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簡論三國君主(三)劉禪

看板SAN作者時間20年前 (2004/07/20 10: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1 (看更多)
※ 引述《LQY (G.P.S. GoodPeopleStudio)》之銘言: : 一個‘昏君’。簡單來說﹐劉禪是個‘庸君’﹐能力平庸﹐而且自甘於作為一名性 : 格老實的君主。這種君主在今天的君主立憲國家﹐頂多鬧鬧八卦而已﹐不過就已知 : 的資料看來﹐劉禪可能連個桃色新聞都鬧不出來。 阿斗的地位應該等同齊桓公 至少他們都知道自己不行 願意把權力下放給 會做事的大臣 至少阿斗比崇禎好太多了 : 先天不足加後天失調﹐蜀漢可說是始終慘淡經營。可是蜀漢若是放棄‘漢賊不兩立’ : 的立場﹐不求北伐﹐偏安一隅﹐厚植自己的實力﹐等到最好的時機再行出擊的話﹐ : 會不會比較好呢﹖ 諸葛亮的五次北伐 第一次和第五次時機都很好啊 但第一次時 他犯了這一生最大 的錯誤 用了馬謖 第五次時 蜀軍已經在渭水盤踞不走了 但是星落秋風五丈原 老天不給他機會了 第二次收了武都和陰平也不是沒收獲 第三次算是攻擊性的防衛 第四次則是李嚴誤事 糧運不繼 : 既然如此﹐幹嘛還要打個不停﹖很簡單﹐蜀漢對曹魏固然是‘漢賊不兩立’﹐實際 : 上曹魏對蜀漢又何曾是‘魏寇可共存’﹖所以諸葛亮的理由是﹕不斷出擊﹐在還能 : 打的時候儘量的打﹐免得到時候連打都不能打了﹐就只有亡國的份。 : 諸葛亮的戰略當然是錯誤的﹐他有考慮到以後嗎﹖有考慮到萬一屢戰屢敗的結果嗎﹖ : 甚至他有考慮到培養下一代人才過嗎﹖不﹐他都沒有﹐他要求的只有凡事必須在他 : 生前完成﹐而且親眼看見這些目標完成。所以諸葛亮並不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家﹐ : 實際上他只是一個短視近利的投機主義者罷了。 能提出 隆中對 這就表明諸葛亮不是你所說的人 若非後來關羽誤事 局面是的確 照著隆中對的計畫走的 蔣琬 費禕 董允 和 姜維 等人 難道不是孔明培養 出來的嗎? 諸葛亮不實施魏延那種過於危險的計畫 就表示他並不短視 之前有看過大陸網友 替孔明辯護的文章 大陸網友是用"農民起義"的次數 來判斷三國時期人民生活情況 記得蜀國的次數是最少的 且諸葛亮死後 蜀國人民也很懷念他 可見他不是那種 好戰而不管人民死活的人 : 那麼劉禪有沒有去阻止呢﹖他什麼都沒有做﹐實際上他也什麼都不能做﹐因為政府 : 完完全全的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無論他生前還是死後﹐諸葛亮才是蜀漢真正的君 : 主﹐甚至應該這樣說﹕諸葛亮是蜀漢的‘憲法’﹐而劉禪始終只是一個比劉協還可 : 憐的傀儡君主。 : 所以﹐劉禪在成都稱帝時﹐他的生活基本上可說是灰色的﹐那麼他當然會‘樂不思 : 蜀’了﹐因為他這個皇帝當的也很沒意思。實際上明明不應該是他的責任﹐日後全 : 部都落在他的頭上﹐那麼這個冤枉﹐該向誰算呢﹖ 諸葛亮死後 阿斗也執政很久了 當然他要負責 怎麼可以把責任都推給死人? 若今天民進黨政績不好 都把責任推給兩蔣 說是兩蔣當年要反攻大陸害的 會有人信服嗎 ?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218-167-13-72.dynamic.hinet.net
文章代碼(AID): #10_7q600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_7q6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