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左派- 關於最低工資的一點想法

看板PublicIssue作者 (b195f1a)時間8年前 (2015/10/24 23:55), 編輯推噓9(9026)
留言35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有研究自然是可以參考,但是該不該提高最低工資和應該提高多少的問題, 還是要看各個社會的實際情況,老闆明顯壓榨勞工的情況,那肯定要提高最低工資。 但如果不是這種情況,而硬要提高最低工資,那就可能會造成很多奇怪的社會問題, 像我早年在頂好打大夜班,工作九小時只算八小時薪水,而更嚴重的情形,原本老闆要僱 用五個人工作,但在考慮成本的情況下,變成只顧用四個人工作,並且讓這些人超時加班 。 簡單的說,該不該提高最低工資,應該要反應的經濟結構和社會情況。 假設經濟蓬勃發展的情況下,老闆是會提升薪資來搶人才的,這時社會必然會普片加薪, 而政府也應該隨着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基本工資上限,畢竟老闆搶的是人才,底層人員的薪 資需要政府主動推動,而這時公司賺錢也比較有意願跟着政策走,畢竟你不提高薪資,而 其他人提高薪資,即便是底層人員也不好招募。 而在經濟不好的時候,老闆也比較容易壓榨員工薪資,這時要提高基本薪資就比較不容易 就好比人民越來越窮,政府卻要加稅一樣,老闆賺的錢變少了,卻要老闆提高員工薪資, 肯定會想各種怪招,因此這時提高基本工資,不僅要注意的有政策,還有政府的執行力問 題,像是加班不給加班費這種普片現象,政府根本沒有阻止的執行力,而老闆減少招聘人 員,增加約聘僱,成本轉嫁消費者等更是合法的手段。 不是我反對提高基本工資,而是提高基本工資的目的不是逼老闆增加員工薪資,而是避免 老闆利用經濟不景氣壓榨員工薪水,而這不可能單純用行政命令提高基本工資來解決,必 需是一套組合拳,能夠有效的找出那些老闆明顯在壓榨員工,並且給予制裁,而一些人以 爲增加員工薪資就可以提高民衆消費,並且刺激經濟發展,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因爲錢 從來不會無中生有。 真正要讓經濟發展起來,最主要的還是增加就業率,以及如何產業升級,提高勞動價值, 提高基本工資終究只是輔助整個經濟發展中的一小塊領域,而不會是重點。 ※ 引述《Cigol (失去左手的荊無命)》之銘言: : ※ 引述《Antler5566 (鹿茸五六)》之銘言: : : 左派跟右派區別, 最常聽到的是對最低工資的看法 : : 右派: 老闆賺夠了就會分給勞工. 提高最低工資會增加失業率, 政府不應該干預經濟 : : 說實在的, 台灣在最低工資方面的討論還不是很多 : : 有點懷疑在台灣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前, 是否適合左派訴求的最低工資? : 經濟學最好的期刊之一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今年刊登了一篇文章 : 標題是:How Effective Is the Minimum Wage at Supporting the Poor? : 討論最低工資對窮人幫助多少? : 作者 Thomas MaCurdy 在華爾街日報寫了一篇通俗文章介紹這篇研究 : http://tinyurl.com/qzq6htf :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提高最低工資可以幫助窮人 : MaCurdy 利用美國的資料指出,這種作法是失敗的 : 主要的理由是當最低工資被迫上漲時 : 總要有人付錢支付這些多出來的工資 : 一般而言,廠商會將商品價格上漲 : 所以相當於消費者變相的支付了最低工資稅 : 當然,如果窮人工資上漲幅度大於商品價格上漲幅度 : 那窮人還是得利的 : 在美國,最低工資上漲不只窮人領的工資增加 : 即便是有錢的家庭,也有孩子是領最低工資的,所以有錢家庭也受惠 : 如果整個社會因為最低工資上漲而多付了$5工資 : 只有$1是真正流到最需要幫助的窮人身上 : 前述說到消費者因為最低工資上漲而增加消費成本 : 那些東西的消費成本增加最多呢? : 美國資料顯示,外食成本增加最多,其次則是零售雜貨 : 對最窮的1/5家庭,增加了0.63%支出 : 對最富的1/5家庭,則增加了0.52% : 也就是說,比較窮的家庭,付了比較多的最低工資稅 : 那總結起來,窮人到底有無受惠呢? : 研究顯示,只有1/5的窮人受惠 : 但所有窮人都要付最低工資稅 : 以麥當勞為例,它雇用了很多領最低工資的勞工 : 所以它最有可能調漲商品價格 : 而它的消費者,正好是窮人居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90.2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ublicIssue/M.1445702157.A.99E.html

10/25 00:07, , 1F
我是覺得勞工要靠自己 不能期待政府施捨啦
10/25 00:07, 1F

10/25 00:08, , 2F
體制外的罷工 體制內的組黨 不過真要說 給予剛好活
10/25 00:08, 2F

10/25 00:08, , 3F
的下去的生活 真的是統治最好的方式
10/25 00:08, 3F

10/25 10:42, , 4F
不是要政府施捨,而是政府本來就應當有所作爲
10/25 10:42, 4F

10/25 10:42, , 5F
不然我們要這個政府做什麼,選他上臺玩選舉遊戲?
10/25 10:42, 5F

10/25 10:45, , 6F
罷工永遠都是政府無法完善自己機能,勞工的最後手段
10/25 10:45, 6F

10/25 14:37, , 7F
10/25 14:37, 7F

10/25 16:27, , 8F
3083篇 我的建議 拜託大家考慮一下
10/25 16:27, 8F

10/25 21:33, , 9F
個人觀點: 3083篇的作法應該不會改變勞工最後的總收入
10/25 21:33, 9F

10/25 21:34, , 10F
假設能領到20500勞工就願意工作的話,3083篇的作法只是將老
10/25 21:34, 10F

10/25 21:35, , 11F
闆該付的薪水改成消費者付而已
10/25 21:35, 11F

10/26 16:38, , 12F
依照我的方法,很難有人失業。
10/26 16:38, 12F

10/26 16:39, , 13F
原先的失業人口都進入市場,這麼多人突然進入,自然老闆的付
10/26 16:39, 13F

10/26 16:39, , 14F
出會降低,但雇用人數卻大增。
10/26 16:39, 14F

10/26 16:40, , 15F
用消費稅去支持閒置勞動力進入市場-- 不能說不好。
10/26 16:40, 15F

10/26 16:41, , 16F
而且消費稅大多是消費得起的人在出。
10/26 16:41, 16F

10/26 22:37, , 17F
最主要是ROC產業政策完全錯誤,現在在嚐40年前決策的苦果
10/26 22:37, 17F

10/27 10:33, , 18F
我國十數年以來 都是崗位少而求職者多;故板友恐不知其中關
10/27 10:33, 18F

10/27 10:35, , 19F
竅:當崗位多而工人少時,求職者是非常非常有討價還價的能力
10/27 10:35, 19F

10/27 10:36, , 20F
的。
10/27 10:36, 20F

10/27 10:37, , 21F
當有政府補助做為後盾與保障時,勞工前一分鐘不開心,下一分
10/27 10:37, 21F

10/27 10:38, , 22F
鐘隨時可以去職。 勞工完全可以報怨工作環境或勞動條件等等
10/27 10:38, 22F

10/27 10:39, , 23F
我的倡議:表面上 雇主似乎省了錢,但是大家應該注意到:此
10/27 10:39, 23F

10/27 10:40, , 24F
時 除了錢(薪資)以外 雇主完全喪失了討價還價的能力。
10/27 10:40, 24F

10/27 10:40, , 25F
崗位多而工人少時,雇主要留住好一點的勞工 依然要付出很多
10/27 10:40, 25F

10/27 10:43, , 26F
懇請大家不要被錢遮住了眼睛,應該要看到更深層而廣汎的結構
10/27 10:43, 26F

10/27 10:44, , 27F
性的好處。
10/27 10:44, 27F

10/27 10:48, , 28F
反觀;若依照舊的基本薪資議定方法,則依然崗位少而求職者眾
10/27 10:48, 28F

10/27 10:49, , 29F
,勞工依然沒有討價還價能力,而且狀況可能還比提高基本新資
10/27 10:49, 29F

10/27 10:50, , 30F
前更差。 惡性循環,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甚至是在製造問
10/27 10:50, 30F

10/27 10:54, , 31F
題。 持續干涉市場;每年 政府、勞工、資方 都一次又一次地
10/27 10:54, 31F

10/27 10:54, , 32F
扯皮協商。 這不是一個有效的機制。
10/27 10:54, 32F

10/27 10:56, , 33F
依照舊法,缺乏達到平恆的機制。 但依照我的方法,有消費力
10/27 10:56, 33F

10/27 10:56, , 34F
的人補助沒消費力的人,當多數人消費力都得到保障與支持時,
10/27 10:56, 34F

10/27 10:59, , 35F
在選票制衡機制上,自然就會抑制了消費稅的增長--達到平衡。
10/27 10:59, 35F
文章代碼(AID): #1MAweDcU (PublicIssu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AweDcU (Public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