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簡論三國君主(三)劉禪

看板SAN作者 (πηρθωαβ√)時間20年前 (2004/07/20 03: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1 (看更多)
又是一篇翻案文章 用諸葛亮的話講 此乃腐儒之論也 筆下雖有千言而胸中實無一策 那些埋首經籍的所謂"歷史學家"他們明白當時的戰略戰術嗎? 他們有真的到祁山看過三國戰場嗎? 他們明白行軍作戰是怎麼一回事嗎? 連當時身歷其境的當權人物都無法完全釐清的成敗利鈍 這些從未參與的人竟想從三國志中記載的隻字片語妄下斷言? 蜀國為了維持軍力固然付出極高代價 但是 誰說蜀國北伐不可能成功? 誰又明白諸葛亮的目標為何? 誰說魏延那個建議是有用處的? 誰說這只是魏蜀之間的戰爭? ※ 引述《LQY@bbs.ee.ntu.edu.tw (G.P.S. GoodPeopleStudio)》之銘言: : 簡論三國君主 (三) 劉禪 : 以繼位順序來說﹐劉禪是三國時代第三個君主﹐雖然年紀並非最大﹐卻是稱帝最久 : 的一個。當然﹐後世大多對於他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將他視為‘昏君’的代表之一﹐ : 只不過在於他的一句名言﹕‘此間樂﹐不思蜀。’ : 當然﹐直到現在﹐終於出現了一些關於劉禪的翻案文章﹐認為他‘樂不思蜀’並非 : 昏庸無能的表現﹐而是為了自保。不過這並不代表他是個‘名君’﹐雖然他也並非 : 一個‘昏君’。簡單來說﹐劉禪是個‘庸君’﹐能力平庸﹐而且自甘於作為一名性 : 格老實的君主。這種君主在今天的君主立憲國家﹐頂多鬧鬧八卦而已﹐不過就已知 : 的資料看來﹐劉禪可能連個桃色新聞都鬧不出來。 : 那麼‘扶不起的阿斗’﹐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應該說﹕‘扶不起的蜀漢。’蜀漢立 : 國之前﹐關羽戰死﹐荊州落入孫權的手中﹐而後開國君主劉備也在復仇性的東征行 : 動中徹底慘敗﹐然後跟著氣死。 : 這已經是先天不足。 : 然後諸葛亮臨危受命﹐努力支撐大局﹐南服孟獲﹐鞏固後方之後﹐再行北伐﹐可是 : 卻屢戰屢敗﹐直到蜀漢滅亡。而在北伐期間﹐武將老死﹐文臣凋零﹐後起之秀的能 : 力也不夠挑起重擔﹐有些老將如廖化等人﹐從開國服役到亡國﹐也真是夠可憐的了。 : 這可說是後天失調。 : 先天不足加後天失調﹐蜀漢可說是始終慘淡經營。可是蜀漢若是放棄‘漢賊不兩立’ : 的立場﹐不求北伐﹐偏安一隅﹐厚植自己的實力﹐等到最好的時機再行出擊的話﹐ : 會不會比較好呢﹖ : 假設這樣做會比較好的話﹐那麼要求‘主動出擊’﹐並且總是抓錯時機的﹐是諸葛 : 亮﹑姜維等人。姜維不用說﹐他只不過是延續諸葛亮的戰略。諸葛亮才是必須為設 : 立這個錯誤戰略而負歷史責任的人物﹐因為首先在初次北伐時﹐且不說他拒絕魏延 : 的建議是否正確﹐當時曹魏的君主曹叡﹐也許喜歡浪費和女色﹐但決非一個膿包。 : 更何況曹魏的統治根基已經鞏固﹐也許邊陲地帶尚未完全心服﹐但就算諸葛亮一出 : 擊就拿下長安﹐曹魏擁有壓倒性的總體優勢﹐諸葛亮即使獲得大勝﹐也只是幻影般 : 的價值罷了。 : 既然如此﹐幹嘛還要打個不停﹖很簡單﹐蜀漢對曹魏固然是‘漢賊不兩立’﹐實際 : 上曹魏對蜀漢又何曾是‘魏寇可共存’﹖所以諸葛亮的理由是﹕不斷出擊﹐在還能 : 打的時候儘量的打﹐免得到時候連打都不能打了﹐就只有亡國的份。 : 諸葛亮的戰略當然是錯誤的﹐他有考慮到以後嗎﹖有考慮到萬一屢戰屢敗的結果嗎﹖ : 甚至他有考慮到培養下一代人才過嗎﹖不﹐他都沒有﹐他要求的只有凡事必須在他 : 生前完成﹐而且親眼看見這些目標完成。所以諸葛亮並不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家﹐ : 實際上他只是一個短視近利的投機主義者罷了。 : 那麼劉禪有沒有去阻止呢﹖他什麼都沒有做﹐實際上他也什麼都不能做﹐因為政府 : 完完全全的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無論他生前還是死後﹐諸葛亮才是蜀漢真正的君 : 主﹐甚至應該這樣說﹕諸葛亮是蜀漢的‘憲法’﹐而劉禪始終只是一個比劉協還可 : 憐的傀儡君主。 : 所以﹐劉禪在成都稱帝時﹐他的生活基本上可說是灰色的﹐那麼他當然會‘樂不思 : 蜀’了﹐因為他這個皇帝當的也很沒意思。實際上明明不應該是他的責任﹐日後全 : 部都落在他的頭上﹐那麼這個冤枉﹐該向誰算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240.108
文章代碼(AID): #10_24hdJ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_24hdJ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