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簡論三國君主(三)劉禪

看板SAN作者時間20年前 (2004/07/20 10: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1 (看更多)
※ 引述《LQY (G.P.S. GoodPeopleStudio)》之銘言: : 先天不足加後天失調﹐蜀漢可說是始終慘淡經營。可是蜀漢若是放棄‘漢賊不兩立’ : 的立場﹐不求北伐﹐偏安一隅﹐厚植自己的實力﹐等到最好的時機再行出擊的話﹐ : 會不會比較好呢﹖ 觀察第一次北伐的情況 是很好的時機啊 至於偏安 從諸葛死後偏安心理就很濃厚了 只有姜維呆呆地繼續打而已 不打還會被解除軍權 接著就是混吃等死了 : 既然如此﹐幹嘛還要打個不停﹖很簡單﹐蜀漢對曹魏固然是‘漢賊不兩立’﹐實際 : 上曹魏對蜀漢又何曾是‘魏寇可共存’﹖所以諸葛亮的理由是﹕不斷出擊﹐在還能 : 打的時候儘量的打﹐免得到時候連打都不能打了﹐就只有亡國的份。 : 諸葛亮的戰略當然是錯誤的﹐他有考慮到以後嗎﹖有考慮到萬一屢戰屢敗的結果嗎﹖ : 甚至他有考慮到培養下一代人才過嗎﹖不﹐他都沒有﹐他要求的只有凡事必須在他 : 生前完成﹐而且親眼看見這些目標完成。所以諸葛亮並不是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家﹐ : 實際上他只是一個短視近利的投機主義者罷了。 也沒錯啦 反正是不可能戰勝的 早就沒必要打了 應直接投降 當初曹操在官渡 周瑜在赤壁都沒什麼高瞻遠矚就糊里糊塗勝了 長期對峙 逼迫曹魏加強地方軍隊的力量 在屢屢挑戰之後 和其中央關係破裂日漸加深 則有可能從內部瓦解曹魏 正可以創造機會 後來司馬家取代後花了蠻長的時間將各地軍權收歸集中 就是在收爛攤子 : 所以﹐劉禪在成都稱帝時﹐他的生活基本上可說是灰色的﹐那麼他當然會‘樂不思 : 蜀’了﹐因為他這個皇帝當的也很沒意思。實際上明明不應該是他的責任﹐日後全 : 部都落在他的頭上﹐那麼這個冤枉﹐該向誰算呢﹖ 做皇帝也有皇帝的職業道德 --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簑笠翁 獨釣寒江雪 -- ※ Origin: 臺大電機 Maxwell 站 ◆ From: 61-217-166-73.dynamic.hinet.net
文章代碼(AID): #10_7q400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_7q400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