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如何提高生育率

看板RIPE_gender作者 (皓月清風)時間11年前 (2012/09/26 22:39), 編輯推噓8(8013)
留言2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0 (看更多)
※ 引述《yamatai (迴避性人格障礙症)》之銘言: : 剛剛看到一個網頁,覺得真的很屌 : http://0rz.tw/6eDi2 : 不知道博學多聞的板友有沒有覺得甚麼值得討論的? : 重點節錄: : 北歐模式,能兼顧提升競爭力與消弭貧窮 : 「低生育率,源自高生活壓力!要提升生育率,政府必須設法降低大眾生活壓力!」 : 降低大眾生活壓力以提升內需之作法 : 作法 目的 : 使房產離開自由市場以免富人將 確保市場的資金流量避免陷入通貨緊縮 : 債務轉嫁給大眾 : 建立完善的公共托育體系與親職假制度 降低生活開銷,所得分配 : 實行免費公共教育 : 勞動市場彈性化,並落實保障女性就業權利 提升就業率,提升人力資源使用效率 : --------------- 討論結果就是台灣基本上做不到 北歐模式要成功,有個大前提, 就是這個社會的國民素質要達到一定的程度, 而且這個社會的"公民意識"要非常強大, 而這兩點在台灣都很難達成. 首先講國民素質. 只要有社會福利,就一定有濫用與浪費, 但公民素質的高低會決定社會福利被濫用的程度. 歐洲很多國家都有相當好的社會福利, 但除了北歐之外,其他幾乎都陷入社會福利吃垮國家的窘況, 富強如英法也難以倖免. 每一個國家都必須面對社福太好導致某些人好吃懶做, 或是鑽巧門佔公家便宜的事情. 在台灣,我們的國民素質不及歐洲的先進國家, 社福資源被濫用的情況,想必大家都並不陌生: 沒在種田的買地當假農民,沒殘障找門道去弄成假身心障礙, 最常見的就是逛醫院浪費健保,不要以為只有老人家愛看病, 這年頭多的是年輕人把物理治療當成政府補貼的廉價推拿, 實際上都是我們納稅人買單. 這還算小問題 最大的問題在於台灣社會是沒有公民意識的社會 台灣人沒有"公"的觀念 也很少人思考所謂的"公民責任" 多數人所展現出來的 是只想要享權利 但不願意負擔義務的自私短視心態 台灣社會有很多人似乎認為天下有白吃的午餐 當國家與社會的長遠利益與目前個人眼前的利益相衝突時 現在的台灣社會,已經很少出現那種 "為了社會長遠發展,為了下一代我們現在犧牲一點,辛苦一點"的聲音 更多的是"現在就給我錢!不要跟我講三十年後的事情,我管它去死!" 所以我們的資本利得稅收不了 炒樓的不交稅 炒股的也不交稅 要他們交稅的部長 到後來都下台了 而且不是被財團轟下台 是被一般的小老百姓自己轟下台 我們的老人佔人口數的比例 已經是十幾年前開辦健保時的兩倍 而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所使用的醫療資源是年輕人的三倍 而台灣社會老化的速度還在持續加快中 稍微有腦筋的人都看得出來健保支出的增長是必然,健保費增加也是必然. 但老百姓不想付錢又想繼續看病,那怎麼辦呢? 到頭來就是政府砍支出,醫院砍成本關病床少請人,醫護罷工,醫師轉行, 有一天台灣人會發現你省了健保費,但你找不到病床住院,也找不到醫生開刀 我們有全世界最扭曲的公共事業費率, 我們的汽油比中國大陸低廉,電比菲律賓還便宜; 台灣已經是列名世界缺水地區之一,而我們每人平均用水量還遠高於先進國家, 最大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水價過低. 這些扭曲造成的結果就是國庫補貼虧損,資源浪費及能源使用效率低落 對國庫與社會來講,這等於是不斷在放血. 但台灣大多數民眾寧願這樣放血,寧願把債務賴給下一代, 也不願意正視 我們這一代應該要承擔的責任,以及該付的帳單. 像這樣的例子,有太多太多,沒有辦法在這邊一一列舉. 在台灣社會,講到公,就想到政府;只要政府要多收錢,那就是"搶錢". 就像巴夫洛夫的狗,一聽鈴聲就會反射性地流口水; 台灣社會裡面也有很多人,一聽到交錢就反射性地靠北. 當我們社會大多數的成員 對"公共責任"的認知是那麼淺薄的時候 台灣社會就不可能有變成像北歐社會的一天. 北歐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可以成功, 在於他們社會的成員對於公民責任有深刻的理解, 而且願意信任政府代表公眾的角色, 並且做出相應的付出. 北歐的民眾願意交出超過自己一半收入的稅金給政府來維持社會制度的運作. 請問,這在台灣可能嗎? 德國的民眾為了維持退休制度的永續經營免於破產, 同意把退休年齡提高到67歲,未來可能繼續提高到70歲. 請問,這在台灣可能嗎? (順便比較一下,德國的鄰國法國,兩年前把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2歲, 幾乎引發暴動,也是導致前任總統沙奇諾敗選的重大原因. 新任總統歐蘭德據稱有意把62歲再改回60歲) 最近搞出釣魚台風波的日本首相野田,為了挽救日本政府的財政, 在任內提出法案,將日本的消費稅從5%調高到8%,2015年更加提高到10%. 最難得的是,雖然執政黨有部分議員為了討好選民堅持反對, 甚至因此出走另組新黨. 但這個法案在在野黨的支持下高票過關. 請問,這在台灣可能嗎? ============================================================= 台灣人對於選舉很熱衷,但是對於政治很冷感; 對於一些口號與口水很熱衷,但是對於解決問題的公共政策討論很冷感. 對於罵政府罵官員罵政客很熱衷,但是對於了解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冷感. 比如說像yamatai提出的那些做法 不是不可以 建立完善的公共托育與親職假制度 我很贊成 免費的義務教育 我很贊成 yamatai沒提到的長期照護制度 我更贊成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賦稅負擔率12%的國家可以跟賦稅負擔率60%的國家做一樣的事情嗎? 說得更白一點 如果政府要加稅 而且是加在你身上 你也贊成嗎? 你知我知 台灣人是不會贊成的 台灣人畢竟不是北歐人 不是德國人 也不是日本人(雖然也許有些人以為他是) 至於將房產抽離自由市場 那更是想太多 台灣人自有房地產的比率那麼高 連實價課稅都做不了的社會 哪個政黨上台敢說把房產抽離自由市場 大概明天早上起床之前就會被推翻吧 ================================================================= 每次講到這裡,心情都會不好. 很多人一開始在談到這些的時候,都會怪罪政府,怪罪政治人物. 如果真的是政府與政治人物的錯,那就好辦了-- 選舉的時候換個政府,換個政治人物來當家,問題就解決了. 台灣在形式上已經完全民主,舊有的威權已經瓦解, 但我們的民眾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做為國家主人的責任與義務. 身為國家的主人,我們有義務為多數人著想,為公眾長遠的利益著想; 身為國家的主人,我們有責任為自己的未來,為自己的下一代著想. 我贊成多交稅多交健保費,不是因為我是聖人, 而是我不想把債務留給下一代,不想在我年老需要看病與需要錢的時候, 看到我們的健保與勞保年金制度因為欠債過多搖搖欲墜,而每天提心吊膽. 與其把麻煩丟到二三十年後再來面對,為什麼不現在就來面對? 可以這期繳清的信用卡帳單,為什麼一定要使用循環利息去拖欠? 可是我發現身邊很少人在意這些事情. 更多的是那種不刷白不刷,不欠白不欠的心態. 除了難以理解,其實更多的是無奈-- 因為他們的自私,短視,結果是我們都同樣要承擔. -- 遊戲要有規則 規則不可遊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6.164.114 ※ 編輯: moist 來自: 111.246.164.114 (09/26 22:41)

09/26 22:56, , 1F
我認為應該將稅率設為0%,讓外國有錢人移民過來消費才對。
09/26 22:56, 1F

09/26 23:07, , 2F
很精闢的見解。thanks~
09/26 23:07, 2F

09/26 23:38, , 3F
09/26 23:38, 3F

09/26 23:45, , 4F
這篇說到重點,台灣人連國家認同都有問題,不要想他們會對
09/26 23:45, 4F

09/26 23:45, , 5F
社會負甚麼責任
09/26 23:45, 5F

09/26 23:46, , 6F
大家只是想爽而已
09/26 23:46, 6F

09/27 00:59, , 7F
北歐的稅沒有重到向本篇說的一樣。上周,我跟同事們聊
09/27 00:59, 7F
你搞錯了 我講的不是所得稅率 而是賦稅負擔率 也就是政府的稅收佔GDP的比例 我們國家的比例是12% 連以低稅自由港為號召的香港新加坡都比我們高1% 我們的死對頭南韓是25% 日本與美國是26% 德國是36% 法國42% 北歐的瑞典與丹麥都在50%以上

09/27 01:00, , 8F
丹麥的一個醫療制度,就是可以寫信跟GP討論病情,GP可
09/27 01:00, 8F

09/27 01:01, , 9F
以直接開藥單到指定的藥局,這樣病人就不需要跑診所,
09/27 01:01, 9F

09/27 01:01, , 10F
這對只是需要單純複診的狀況來說,還滿省時的。結果,
09/27 01:01, 10F

09/27 01:02, , 11F
某非北歐人的同事馬上就說,這樣會有人濫用吧。
09/27 01:02, 11F

09/27 01:03, , 12F
以台灣人的角度來看,北歐還是有不少人濫用跟浪費資源
09/27 01:03, 12F

09/27 01:04, , 13F
的人,但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制度讓人有時間跟資源
09/27 01:04, 13F

09/27 01:05, , 14F
(至少不會餓死跟凍死)找尋自己想做的事情。
09/27 01:05, 14F
寫信跟GP討論病情並不算濫用, 而且跟我所舉出那些在台灣我們常看到了例子, 其實也天差地遠

09/27 01:08, , 15F
被徵到60%稅的收入是很高的,重點不是稅率,是稅後收
09/27 01:08, 15F

09/27 01:08, , 16F
入。
09/27 01:08, 16F
還是再重覆一次 我舉出的數字是"賦稅負擔率" 是全體國民繳稅金佔收入的比率 跟哪個"個人"繳得多繳得少 是沒有關係的 另外稅率當然是重點 台灣與南韓的每人GDP並沒有差距很大 但是賦稅負擔率相差一倍(12%:25%) 這意味著在同樣經濟規模下 南韓政府比中華民國政府有多一倍的錢可以運用 對了 對岸中國大陸的賦稅負擔率也遠高於我們(19%)

09/27 09:42, , 17F
樓上a大可能還沒看到重點 重點是我們身上留的血 不是政策~~
09/27 09:42, 17F

09/27 09:44, , 18F
還有德國退休年齡是65延到67 然後單身稅比沒單身的高20%
09/27 09:44, 18F
※ 編輯: moist 來自: 122.117.46.108 (09/27 12:59)

09/30 00:04, , 19F
精闢。 雖然第一行有點刺眼 (討厭台灣人負面什麼都不做愛唱
09/30 00:04, 19F

09/30 00:07, , 20F
唱雖的調調) 但越讀越見深入, 好文 :)
09/30 00:07, 20F

09/30 00:10, , 21F
尤其是指出扭曲便宜的水電和明明很低大家還愛叫的稅...
09/30 00:10, 21F
文章代碼(AID): #1GOnEUr5 (RIPE_gend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OnEUr5 (RIPE_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