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簡論塑化劑事件的

看板Policy作者 (GHOTBI監督,我要冠軍~)時間13年前 (2011/06/04 13:23), 編輯推噓6(6053)
留言5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1.塑化劑事件的影響 這次塑化劑事件最大的影響就是打破整個食品業的上游供應鏈, 實際上,全國15家調配起雲劑的供應商中,僅2家摻有塑化劑。 但因為起雲劑一來是上游基本原料、二來台灣企業供應鏈的快速調撥系統 結果就是大小通吃,紛紛中獎。開元的中獎,就是起源於供應鏈的運作, 而非產品本身出問題。 而這次的事件,讓整個產業的供應鏈被徹底打破,中下游的食品製造商勢必 會要求上游廠商調整與檢驗出貨狀況,而昱伸等企業空出來的市場,將會被誰端走。 目前還有待考驗,但勢必整個食品工業的最上游部分將會有一波大規模的變動。 2.認證系統是否有效 從CIS肉品到GMP廠商,由於近半年來輪流中獎,因此被少數不理解其中含意者 惡意攻擊為沒有作用。但實際上出問題,反而凸顯出認證系統的作用,任何的認證 系統都包含兩個部分,流程管控與產品管控。認證系統的精神是藉著,流程管控達到 產品管控的效果,但此次問題並非流程出現問題。而是最上游原料端出現超乎意外的 狀況,此非認證所能處理的狀況。因此斷言整套認證無效,反而是非常荒謬且不合理。 正因為有認證系統的存在,當是發事件後認證廠商才能夠快速的檢驗自己的產品是否 中獎,也正因為有認證系統的流程,反而讓事件的再發生機會降低。 3.檢驗是否有疏失 不少論者認為檢驗有疏失,實際上是缺乏對檢驗的認知。 檢驗的精神乃是化學與統計學的結合,化學檢驗的技術在於先畫目標,在尋找類 似成分,因此不可能有辦法一次驗證大規模的物質含量。連電視影集CSI那種神乎 其技的蒐證檢驗技術,都無法在機器當中分辨出所有的物質。 多數的狀況下,都是有或沒有特定物質的結果,而非樣本中有甚麼物質。 因此多數的檢驗把關,都是結合經驗法則與統計學概念,挑出最有可能與相關的 物質當作標的抽驗。因為目前相關毒物高達十萬多種,全數抽驗不但不合乎經濟效益 與效率,也不符合抽驗的精神。 而從三聚氰胺到塑化劑,都是有心人士打破這套經驗法則而成釀成災禍,因此改善 的方式並非提高檢驗產品的數目,而是強化針對檢驗產品中不明物質的調查, 才是合乎實際的作法。 台灣社會理盲而濫情在本次塑化劑風波中再度顯現,謹以此簡論提供說法。 -- 個人部落格 清水清水エスパルス、日本代表與J聯賽逐日新聞 http://blog.yam.com/houkofer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232.37

06/04 13:30, , 1F
是檢驗的疏失還是檢驗標準無法與是俱進?在現今化工發達的
06/04 13:30, 1F

06/04 13:31, , 2F
時代,如果僅用那一套標準作業流程,很容易跟不上現今使用
06/04 13:31, 2F

06/04 13:32, , 3F
。食品安全罰則也該重逞,總不能都要依靠「雞婆」的技正幫
06/04 13:32, 3F

06/04 13:33, , 4F
助大家把關吧
06/04 13:33, 4F
流程本身是工具,沒有跟不跟得上時代的問題 加強對不明成分的驗證,正是在流程中加入「雞婆」這個流程 以至於提高驗證警覺。 罰則問題則是一個法律問題,非我本身要討論。 ※ 編輯: houkoferng 來自: 118.161.232.37 (06/04 13:37)

06/04 19:30, , 5F
沒有固定檢驗流程 各行其道檢驗結果只會被人質疑有問
06/04 19:30, 5F

06/04 19:32, , 6F
06/04 19:32, 6F

06/04 19:47, , 7F
但也要考量公立合規格檢驗機構的消化流量,食品衛生事件往往
06/04 19:47, 7F

06/04 19:49, , 8F
是平時沒事、突然爆發恐慌,要即時擴充檢驗流量就得納入民間
06/04 19:49, 8F

06/04 23:38, , 9F
食品工業是良心產業 再嚴格的認證都有機會被鑽漏洞
06/04 23:38, 9F

06/05 18:09, , 10F
我[ˋ為檢驗這件事也是有竅門的,例如售價或保存期限明顯優
06/05 18:09, 10F

06/05 18:11, , 11F
於其他廠商,可以採較高的抽驗率.總之,抽驗是必要的,如何抽
06/05 18:11, 11F

06/05 18:11, , 12F
驗才需要討論.
06/05 18:11, 12F

06/05 18:18, , 13F
另外,與其說是雞婆的技正,倒不如說是白目的技正.生產了三四
06/05 18:18, 13F

06/05 18:19, , 14F
十年的有毒原料,從來不會被驗出來,各位認為質譜儀的圖形有
06/05 18:19, 14F

06/05 18:20, , 15F
那麼難辨識嗎,以致這麼多的產品都含有塑化劑卻看不出來?我
06/05 18:20, 15F

06/05 18:21, , 16F
認為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檢驗.
06/05 18:21, 16F

06/05 18:32, , 17F
另外我認為消基會應該要具有食品檢驗的能力.
06/05 18:32, 17F

06/05 19:17, , 18F
質譜儀只能看分子量及斷裂訊號 tandem mass有機會 可
06/05 19:17, 18F

06/05 19:18, , 19F
以用資料庫來看 但是這東西很貴
06/05 19:18, 19F

06/05 19:23, , 20F
有些人講的好像未知物分析鑑定很容易的樣子
06/05 19:23, 20F

06/05 19:26, , 21F
消基會? 他們有辦法搞出一間檢驗認證實驗室再說
06/05 19:26, 21F

06/05 19:37, , 22F
未知物檢驗和質譜儀上有沒有發現異常是兩回事,勿混淆
06/05 19:37, 22F

06/05 19:44, , 23F
最好是 你該不會以為樣品進去質譜儀就直接秀出分子
06/05 19:44, 23F

06/05 19:45, , 24F
結構了? 另外 有人找到消基會出包文章#1DH1Vb00(KMT)
06/05 19:45, 24F

06/05 19:46, , 25F
檢驗的東西項目太多太雜了 要對異常訊號統統查出來
06/05 19:46, 25F

06/05 19:46, , 26F
那東西大概也不用賣了
06/05 19:46, 26F

06/05 19:48, , 27F
今天新聞也出來了 台灣FDA哪有那麼多人力物力經費?
06/05 19:48, 27F

06/05 19:49, , 28F
做一次食品戴奧辛抽驗,當年可能其他產品都驗不了
06/05 19:49, 28F

06/05 19:51, , 29F
這要怎麼去要求檢驗人員『雞婆』呢?
06/05 19:51, 29F

06/05 21:33, , 30F
如果你說的成立,那這個雞婆的技正不可能看出有異常,因為他
06/05 21:33, 30F

06/05 21:34, , 31F
原先也沒有檢驗塑化劑.你應該想的是為什麼資源不足,他還要
06/05 21:34, 31F

06/05 21:35, , 32F
雞婆,以及他過去式不是常用不足的資源做雞婆的事.
06/05 21:35, 32F

06/05 21:38, , 33F
我認為重點在於塑化劑的軌跡不可能只有這一次才會直呈現在
06/05 21:38, 33F

06/05 21:41, , 34F
質譜儀上,也並不是你要刻意檢驗它才會發現.而是為什麼這個
06/05 21:41, 34F

06/05 21:43, , 35F
異常只有他會雞婆,以及他是個常雞婆的人嗎?
06/05 21:43, 35F

06/05 22:16, , 36F
要注意 食品裡面的成分是很複雜的 樣品製備去打LC出
06/05 22:16, 36F

06/05 22:19, , 37F
來一大堆訊號 要怎麼去確認哪個是異常訊號還是食品裡
06/05 22:19, 37F

06/05 22:21, , 38F
有的? 這要花時間吧?
06/05 22:21, 38F

06/05 22:23, , 39F
在檢驗標準流程裡面本來就只會檢驗規定的毒物以便最
06/05 22:23, 39F

06/05 22:25, , 40F
有效率檢出毒物(在不失去準確度下)
06/05 22:25, 40F

06/05 22:31, , 41F
有人雞婆找到毒物立了大功很好 但是萬一花時間結果發
06/05 22:31, 41F

06/05 22:32, , 42F
現原來自己是浪費時間呢?
06/05 22:32, 42F

06/05 22:35, , 43F
在黑心塑化劑加到食品裡的時代 我也認同的確需要加強
06/05 22:35, 43F

06/05 22:38, , 44F
對不明物質檢查 但是請先把人力物力經費先擴充再說
06/05 22:38, 44F

06/05 22:41, , 45F
我認為這次的塑毒是基於這位技正的經驗判斷認為大有文章,所
06/05 22:41, 45F

06/05 22:42, , 46F
以能獲得資源追查原因,也許是基於其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累積
06/05 22:42, 46F

06/05 22:46, , 47F
誠如同其所所謂"圖形似曾相識".並不意味有異常就一味大費周
06/05 22:46, 47F

06/05 22:48, , 48F
張檢查,但也意謂這個塑毒軌跡由來已久,何以過去無人探究?
06/05 22:48, 48F

06/05 22:50, , 49F
也許是基於其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累積 但是我更覺得那
06/05 22:50, 49F

06/05 22:50, , 50F
也有可能是靈機一動覺得可能有問題繼續查
06/05 22:50, 50F

06/05 22:50, , 51F
是過去專業性還是經驗不足嗎?
06/05 22:50, 51F

06/05 22:52, , 52F
很多科學發現其實蠻多都是出於意外or靈機一動才發現
06/05 22:52, 52F

06/05 22:53, , 53F
當然 這只是個人猜測 實情最好要問發現者比較快
06/05 22:53, 53F

06/05 23:42, , 54F
我認為政府要撥出資源針對異常圖形檢驗.這類問題在台灣很有
06/05 23:42, 54F

06/05 23:43, , 55F
可能再發生.
06/05 23:43, 55F

06/06 00:02, , 56F
前面說過了 要先增加專業人員 儀器 還有經費再來談
06/06 00:02, 56F

06/06 00:03, , 57F
依現有人力光應付日常檢驗(塑化劑事件發生一定會多這
06/06 00:03, 57F

06/06 00:05, , 58F
樣檢驗項目)都力有未逮了 還有多餘心力去管什麼異常
06/06 00:05, 58F

06/06 00:05, , 59F
訊號並進一步去查?
06/06 00:05, 59F
文章代碼(AID): #1DwS5Stc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wS5Stc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