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如何提高生育率

看板RIPE_gender作者 (熱流)時間11年前 (2013/01/20 17:31), 編輯推噓10(10023)
留言33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0 (看更多)
※ 引述《moist (皓月清風)》之銘言: : ※ 引述《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之銘言: : : 剛剛看到一個網頁,覺得真的很屌 : : http://0rz.tw/6eDi2 : : 不知道博學多聞的板友有沒有覺得甚麼值得討論的? : : --------------- 沒想到這板會有這麼一大串的討論… XDD 北歐模式的原則是:社會安全制度和經濟發展是互補且協調 北歐政府不太會直接干預市場,而是盡其調節的角色 從「最適經商指數」可以看出這一點 然後,北歐的房地產當然是自由市場,而且是資訊很透明的市場 這幾年北歐的房地產也是漲得一蹋糊塗,但一般民眾的實質收入有跟上去就是了 為什麼人家百姓的收入水準可以跟上去? 我在Stock板講過了:http://www.ptt.cc/bbs/Stock/M.1342026658.A.ECF.html 人家再怎麼漲,百姓繳清房貸的速度都是台灣人的好幾倍快 : 討論結果就是台灣基本上做不到 北歐模式無法複製,所以沒有做得到或做不到的問題 但人家制度的優點,是可以引入轉化的 : 北歐模式要成功,有個大前提, : 就是這個社會的國民素質要達到一定的程度, : 而且這個社會的"公民意識"要非常強大, 我寧可把公民意識當成果,良好的體制是因 : 而這兩點在台灣都很難達成. : 首先講國民素質. : 只要有社會福利,就一定有濫用與浪費, : 但公民素質的高低會決定社會福利被濫用的程度. 制度的健全與否決定被濫用的程度 : 歐洲很多國家都有相當好的社會福利, : 但除了北歐之外,其他幾乎都陷入社會福利吃垮國家的窘況, : 富強如英法也難以倖免. 什麼叫「好」的社會福利? 英國、歐陸、和北歐的社會福利體制根本就不一樣,根本就不能一概而論 北歐重視普及福利,而歐陸和英國則重視殘補式福利 連結文章裡的社會模式分類,「政府對家庭的消費實質出支(人均值)」這一個指標 假如兩個國家稅收比重相當,那麼政府發放愈少津貼,並對家庭提供愈多的福利服務 這個指標就會愈高,而北歐在這個指標是最高的,反倒南歐在歐洲是最低的 不當的津貼福利才會有嚴重的問題,例如像英國那種津貼深化貧窮的窘況 另外,北歐社會福利和其他國家在根本上的不同是「彈性」 北歐政府會隨著整體經濟情勢去調整社會福利,不像其他國家在那裡僵持不下 人家該砍的就砍的,稅收用在刀口上,絕不債留子孫 反觀台灣,政府老是學英美那套發放津貼的方式 德國發那麼多生育津貼,結果生育率也沒什麼大起色 德國未來幾乎是註定社會保險體制要縮水了,不然政府絕對會垮 台灣的情況看起來是比德國還慘 : 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可以成功, : 在於他們社會的成員對於公民責任有深刻的理解, : 而且願意信任政府代表公眾的角色, : 並且做出相應的付出. 北歐制度花了百年時間才有今日 人家的民主體制是從社區參與開始 社區的決策是透過民主統合機制,由政府、學者、還有民眾去協商 這個理念也用在他們的勞資關係上,他們沒有法定最低薪資 薪資是透過各行業的公會由勞資協商出來的,所以北歐罕有罷工而免於經濟損失 : 北歐的民眾願意交出超過自己一半收入的稅金給政府來維持社會制度的運作. 這句話頗有問題,還有你回A大的也蠻奇怪的 你講的一半是指:Total tax revenue as a percentage of GDP OECD整理的資料:http://ppt.cc/v567 2009年:丹麥48%、瑞典46%、芬蘭43%、挪威41%、冰島34% 長期來看,根本沒有一國過半,丹麥和瑞典才幾年剛好過半而已 Tax 可以大致分成 income and profits 與 goods and services 北歐的資本利得稅那麼重,大約是最低所得稅率,所以前者會這麼高很容易理解 再加上,人家富人每年被抽的財產稅可能就比他當年的年收入還高得多 但也因為如此,北歐政府透過所得分配的方式讓一般民眾的所得水準可以跟得上去 讓一般大眾在這個資本主義的全球債務時代中,還可以舒服過日 你拿的這個指標有三個盲點 第一、這個指標不代表「所有被政府抽走的」,因為還少了社會安全捐 如果把社會安全捐加上去,西歐可能還會超過北歐 第二、Tax 依對象還可以再分成企業、家戶、與政府三個部門 所以你說北歐「民眾」願意繳一半,這句話是有問題的 從這個指標根本看不出家戶所繳的所得稅佔所得比重為何 分子不知道,連分母也不知道 第三、就是上一點講的分母「所得」,GDP所得分配下來,也是分成這三個部門 總而言知,那這個數據來談北歐「民眾」願不願意,實在言過其實了! A大也回你了,北歐一般民眾的稅根本沒這麼重! 北歐領平均薪資水準的民眾,被政府抽走的比率根本沒這麼高 薪資平均值已經算是中高收入了,約第65至70百分位數 http://ppt.cc/UQGS 從OECD的算法來看,只有丹麥到達德國那麼恐怖的水準,被抽掉近四成 其他北歐國家根本不到三成,瑞典甚至還低於美國 但是人家卻能夠享受到大量來自政府的消費支出 再加上津貼,一般民眾得到的福利是非常可觀的 原因很簡單,北歐的稅基很寬,一般民眾所得到的比所繳的還多! 後面某大回你的文章,也有很多地方值得討論 好像很多台灣人認為北歐模式全是吃天然資源而來的 北歐國家若不玩創新,那最多只會像紐西蘭一樣生活舒服但所得水準不高 北歐擁有像澳洲那樣龐大天然資源的只有挪威 瑞典的礦產根本不是出口主力,連前八大產業都排不上 芬蘭的林業還有挪威的漁業絕不可能養活大多數人,六零年代的芬蘭和挪威像南歐一樣窮 北歐除挪威,出口主力都是工業產品,而且和台灣一樣是出口主導的經濟體 瑞典和芬蘭的經濟成長像新加坡那樣在金融海嘯前後大幅衰退又大幅成長 而挪威則是保持穩定,從中不難看出瑞典和芬蘭的貿易型態 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排行,瑞典和芬蘭名列前茅,根本就不可能是純吃天然資源的 我在Stock板發過,別忘了北歐各國的產業型態差異頗大 http://www.ptt.cc/bbs/Stock/M.1342089203.A.DC5.html 丹麥的天然資源並不多,卻還是可以達到超高所得水準 人家是全球最大胰島素出口國,最大豬肉製品出口國 好幾年前就有國內新聞在報丹麥一家豬肉合作社的產值可比台積電 人家還有全球最大航運企業、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商 更別說人家的污染處理工業是世界上一等一 台灣有幾座焚化爐可是從丹麥進口的 人家和瑞典共同設置的醫藥聚落,產值就佔了兩國GDP的二成以上 瑞典的資訊通訊產業有多強大就不說了,人家在金屬製品與重工業領域也是有很多第一 更別說瑞典的文化產業,人家是世界第三大音樂輸出國、歐洲前四大設計國 瑞典整合資訊和文化產業的功力也超強,看Spotify的影響力和商機有多大就知 還有就是瑞典的醫療儀器科技也是非常厲害的 挪威雖然石油出口龐大,但還是有很多了不起的大企業 挪威有太陽能垂直整合的龍頭產業,更別提許多綠能產業 挪威的通訊服務商吃下歐洲很大一塊,還有挪威本身也是航運大國 還有挪威和其他北歐國家一樣,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也是很重要的出口項目 別忘了瀏覽器Opera就是來自挪威 北歐的礦產與石油開採企業都是國營的 挪威在石油部門工作的員工才那一點點,石油收益從薪資報酬流入民間的不多 而且政府只播出收益極少部分注入社福體系,絕大部分都用於投資 挪威政府節儉到連反對黨都在抗議,說為何不從中播出更多來讓百姓更好過? 以挪威目前如此浪費食材,再加上百姓不出國曬太陽就渾身不對勁的消費水準來看 挪威政府的確節儉有理,存愈多,在未來的全球動盪局勢中,抵抗力會愈好 反觀澳洲,天然資源是掌握在財團手上,政府光要課個資源稅就弄到人仰馬翻 挪威在2011年的GDP是2749963百萬挪威克朗,人口495萬,平均匯率5.60 因此,人均GDP高達99063美元 同年挪威政府的GVA是426420百萬挪威克朗,佔GDP16% 同年挪威出口額為1140919百萬挪威克朗,佔GDP41% 其中,挪威原油出口額為321103百萬挪威克朗,天然氣為189975百萬挪威克朗 原油與天然氣合計佔出口45%,佔GDP19% 也就是說,挪威有81%GDP不是直接靠龐大的石油與天然氣收益的 扣掉這19%,人均GDP還有八萬美元! 挪威的航運產業和天然資源配合得非常好 挪威那年光靠航運石油的服務,就獲得320330百萬挪威克朗的出口額,佔GDP12% 再把這12%扣掉,人均GDP也還有將近七萬美元! 所以,人家其他產業也是蓬勃發展,不是只吃天然資源 北歐模式雖然無法複製,但是可以學習 這位挪威教授的文章可以看一看 http://ppt.cc/tyQF 若人家40~50%稅收水準可以做到100分的社福水準 那麼台灣10%稅收水準可以做到20~25分就可以了 抓住集體協商、普及福利、稅金用在刀口上的原則,這20幾分就能拿到手 例如北歐政府提供家庭一項服務負擔九成,而家庭負擔一成 以台灣的財政,能做到政府負擔二成,而家庭負擔八成就可以了 如果能做到這樣,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就會提升,也就能夠再擴大稅收做更多福利 推行北歐模式,養育是最基礎的,尤其是生育政策 以北歐模式的原則來看,台灣的生育政策實在可笑 不提供普及的公立托育服務,卻發放高額的生育津貼,是能減輕多少負擔啊… 更可笑的是,政府還提供家長私立幼托消費補助 這些政策的預算,比提供普及公立托育服務還大得多 假如有更多人能明白北歐模式的原則,那麼對台灣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7.162.134 ※ 編輯: HotAirFlow 來自: 114.47.162.134 (01/20 20:30)

01/20 21:23, , 1F
你真認真,賦稅應該是m大回的
01/20 21:23, 1F
我是說Anti大啦

01/20 21:24, , 2F
我是提供不三不四的方法吧
01/20 21:24, 2F

01/20 21:24, , 3F
太感動了,終於找到深入了解北歐模式的高手
01/20 21:24, 3F
也沒有喔,這只是個人看世界的方式而已

01/20 21:34, , 4F
台灣人窩裡反的性格,北歐模式是不可能的
01/20 21:34, 4F

01/20 21:34, , 5F
就拿組工會來說,雖然大家都是被壓榨的一群
01/20 21:34, 5F

01/20 21:35, , 6F
但主管寧願當資方的狗打出頭的人
01/20 21:35, 6F

01/20 21:35, , 7F
同事也只會看熱鬧拍拍手,情況不對,甚至還落井下石
01/20 21:35, 7F

01/20 21:36, , 8F
而且從來不會有共識
01/20 21:36, 8F

01/20 21:36, , 9F
很多台灣的小公司就是這樣來的
01/20 21:36, 9F

01/20 21:37, , 10F
比如復盛分出去的漢鐘
01/20 21:37, 10F

01/20 21:37, , 11F
工具機業的亞崴,程泰,立崴
01/20 21:37, 11F

01/20 21:38, , 12F
都是自己人意見不合,技術不高,就出來開了
01/20 21:38, 12F

01/20 21:39, , 13F
如果有共識,那些新開的公司,要冒殺價搶單的風險嗎
01/20 21:39, 13F

01/20 21:41, , 14F
董事長也是從致新跑出來開
01/20 21:41, 14F

01/20 21:42, , 15F
上面少一行,最近鬧很大的立錡董事長
01/20 21:42, 15F
因為整個文化教人要採在別人頭頂上

01/20 21:55, , 16F
台灣人窩裡反的性格.....同意同意
01/20 21:55, 16F

01/20 22:02, , 17F
不知道稅可不可以視為一種干預市場的方法
01/20 22:02, 17F
稅收屬間接干預,是政府調節市場的一種方式

01/20 22:02, , 18F
台灣就是沒科資本利得稅,也沒有財產稅,這都是導致台灣
01/20 22:02, 18F

01/20 22:03, , 19F
房市狂飆,財產集中的主因之一。
01/20 22:03, 19F

01/20 22:03, , 20F
最近的遺產稅也是,基本上看得出來政府的"配套"很完整
01/20 22:03, 20F

01/20 22:04, , 21F
我真的越來越有政府挾帶的財團準備把台灣榨乾的意圖
01/20 22:04, 21F

01/20 22:08, , 22F
房屋稅.地價稅都算是財政意義上的財產稅.
01/20 22:08, 22F

01/21 00:21, , 23F
這對數字的解讀方式實在無法認同
01/21 00:21, 23F

01/21 00:22, , 24F
自然資源相關產業可以"直接"佔到GDP~20%已經是很巨大的比例惹
01/21 00:22, 24F
我應該沒做什麼解讀吧,只有交待那些數字而已 對已開發國家來說是很巨大沒錯,但和中東國家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啦! 科威特的石油佔總出口九成,佔GDP超過一半… 但2011年其人均GDP才五萬七美元… 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字,2010-11年澳洲礦產佔總出口達55%,比2011年挪威油氣的45%還高 挪威很特別的地方在於,那些龐大的收益,絕大部分都沒流入民間 挪威政府很有效地避免荷蘭病,也利於產業多元發產

01/21 00:30, , 25F
所以加那20%直接衝到人均GDP世界第一
01/21 00:30, 25F
在全球各經濟體中,挪威只排第二,第一是靠金融服務出口的盧森堡 但是挪威在不久之後就會取代盧森堡成為人均GDP第一的經濟體 另外,挪威的人均國民所得淨額很早就是世界第一了

01/21 17:39, , 26F
來熟版就是想看到這種有深度有內涵的文章 :)
01/21 17:39, 26F

01/21 22:19, , 27F
光那個互信基礎在台灣就永遠無望了XDDDD
01/21 22:19, 27F

01/23 02:38, , 28F
部分認同 其餘敘述有出入
01/23 02:38, 28F
其實你可以說說看哪裡和你所想的有所出入~

01/25 11:48, , 29F
他們過去也是靠天然資源起家 政府看這些收入再轉做高附加價
01/25 11:48, 29F

01/25 11:50, , 30F
01/25 11:50, 30F

01/25 11:52, , 31F
值的東西 這也是薪水比較好的原因
01/25 11:52, 31F

01/25 12:05, , 32F
只有丹麥缺天然資源 但因農業基礎很好 才有你所說的生物科技
01/25 12:05, 32F

01/25 12:08, , 33F
不過我覺得丹麥領土很大的時候 應該不缺天然資源XD
01/25 12:08, 33F
丹麥那不是靠天然資源,發展農牧對環境破壞太大了 也因為如此,丹麥才會發展污染處理工業 ※ 編輯: HotAirFlow 來自: 122.121.197.181 (02/06 21:59)
文章代碼(AID): #1G-xbZPL (RIPE_gend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xbZPL (RIPE_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