做,學生們只會幻想 open source,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Open Source 只是手段. 不是目標. 如果你的產業本來就是適合用 Open Source 那選擇的 Tool 就應該用 Open Source. 找對工具是第一步. 台灣純軟體產業起不來的原因很簡單, 給不起高薪嘛. 電子業壓榨員工還會釣一根紅蘿蔔(股票紅利), 純軟體給得起的有幾家? 電子業軟體 RD 雖然比 ASIC 賤價, 但是碩士畢都有 40K 有經驗的領到 70K~80K 沒有問題, 這個還是國內的價格 另外, 台灣廠商的思維和市場和國外不太一樣, 做出來的事 情就不太一樣. 像是台灣習慣於 Cost Down, 要 Cost Down 就是要用 Open Source 用 Open Source 並不是免費, 常常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所以就壓榨員工達成目標. 國外因為能賺的錢多多, 付一筆買 Service 弄好 Total Solution. 這樣就可以達到壓榨員工賣產品的目地. 這就是幾種 Bussiness Model 低價 -> 台灣研發 -> Open Source -> 大陸製造 中價 -> 買 Service -> 台灣整合 -> 大陸製造 高價 -> 買 Service -> 國外(美國, 日本, 歐洲)整合 -> 大陸製造 至於生產和銷售體系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 如果沒有在矽谷待個一陣子, 應該很難理解人家怎麼玩的. 國內再怎麼推都是系統廠, 有 brand 的就那二家. 要拱還要一段很長的路 不知道去搞山寨機說不定比較有機會. 國內不專業很合理, 畢竟環境不一樣, 你不能要求台灣出來的每個 都精通英文吧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92.53
文章代碼(AID): #19j8TpSn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5 之 43 篇):
文章代碼(AID): #19j8TpSn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