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新手加入跑步行列

看板Road_Running作者 (月飄萍)時間13年前 (2011/08/17 23:01),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原文恕刪) 我慢跑也有好幾年... 我原先當兵前有運動,大學打壘球、籃球,偶而游泳,但都沒有慢跑習慣 那時候曾經量過體脂肪,身高170公分,體重58公斤,體脂肪18% 機緣是在當兵的時候,新訓沒跑過三千,更不用說測驗 接著剛入憲校有測驗,我的成績是十四分零三秒,算是最一開始的成績 後來下部隊,每天晨操三千公尺,但我大概一禮拜只跑三到四天, 算是有了"慢跑習慣"而每個月例行測驗,成績有越來越進步的趨勢, 直到退伍前那個月,我跑進十二分五十左右....全連第一(8X人), 心裡感覺真爽!! (而後來我GOOGLE過地圖,我們跑的距離還超過三千有兩百多公尺...) 某次和同袍閒聊,聊到慢跑,我就說退伍後我希望還可以繼續慢跑, 可以練體力,因為我要準備考試,考試需要體力 不過他卻說:我覺得很難啦,現在是因為有強迫性,退伍後你就懶了 哼哼~我心裡卻不同意他的話,那是你不是我啊! 退伍後,從三千跑起,(其實是兩百最外道十五圈,那時不知道) 穿的是籃球鞋,後來籃球鞋被我跑掛了開口笑, 我才去買了一雙一千兩百元的美津濃慢跑鞋,因為沒錢XD 一穿上新鞋踏上PU跑道,瞬間速度+5,感覺自己好像有點強?? 我自己對慢跑的目的是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所以我加的強度很慢,真的很慢,那時對慢跑訓練方法完全不了解, 但我的方針是: 練呼吸節奏為主,距離、速度不是重點 所以一開始我都是約三千六百公尺,速度大概是十七分跑完 那陣子練呼吸跑完不喘,採兩吸兩吐, 練到全程不喘,我才加"一圈",又練到不喘時才又加"一圈" 大概一個禮拜只加兩百多的距離,也因此我沒有什麼膝蓋痛的問題 因為我的強度提升不快,肌肉成長跟得上我的距離成長 而且,當我練到二十圈不累不喘,我就再十五圈開始, 但是我加快每圈的速度,才又增加圈數,直到二十五圈,又退回二十圈 如此反覆質與量的交替練,練到可以跑二十五圈(最外圈) 我花了好幾個月時間,讓自己練到不累不喘的境界 (就這樣傻傻的練) 跑步時間從本來的十七分到超過三十分,而且達到有氧的時間的三十分鐘 可以跑到六點多公里,不知不覺身材也不同了,大小腿變結實, 肚子消了,Y字線跑出來了,頭腦變聰明了,只是國考不可能考一百分...XD 接著我轉戰四百操場,不然繞圈繞到暈,從十五圈外圈開始 開始練四拍呼吸,一步一拍,吸吸吸吸,吐吐吐吐 接著大概一禮拜才增加一圈,加到二十圈約九千公尺 我又跳回十五圈練速度,就這樣反反覆覆,完全沒有練間歇 直到一萬公尺,可以跑到四十七分左右游刃有餘 到此已經練了一年多,每星期跑四天以上,只要不要下大雨或有事出門 刮風、下雨、寒流、太陽,下午五點時間一到,就去操場報到 那時期的重點是不貪速度,不貪距離,也不貪身材變化 著重在呼吸頻率練的很穩,怎麼樣都不會亂為先 等待不亂之後,指完全按呼吸節奏,沒有差錯後, 我才加長距離,再追求速度, 身材因為運動強度也一直增加,所以沒有停滯, 而且好處是肌力有隨著增強,膝蓋壓力不會太大 那時身高還是不變的170半殘,體重約61KG,體脂肪8.3%~10.1% 至於再後面的故事,有空再說...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69.53.7

08/17 23:19, , 1F
(敲碗)
08/17 23:19, 1F

08/17 23:20, , 2F
推一個.. 四吸四呼感覺好難 XD
08/17 23:20, 2F

08/17 23:49, , 3F
推推~等續集
08/17 23:49, 3F

08/17 23:52, , 4F
170 58kg 體脂18% 感覺這三個數字搭不起來耶!
08/17 23:52, 4F
嗯~~就只是肌肉少得可憐的人

08/17 23:55, , 5F
和我相似 我176cm 56kg 9%
08/17 23:55, 5F
我覺得你瘦多了,你身高比我高體重比我輕耶~~不過我有做點重訓 因為小弟很天真的想在兩者間取得一個平衡啦,但我重訓部分不強就是了 目前我體重約63kg 體脂肪應該10%左右吧(最近沒量) ※ 編輯: snowblack47 來自: 219.69.53.7 (08/17 23:59) ※ 編輯: snowblack47 來自: 219.69.53.7 (08/18 00:02)

08/18 00:32, , 6F
推一個~等下篇
08/18 00:32, 6F

08/18 01:28, , 7F
08/18 01:28, 7F

08/18 22:45, , 8F
那我應該是半半殘 冏
08/18 22:45, 8F
文章代碼(AID): #1EIzUjtY (Road_Running)
文章代碼(AID): #1EIzUjtY (Road_Ru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