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環境影씠…

看板Road作者 (Russell Manning)時間13年前 (2010/10/26 00: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4 (看更多)
※ 引述《fabg (藍天.翱翔)》之銘言: : 既然大家都這麼有興趣,那我再多寫幾個面相好了.... : 小弟因為很長時間參與蘇花間運輸的議題,上次回到台灣時, : 恰巧與幾個NGO一起被邀請去參加了某個的討論會議, 那次我沒跟到......囧 其實可以看得出來NGO一直使用多種方式在跟相關單位溝通 不過是哪些相關單位在這邊不適合說 XD 其實花蓮民眾的聲音是可以被聽見的 只是代言人要選得好 當然我不是說小傅不好啦...... 只是常常發言過於情緒化 喜歡引用誤導大眾的資料 以下補充說明 : 在這裡面可以看出現有交通部思考的幾個面相點.... : 例如公路來說,大家關注的議題包含: : 1. 現有蘇花替的工程問題: : (1) 蘇花替的幾個工區有些採取比較偏向高速公路水平的施工方式, : 採取分離式的雙孔隧道(有些設計還預留了先進導坑), : 同時為了減少地下水的壓力(雪隧和新永春隧道的經驗), : 他們把海拔高度拉得比較高,不像是現有北迴鐵路用比較低海拔方式開挖, : 但是這樣同時造成橋墩高度較高的情形。 : 大家要記得,蘇花間不只地質破碎,他還有地震高度頻繁的問題, : 這不是地質較穩定的北宜高速可以比擬,同時要面對抗地震、高結構穩定, : 又是在一個地質破碎區域中,撇開隧道較安全的區域, : 山區與山區間勢必採用橋樑對接,這安全的疑慮依舊存在.... : (2) 砂石車的課題其實是NGO團體非常關心的議題,尤其是施工期間的砂石車, : 還必須要兼顧挖方 / 填方平衡的課題。 : 大家其實可以注意看公路總局的規劃報告裡面有寫到, : 在這次蘇花替的三個工區中,有某個區域的隧道土要移動到其他兩個區域, : 這個問題其實很麻煩,就大範圍來說,公路總局的確達到挖填平衡的規劃, : 可是如果把工區切開來看,就會發現某些工區根本就是有大量挖方, : 這些挖方土一定會暫時棄置於某個集散場、然後再填到某個工區, : 這時蘇花替還沒完工、還是要繼續使用既有的蘇花公路, : 屆時的蘇花公路壓力會很重,如果再遇上這次類似的坍方, : 工期勢必延宕(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工程災害), : 公路總局既有的規劃與設計中很少提及這一點..... : PS. 其實這也是蘇花高當年被打回的一個主要因素.... : 他不像是北宜高速當年沒有環評,更何況北宜間有兩條路徑可替代.... 其實挖填方還是沒有平衡 即使在某些路段使用了大量的填方 但是多餘的土方還是規劃在漢本新生地置放 在施工期間 土方的運送預計會使蘇花公路在施工期間多出約100萬輛次的砂石車 這還是在使用工程規模相對減量的方案 多出來的砂石車流量 是NGO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也需要大家一起思考 : 2. 鐵路的問題: : (1) 交通部一直提到「鐵路為主、公路為輔」的旅遊規劃型態, : 台鐵講說他們要買什麼車買什麼車、在什麼時候要投入運轉, : 可是大家也有看到,台鐵買車的採購招標案並不是如此順利, : 更何況台鐵的瓶頸其實並不卡在新北迴鐵路之中, : 而是在南港-八堵(路線已經超過容量)、福隆-頭城(可待避車站較少), : 所以台鐵常常是力不從心,講得再多還是很難短時間內把需求轉移到鐵路, : 這一點一直很麻煩。 : (2) 針對砂石運送的問題,台鐵也提及近幾年應該要買或改裝貨車投入運輸, : 問題是鐵路不是買了車廂就會跑,還有火車頭和司機員, : 這對台鐵來說可不是有車就能跑得問題(還有調度的課提存在) : 說穿了也並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事情。 : PS. 全台灣軌道系統司機問題最難解決的就是台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233.15
文章代碼(AID): #1CnRPgKL (Roa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CnRPgKL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