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台灣軍事事務革新可能性?

看板Policy作者 (人間蒸發)時間13年前 (2011/04/29 14:24),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3 (看更多)
台灣習慣低稅收政策,真不得已,會傾向降低所得稅,提高加值稅與企業稅的方式來調稅. 最重要的是,提高稅收與國防預算沒有直接關聯. 從民國80年歲入6549億到民國100年歲入1兆6306億,成長148%. 國防支出由2270億至2872億,成長26%. 所以除非指定專款專用,否則提高稅收並不會直接推進國防. (倒是會推進社福就是了) 徵兵制募兵制只是一國國防人力政策的工具而已. 徵兵制能讓人民有更負責任的態度? 從民國30年代末以來,若加上二戰日據末期在台灣施行的類似徵兵的政策. 我完全看不出徵兵制能夠影響人民去採用更負責任的態度. 至於國軍的革新喔,只能講,欲成神功,先需自宮. 不自宮怎麼成神功呢? 40年前是60萬大軍,有超過900員將官. 40年後是21萬部隊,還是有393員將官,民國104年以後,才可能逐步降低到292員. 要知道,國軍敗退至台灣以後,本質並沒有改變. 組織重視的是自己的利益與生存,而非他們能在戰場上有什麼功用. 而這個與社會認識互為因果.一個軍人至少要幹到一顆星,才能有足夠的社會地位與認同. 換言之,台灣社會不在乎這個人為國家做了多少事,而是只看官階與收入. 而這種態度也造成軍隊內的差異化待遇(不是薪水的,當然從薪水看也是很明顯) 士官團搞不起來的原因就是這樣. 台灣再怎麼學美軍士官團是學不出來的,因為社會是從根本上輕視士官. 我的建議是,放棄.反正再怎麼抄怎麼推怎麼改都弄不好,不如乾脆取消士官, 全部都併入當軍官算了. 軍官團是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 由於將領多,所以底下辦事的參謀也是以校官為主. 校官缺如果不少,則尉官的停年就短. 簡單講,國軍的軍官太多,很多事,該由其他人去做的,都是軍官包了,而且位階還不低. 就好處來說,國軍的校官都很年輕. 但壞處來說,由於部隊規模小(才20萬多人),所以軍官在每個職務的歷練其實都不長, 基礎不夠.而且頂頭大概都有官大學問大的將軍學長老闆指揮官. 所以嘛...就我的觀察,這個軍官團的缺乏培養錯誤與自信的能力. 尉官的歷練太短,無法對部隊基礎深入瞭解.如果國軍有一個很堅實的士官團, 那倒也無所謂,但國軍沒有. 校官由於沒有在尉官時代,培育基礎的自信.加上每個職務過水沾資歷. 如果要往上爬,就得聽上頭的命令.事務多又煩重,但沒有太多意義. 這導致校官無法在他的黃金時段,去深入研究他的專業,並發展更多樣化的能力. 到了將官,不是待退.就是被更多煩瑣事項纏身. 必須不斷的處理本來可以讓下級決策的事.但長久以來的習慣,加上授權 也未必有什麼好下場,所以就凡事親躬. 由於瑣事纏身,因此很難指導發展對於部隊戰備的有益事項. 最後是人亡政息.一些立意不錯的東西,不是資源不足而做不到. 就是被後手做歪了,或是取消掉. 要經歷很痛苦的試誤經驗後,全軍上下都沒啥疑問,才有可能推行成功. 曾經努力過改革的最高人士,就是老蔣蔣介石. 但他自己也搞不定他自己與他的門生.所以事情後來就擺著了. 而老蔣一掛,照樣煙消雲散. 以目前來說,大概可以趁著徵兵轉募兵,把尉官在基層部隊的時間拉長. 然後授予更多一點的權力給校官. 最多大概能做到這樣.剩下的就看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7.207.130

04/29 14:34, , 1F
不打仗不可能改革拉, 先找個目標來打一場吧..(索馬利亞?)
04/29 14:34, 1F

04/29 19:52, , 2F
菲律賓表示:
04/29 19:52, 2F

04/30 00:48, , 3F
推這篇....
04/30 00:48, 3F

04/30 02:05, , 4F
04/30 02:05, 4F

04/30 08:48, , 5F
04/30 08:48, 5F
文章代碼(AID): #1DkbclFM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kbclFM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