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可以為我說個故事嗎

看板Physics作者 (RR)時間10年前 (2014/07/25 21:09), 10年前編輯推噓0(0031)
留言3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有點久沒碰物理了 講講我當時聽到對於這問題討論印象最深刻的解釋,有錯誤也請大家指證 量子力學最大的爭議點其實是: 到底觀測前這個狀態就已經決定,還是觀測後才決定 而非觀測到底是甚麼(管他是光子碰撞還是靈魂意識) 而哥本哈根學派(和後來的一些實驗),證明"事實成立於觀測之後" 而且做多次觀測,只要中間穿插有別種觀測行為,有可能看到不同結果 舉例來說,你今天觀測一顆粒子的某個方向(例如x軸),粒子在x軸的行為才被確定 今天改看另一個方向(例如y),你會看到y方向的行為,而前面那次觀測紀錄就洗掉了 之後假如再回來看x軸,很可能會發現跟上次看x軸看到的不同 於是薛丁格的貓,就是提出來挑戰這個論點的 那時古典學派仍然認為 "不管觀測與否,事實必然已經確定了" 所以薛丁格套用量子力學的說法 我今天第一次想看她的死活,打開,很好,看到貓死了 然後我換個問題看,例如這次我看看貓身上有幾根毛,很好,五萬根 然後我再回來看一次死活,結果可能貓突然活過來了 這清楚描繪了 "觀測後才決定",而非 "觀測前已經確定","每次觀測還可以不同" 這個理論有多奇怪 至於事實上是"儀器造成交互作用"還是"神秘的靈魂意識"造成情況改變,並非重點 因為量子力學的數學裡根本沒講到這個,他只定義了"事實決定在觀測後,而非觀測前" 而所有悖論打擊的也不是"觀測到底實際上怎麼實作",而是事實和觀測的先後順序該如何 ps: 我當時最後聽到的也是 decoherence是目前大家認為最有希望解除量子力學這最後神秘行為的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5.0.8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hysics/M.1406293764.A.555.html ※ 編輯: RSAES (114.25.0.80), 07/25/2014 21:10:04

07/25 21:20, , 1F
很多NEW AGE愛好者最喜歡這個觀察者可以影響結果的理論了
07/25 21:20, 1F

07/25 21:21, , 2F
也有佛經說世界呈現這樣是因為你腦中想這樣才如此呈現
07/25 21:21, 2F

07/25 21:22, , 3F
上次有學物理的朋友跟我說什麼粒子/波的二元性己經不流行
07/25 21:22, 3F

07/25 21:22, , 4F
且被人解釋為不算正確了,我物理不好,不知道是真的嗎?
07/25 21:22, 4F

07/25 22:08, , 5F
我最討厭這東西被拿去解釋神佛理論... 我不排斥信仰
07/25 22:08, 5F

07/25 22:08, , 6F
但痛恨亂套科學硬要解釋的傢伙
07/25 22:08, 6F

07/25 22:45, , 7F
如果不知道觀測是什麼,那要怎麼知道什麼叫觀測前......
07/25 22:45, 7F

07/26 05:30, , 8F
問題就是在什麼是觀測啊 就哥本哈根派的觀點 觀測是一
07/26 05:30, 8F

07/26 05:32, , 9F
瞬間的事 波函數在那一瞬間塌陷了 這顯然大多數人都無
07/26 05:32, 9F

07/26 05:32, , 10F
法接受
07/26 05:32, 10F

07/30 03:36, , 11F
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降問 存不存在沒有交互作用的測量
07/30 03:36, 11F

07/30 03:46, , 12F
我認為海森堡在寫下方程式時 已經對測量的本質做了定義
07/30 03:46, 12F

07/30 12:35, , 13F
交互作用是一定有的 因為量子力學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測
07/30 12:35, 13F

07/30 12:36, , 14F
量改變波函數 問題是這個交互作用無法寫成Hamiltonian
07/30 12:36, 14F

07/30 12:36, , 15F
(或是說 各種嘗試把它寫成Hamiltonian的努力都衍生其
07/30 12:36, 15F

07/30 12:37, , 16F
他問題) 因此這個交互作用就變成一個神秘力量了
07/30 12:37, 16F

07/30 19:04, , 17F
討論到這裡我想用機率幅了
07/30 19:04, 17F

07/30 19:05, , 18F
因為不用費曼的角度好像無法說明這問題
07/30 19:05, 18F

07/30 19:11, , 19F
月球的光子射到地球在水面上反射到鏡子 這是鏡中水月
07/30 19:11, 19F

07/30 19:20, , 20F
鏡中水月跟直視月球的機率幅其實是不同的
07/30 19:20, 20F

07/30 19:23, , 21F
鏡中水月其實也就是去包含了水相干的機率幅
07/30 19:23, 21F

07/30 19:27, , 22F
再去包含鏡相干機率幅 這就是鏡中水月的機率幅
07/30 19:27, 22F

07/30 19:30, , 23F
但無論如何最後就是要跟視網膜交互作用
07/30 19:30, 23F

07/30 19:32, , 24F
當然你可以說 鏡中水月不是月 這就變成另外一個問題了
07/30 19:32, 24F

07/30 19:40, , 25F
所以使用最小作用原理會巧妙的避開了態塌縮的諸謬論
07/30 19:40, 25F

07/30 19:44, , 26F
其實也就是前面眾大大說的decoherence啦
07/30 19:44, 26F

07/31 00:08, , 27F
可是樓上你沒有提到測量啊。
07/31 00:08, 27F

07/31 00:09, , 28F
你用path integral什麼都好,算的是系統量子態跟儀器特徵態
07/31 00:09, 28F

07/31 00:09, , 29F
的overlap
07/31 00:09, 29F

07/31 00:11, , 30F
也就是說,你算的是「要是做測量,會看到什麼」
07/31 00:11, 30F

07/31 00:12, , 31F
至於「真的測量下去,會發生什麼事」,你連提都沒有提
07/31 00:12, 31F
文章代碼(AID): #1JqbS4LL (Physics)
文章代碼(AID): #1JqbS4LL (Phy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