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碩博士失業知多少?

看板Policy作者 (布萊德)時間13年前 (2011/04/11 00:11),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 (看更多)
更新日期:2011/04/10 03:28 工商時報【于國欽】 ■「高學歷高失業」最早出現於民國85年,當時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率3.1%,遠高 於平均失業率2.6%。近年這一現象更趨明顯,大學以上學歷的失業率經常居各學歷之冠。 ■國內各大學的研究所(含碩士及博士班)學生人數有多少?民國73年之前不到1萬 人,79年達2萬人,隨著80年代廣設大學及研究所,89年升逾8萬人,而去年更已高達22萬人。 這些年雖然大家都明白讀研究所的報酬率愈來愈低,但唸的人卻愈來愈多,去年自 校園取得碩、博士學位者已由十年前的2萬人升至6萬人,預估年底台灣的碩、博士將達 百萬之眾。 過去讀研究所的人不多,取得學位後,身價不凡,既不擔心找不到工作,初入職場 的薪水也高人一等,大概民國80年以前唸研究所者都曾享受過這種高學歷的快意。 但如今碩、博士如過江之鯽,非但薪水大不如前,有時甚至連工作也找不到。 碩博士找頭路 也煩惱 頂著碩、博士學歷找不到工作的人有多少?過去這一直是個謎,因為我國是以2萬戶 樣本家庭來推估700多萬戶的失業概況,在以往碩、博士人口太少的情況下,無法推估。 不過隨著碩、博士人口普及,統計風險降低,我國官方自今年起開始有碩、博士失業的統計。 根據官方的估計,我國如今失業的碩、博士人口有2萬人,這項估計證實了高學歷即 使有就業的優勢,但是仍有高達2萬人找不到工作,這2萬人失業了多久?估計平均 失業週數為27週,也就是找了半年多的工作迄今依然無法就業。 比較令人訝異的是,景氣連連亮出紅燈、黃紅燈下,居然還有2萬個碩、博士尋尋覓覓 了半年依然未能就業,這看來已無關景氣好壞,而是台灣高學歷人力的供需存在著大問題。 雖然比起大學、高職學歷者逾10萬人失業,碩、博士這區區2萬個失業者不算多,但 我們必須了解的是,政府在此一高等教育領域裡投入了可觀的資源,結果培育出來了人力, 學非所用者有之、大才小用者有之、長期失業者也有之,這豈非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台灣高等教育使用的資源極為可觀,以高教經費占GDP比重而言,台灣去年為1.9%, 高於日本的1.5%、德國的1.1%、法國的1.3%,政府近年來又連連以「五年五百億元」特別 預算為高等教育加碼,以如此龐大的資源所培育出來的人力,除了碩、博士2萬人未能就業, 受大學教育者也有14萬人處於失業狀態,人力培養與運用出現如此大的落差,教育當局難道 不需好好檢討嗎? 高學歷失業人數 攀高 高等教育固然應以培養青年人遠見為先,但不論是從個人或國家角度來看,高教政策都不應 與產業政策脫鉤,只有好的人力才能創造好的產業,也只有好的產業才能留住好的人才, 台灣高等教育人力供需失衡已非這一兩年的事,十年前談「高學歷高失業」指的是大學學歷者, 如今再談「高學歷高失業」已升級至碩、博士。 政府近年來儘管推出產業碩士專班、強化大學教育的「最後一里」等方案,但皆屬零星救急, 致使「高學歷高失業」日趨嚴重。碩博士2萬人失業,不僅是對青年學子一個提醒,也是對 教育當局嚴重警告。 --------------------------------------------------------------- 台灣投入了那麼多的高教資源,對經濟與科技發展的貢獻其實極為有限, 先進國家有哪些國的碩博士比例像台灣那麼多的? 最慘的是現在世界整體經濟景氣是看好者多,卻還有那麼多高學歷者失業, 這不僅代表高教資源供給過剩,也代表勞動市場對於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振. 是否代表台灣產業升級動力不足? 看來教育和產業政策都有問題待解決. 相信許多人都想過台灣人論勤奮不比歐美人士差,為什麼發展的結果不但 社會福利比不上歐美,做牛做馬的結果是受薪階級連基本的勞動付出都被 雇主嚴重剝削? 難道台灣的發展模式,不能像許多小而美的歐洲國家看齊嗎? 在台灣經濟奇蹟光環漸退之後,台灣人還能有什麼足以自豪的呢? ※ 編輯: hil550 來自: 112.105.83.141 (04/11 00:54)

04/11 14:36, , 1F
將軍比例全世界最高非常自豪..比美國跟以色列還要高耶 @@
04/11 14:36, 1F

04/14 23:05, , 2F
遲早勞力輸出
04/14 23:05, 2F

04/15 05:11, , 3F
台灣吃的東西還不錯,便宜又好吃
04/15 05:11, 3F
文章代碼(AID): #1DeTREmp (Polic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eTREmp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