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淡江大橋為何不地下設計?

看板Road作者 (勝利方程式^^)時間7年前 (2017/06/24 18:46), 7年前編輯推噓25(26164)
留言91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淡江大橋 整個進度載浮載沉... 至今追加預算到94億 仍無廠商投標 第四度流標 最近稍研究一下橋設計.外觀.歷史 該橋曾因遮擋淡水夕照爭議抗爭多時而延宕 環保署環境差異分析審查還有條件通過... 就算特別採不對稱斜張主橋設計 還是有部分仍會擋住夕陽景觀... 且有機會影響淡江出海口與紅樹林周邊生態... 就設計而言淡江出海口嚴峻天氣 冬天海風 潮汐海象都不利於施工建設... 橋面橋體施工、落成後能否抵擋颱風寒流巨浪鹽分侵蝕都是個問題 以上這些皆為建造施工 及完工後增添危險、不穩定因素... 基於以上理由 為何一開始不設計地下化? 設計隧道貫穿淡水河 不就一勞永逸 且沒以上問題 該不會為「選舉浮橋」原因使然結果? 懇請專業人士煩請回答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86.6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oad/M.1498301198.A.CBE.html

06/24 19:05, , 1F
應該是要跟台61接的關係?
06/24 19:05, 1F

06/24 19:30, , 2F
討論過了 成本數倍 淡水端也沒什麼地方可以挖地下隧道
06/24 19:30, 2F

06/24 19:46, , 3F
環評報告有提到,請上網下載
06/24 19:46, 3F
有連結嗎?

06/24 21:16, , 4F
要在河口挖河底隧道 可是很不簡單的..而且淡水河口又很寬
06/24 21:16, 4F

06/24 21:17, , 5F
這工程成本可是相當昂貴的....
06/24 21:17, 5F
可是蓋地下利大於弊 不應該因成本而捨他優點吧?

06/24 21:18, , 6F
淡水端也沒地方可挖進隧道引道也是原因 這引道也會相當長
06/24 21:18, 6F

06/24 21:19, , 7F
河口蓋橋所面臨的自然環境問題 以及對於淡江夕照的影響
06/24 21:19, 7F

06/24 21:20, , 8F
都是在設計時就必須考量到的
06/24 21:20, 8F

06/24 21:54, , 9F
真以為大家都沒想到?自己先多去研究吧!
06/24 21:54, 9F
這很難說 別太先入為主

06/24 22:06, , 10F
如果價格超貴.. 也不會被民眾接受
06/24 22:06, 10F

06/25 00:27, , 11F
淡水河口有比高雄港還寬及深吧?
06/25 00:27, 11F
※ 編輯: windrivers (118.168.86.64), 06/25/2017 00:46:14 ※ 編輯: windrivers (118.168.86.64), 06/25/2017 00:53:30

06/25 01:44, , 12F
地下隧道會比高架橋還要高出數倍,就算Z>B,以現有財政
06/25 01:44, 12F

06/25 01:44, , 13F
而言未必能付得出來,現況則是因施工難度過高而無意願
06/25 01:44, 13F

06/25 06:11, , 14F
是沒有比高雄港深,高雄港最深18米
06/25 06:11, 14F

06/25 06:12, , 15F
但法規中地下隧道頂版上方保護層/覆土離地表最少3米
06/25 06:12, 15F

06/25 06:12, , 16F
以60kph最大坡度8%來看,三米覆土,隧道高五米,最
06/25 06:12, 16F

06/25 06:12, , 17F
少100公尺以上的引道
06/25 06:12, 17F

06/25 08:12, , 18F
隧道如果用沉箱施工法 對河底生態才是浩劫 車行隧道也不
06/25 08:12, 18F

06/25 08:12, , 19F
太可能用潛盾工法 車道不夠
06/25 08:12, 19F

06/25 08:25, , 20F
潛盾大概也難以克服
06/25 08:25, 20F

06/25 08:25, , 21F
河口河床是篇軟沉積層,湧水抽坍情形會很嚴重,再者
06/25 08:25, 21F

06/25 08:27, , 22F
地下隧道的斷面偏大,土壤本身支撐力不足,隧道變形
06/25 08:27, 22F

06/25 08:27, , 23F
風險也高,潛盾適用於堅固、連續、成分組成單純的地
06/25 08:27, 23F

06/25 08:28, , 24F
質,若單看地質不考慮距離建議用管推進工法
06/25 08:28, 24F

06/25 09:32, , 25F
這種地質如果落墩的話不是也會有問題?
06/25 09:32, 25F

06/25 10:13, , 26F
上面兩位大大,回答的好專業,從事相關工作?
06/25 10:13, 26F

06/25 10:45, , 27F
落墩最起碼只有幾個落墩點調查好就好了...跟一整條帶狀車道
06/25 10:45, 27F

06/25 10:45, , 28F
在下學建築的高中生而已XD
06/25 10:45, 28F

06/25 10:45, , 29F
還是有規模等級上的差異
06/25 10:45, 29F

06/25 11:13, , 30F
河口挖海底隧道不是難事,要或不要的問題而已...土耳其的
06/25 11:13, 30F

06/25 11:14, , 31F
「歐亞隧道」(全長14.6公里,5.4公里是位於海底下的隧道)
06/25 11:14, 31F

06/25 11:15, , 32F
在此海底隧道公路之前,同地區已經先有幾座跨海大橋了~~
06/25 11:15, 32F

06/25 11:17, , 33F
ps.土國的歐亞隧道其實也是位於地震活躍帶
06/25 11:17, 33F

06/25 11:23, , 34F
打個比方:若雙向車道合計寬50米主橋段900米那麼地下
06/25 11:23, 34F

06/25 11:23, , 35F
隧道的影響面積為45000平方公尺
06/25 11:23, 35F

06/25 11:23, , 36F
淡江大橋落墩數為14,包含橋塔兩墩,橋墩施工圍堰假
06/25 11:23, 36F

06/25 11:23, , 37F
設為25*20則影響面積為7000平方米
06/25 11:23, 37F

06/25 11:24, , 38F
完工後圍堰拆除影響面積會再減少
06/25 11:24, 38F

06/25 11:29, , 39F
好玩的是這次淡江大橋設計不好蓋,結果造價比蓋海底隧道貴
06/25 11:29, 39F
V大你說出我的心聲。 一開始我就懷疑這費用比蓋地下還貴 果然... 好笑的是到現在橋樑主體段已經加碼至94億還沒建商願意接手 真是廠廠 ※ 編輯: windrivers (114.36.213.223), 06/25/2017 11:44:37

06/25 11:45, , 40F
海峽隧道跟河底隧道不一樣呀....地質的大差異是主因
06/25 11:45, 40F

06/25 11:46, , 41F
因為誰知道競圖結果會出現這個漂亮作品....
06/25 11:46, 41F

06/25 11:47, , 42F
本來應該都是以雙塔斜張橋來規劃 結果跑出個單塔不對稱
06/25 11:47, 42F

06/25 11:47, , 43F
斜張橋的設計案 而且也會讓人有想把這座橋蓋出來的衝動
06/25 11:47, 43F

06/25 11:49, , 44F
但所謂世界最大單塔不對稱斜張橋 也意味著工程難度高
06/25 11:49, 44F

06/25 13:36, , 45F
有當初規劃隧道的預算?跟現在比較多少?
06/25 13:36, 45F

06/25 14:02, , 46F
歐亞隧道只有5公里多是海底隧道,那代表剩下的長度幾乎
06/25 14:02, 46F

06/25 14:02, , 47F
都是引道~~~也太長
06/25 14:02, 47F

06/25 15:01, , 48F
再一直流標下去也不是辦法,只好變更設計回原本的雙塔
06/25 15:01, 48F

06/25 15:02, , 49F
斜張橋了,只怕公總是不肯收手
06/25 15:02, 49F

06/25 15:27, , 50F
話說為啥台灣幾乎都是蓋斜張橋居多而非吊橋阿??
06/25 15:27, 50F

06/25 15:36, , 51F
地下化一樣對生態造成威脅,不過我也覺得地下化比較好
06/25 15:36, 51F

06/25 16:49, , 52F
隧道案在淡水側的引道設在沙崙路,拓寬沙崙路需拆遷24層
06/25 16:49, 52F

06/25 16:51, , 53F
大樓1棟 19層大樓2棟 12層大樓1棟
06/25 16:51, 53F

06/25 17:38, , 54F
我覺得除非有貨輪郵輪會進出淡水河口,不然都不會優先考慮
06/25 17:38, 54F

06/25 17:39, , 55F
海底隧道的...大部分蓋隧道的都是不想卡住船的因素
06/25 17:39, 55F

06/25 17:52, , 56F

06/25 18:49, , 57F
當時評估是這樣 但到現在....完全不一樣呀 XDD
06/25 18:49, 57F

06/25 22:13, , 58F
吊橋的成本與時程都比斜張橋高
06/25 22:13, 58F

06/25 22:17, , 59F
隧道案應該更沒人投標 台灣上一條海底隧道已經是35年前
06/25 22:17, 59F

06/25 22:20, , 60F
之事 未來大概也不會再有 隧道標預算應該也會加不少 甚至
06/25 22:20, 60F

06/25 22:20, , 61F
要開國際標(如土耳其兩條分別是日本跟歐洲建的)
06/25 22:20, 61F

06/25 22:29, , 62F
另外廠商有點卻步的一個原因聽說是捕鰻苗的漁民抗議有關
06/25 22:29, 62F

06/25 22:33, , 63F
如果是隧道案 保證連談都沒辦法談 另一個原因是設計大量
06/25 22:33, 63F

06/25 22:33, , 64F
採用BIM 國內廠商還沒完整切換 需要相當投資成本與培養相
06/25 22:33, 64F

06/25 22:33, , 65F
06/25 22:33, 65F

06/25 22:34, , 66F
人力才能順利對應BIM的營建管理 單跨倒不認為是主要原因
06/25 22:34, 66F

06/26 17:20, , 67F
你出錢的話,就可以蓋
06/26 17:20, 67F

06/26 19:37, , 68F
淡江隧道喔,應該會很慘烈,冷凍工法用到爽 orz
06/26 19:37, 68F

06/26 19:38, , 69F
那帶地質可能比台北捷運橘線台北橋段還惡劣
06/26 19:38, 69F

06/26 21:59, , 70F
官方評估都要用圍堰來明挖了 潛盾根本不可能
06/26 21:59, 70F

06/26 22:00, , 71F
沉箱也不太可能 要考慮到河口的河流流速....
06/26 22:00, 71F

06/26 22:05, , 72F
是BIM還是TBM@@?
06/26 22:05, 72F

06/26 22:14, , 73F
突然覺得當年關渡大橋用潮汐升降來蓋橋真的還蠻神的....
06/26 22:14, 73F

06/26 22:18, , 74F
淡江也許因為涉及到鋼纜的定位所以不適用潮汐工法
06/26 22:18, 74F

06/26 22:38, , 75F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06/26 22:38, 75F

06/26 22:39, , 76F
TBM=Tunnel Boring Machine 兩個是不同領域的東西....
06/26 22:39, 76F

06/26 22:49, , 77F
Sorry,小弟才疏學淺獻醜了XD
06/26 22:49, 77F

06/27 07:47, , 78F
h大 由於黑海/地中海鹽分差異 博斯普魯斯海峽流速達4.3節
06/27 07:47, 78F

06/27 07:49, , 79F
大約7.7公里了吧 不是流速最快海峽 但也相當快了
06/27 07:49, 79F

06/27 07:50, , 80F
圍堰不是技術而是成本問題 因為最便宜而且淡水河並不深且
06/27 07:50, 80F

06/27 07:51, , 81F
沒有常時維持河道暢通航行問題
06/27 07:51, 81F

06/27 07:56, , 82F
(還有兩岸距離短 圍堰就可以解決XD)
06/27 07:56, 82F

06/27 07:57, , 83F
另外德-丹之間的費馬恩海峽隧道也是採用沉箱 底層流速約
06/27 07:57, 83F

06/27 07:59, , 84F
06/27 07:59, 84F

06/30 00:55, , 85F
簡單一句:因 為 台 灣 窮 。
06/30 00:55, 85F

06/30 00:56, , 86F
這是事實。 你以為當初沒想到隧道嗎? 工程並不是
06/30 00:56, 86F

06/30 00:56, , 87F
辦不到(這樣都辦不到也太可悲) 就是窮島。
06/30 00:56, 87F

06/30 22:20, , 88F
所謂 錢非萬能 但沒錢卻萬事不能....
06/30 22:20, 88F

07/01 04:59, , 89F
那報告裡說高架案128億 地下案147億
07/01 04:59, 89F

07/02 14:08, , 90F
台灣真的就是窮省阿。。。
07/02 14:08, 90F

07/08 07:29, , 91F
台灣沒有史特龍 沒有發生十萬火急的本錢
07/08 07:29, 91F
文章代碼(AID): #1PJaCEo-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