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東協邁向共同體之路是否過於緩慢?

看板Policy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1/08/19 22: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東協邁向共同體之路是否過於緩慢? http://www.wtocenter.org.tw/SmartKMS/do/www/readDoc?document_id=116465 正當高達6億東南亞人口齊聲歡慶今(2011)年8月8日「東協日」(ASEAN Day)的同時, 一些學者針對東協整合過程速度提出疑問,究竟東協整合是如同疾速狂飆的子彈列車,還 是較類似緩慢前進的馬車?然而答案可能兩者皆是。   東協在某些方面確實就猶如子彈列車,例如東協成員國為了儘速達成建立東協單一市 場與生產基地,進而在以政治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合作為基礎的三大支柱下建立東協共 同體的目標,共同擬定極具雄心的時間表,積極簽署相關協定、提出行動計畫,以及訂定 新的規範與原則。   事實上,東協各成員國領袖已於2007年在菲律賓召開的東協高峰會議中,決定將區域 整合速度從過去的「慢車道」切換到未來的「快車道」,將原先規劃於2020年建立東協共 同體的目標提前至2015年實現,期望早日確立東協區域內的永續和平、安定與共榮。東協 負責經濟共同體事務之副秘書長普希帕納森(Pushpanathan Sundram)表示:「東協正朝 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並且在許多方面都有相當快速的進展。」   商務人士、學者、區域研究專家與政府官員亦於第四屆「東協與亞洲論壇」(ASEAN and Asian Forum, AAF)發表一致看法,認為東協近年來已逐漸有所進步,同時也對東協 在經濟整合方面扮演驅動引擎的角色抱持樂觀態度。貝恩東南亞分公司(Bain & Company Southeast Asia)主席奧米斯頓(Charles Ormiston)於該論壇中提到:「我對 東協的前景相當樂觀,觀察近期東協成員國所採行的總體經濟政策,幾乎是當今世上最英 明的政策。」   東協副秘書長普希帕納森於該論壇中表示:「2010年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為5%,東協 整體經濟成長率竟達到令人印象深刻的7.4%,而東協在今明兩年也將分別預期有5.5%及 5.7%的經濟成長表現。」普希帕納森也提到:「東協成員國合計貿易總額於2010年飆升至 2.09兆美元,相較於2009年的1.54兆美元有相當大幅度的成長。」   東協區域經濟在2010年展現優於全球平均的經濟成長力道,明確顯示近年來東協成員 國在經濟領域的蓬勃發展,而如此發展趨勢亦將延續至今年與明(2012)年東協區域的經 濟表現。在貿易與投資方面,儘管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環境因素影響,東協各成員國仍然 交出相當優異的成績單。而在外人直接投資方面,東協於2010年擁有750.8億美元的亮眼 表現,同樣較2009年的379億美元大幅提升。   然而在政策執行面,東協的運作卻慢如馬車。東協在2007年初期展現出高度的熱情與 衝勁,但許多人現在卻對於在2015年東協建立共同體的目標抱持悲觀立場,其中也不乏一 些東協政府官員。一位不願具名的東協官員最近表示:「我不認為我們能在2015年達成建 立東協共同體的任務,但這並不表示一切都將結束,我們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   企業家們卻看到截然不同的問題所在。亞洲航空X(Air Asia X)執行長奧斯曼蘭尼 (Azran Osman-Rani)認為:「東協的挑戰來自於成員國的政治意志。東協秘書處並非真 正的執行機構,東協各項政策執行與否掌握在各成員國的手中,這些政策執行速度的快慢 取決於東協成員國的主觀認定,端看東協政策是否與成員國本身的國家利益相牴觸。」   印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主 任蘇克馬(Rizal Sukma)也認同此說法,認為東協迷失了未來的方向,他表示:「東協 目前猶如身陷交通癱瘓的車陣中,我們無法在2015年達成建立東協共同體的目標以及其他 相關目標。」他認為:「現在已是該開始思考如何以退為進的時機。最好的方法就是修改 東協憲章,並對東協各項政策的執行採取更嚴格的規範與制裁措施。此外,我們也應該賦 予東協秘書處更大的權力與更多的資金,使其足以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各項挑戰。」 【由葉俊廷報導,取材自The Jakarta Post,2011年8月8日】 ------------ 給大家看看 不過這是預期中的事 慢如果是預期中的事的話,還算慢嗎? 看它有沒有一個要應對之事件的絕對時間點吧 -- 男人做事八分靠決斷, 決斷後的事都是見招拆招的 by 翔太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80.83.86 oodh:轉錄至看板 IA 08/19 22:16
文章代碼(AID): #1EJd0tsM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Jd0tsM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