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博班生科領域轉生資

看板PhD作者 (林果)時間11年前 (2013/07/03 06:12), 編輯推噓0(0012)
留言1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0 (看更多)
※ 引述《ahot (不做鄉民了)》之銘言: [恕刪] : George Church 裡面出來的幾乎都可以一手包辦bench work and analysis : 個人覺得如果是半路出家不是 computer science or math 畢業的 : 不要走pure-dry lab 你的統計能力或是寫程式能力差真正的科班差遠了 : 當然你只是要糊口飯吃,發一些無關痛癢的journal : 寫寫程式發發paper畢業當然無所謂 : 但是我個人建議進去一個有做實驗能力的lab,讓自己受多樣的training : 培養在各個領域都能快速理解並加以應用到自己的研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 個人一點淺見 Bench 跟analysis 的比例多少才是對的一直都是生資裡很無解的問題 畢竟問題不同背景不同系統不同, 這比例也很不一樣. 例如做docking人去做 crystalization 跟purification 的實驗實在是沒什麼必要. 至於訓練自己一手包辦bench work and analysis 是不是生資人最好的選擇, 個人到現在還是保留很懷疑的態度. 理論上這是個很強力的組合, 可是 能在兩方面都做好的實驗室, 從博班開始就dry/wet 通吃到博後到教職的人 是很少見的. 這些人不是幾乎天才型的學者, 要不就是花了很多時間讀博班 跟做博後研究. 要好好得到這種訓練也必須身處於這樣子的環境裡, 但這樣子 的地方也是屈指可數, 可遇不可求. 如果不是天才型學者也不想要花十年拿基本工資的人, 個人覺得就別選擇 bench+analysis, 因為除了在有錢的地方當PI以外這樣子的組合賣點 並沒有特別高. 藥廠生技公司一向分工分得很細, 這些公司並不會要 生資的scientist 去做experiment, 或是要experimentalist去做複雜的分析. Core facility 找staff scientist 也幾乎不會有這樣子的要求. 最會提出兩者都會的工作是缺乏生資能力的大型wet lab博後跟staff, 這種狀況的老闆會期待一個會wet/dry 的生資博支援實驗室內所有 大大小小的事情, 幫所有的project做分析, 寫報告還要做實驗. (包山包海, 但paper並不一定是你的). 生物轉生資是轉得動的, 但在轉之前需要問問自己為什麼轉, 有沒有能力轉, 有沒有決心轉. 因為一個生資博只會用package, 寫簡單的R script, shell script, 這樣要找工作真的很難. 寫程式寫不過人, 做實驗做不過人, 在需要即戰力或者是多變化的地方, 這種entry level scientist 找碩士就好 要博士幹嘛? 如果自認數理不差, 也肯好好花時間去學量化分析,程式語言, 還有演算法, 那就放手在理論為主的dry lab 好好學幾年, 到博後的時候, 或甚至是拿到教職後, 再來想wet/dry 的平衡. 套一句最近很紅的話: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等一件事情做好後, 再來想怎樣平衡的去做兩件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0.223.207.73

07/03 06:40, , 1F
這種能做通吃的實驗室通常全世界也沒很多,訓練也取決老闆的
07/03 06:40, 1F

07/03 06:41, , 2F
態度,我老闆畢竟見多識廣,知道functional studies是我的弱項
07/03 06:41, 2F

07/03 06:42, , 3F
所以找了合作對象讓我去一個有技術的lab裡學著做最後的aim
07/03 06:42, 3F

07/03 06:44, , 4F
我想有點良知的老闆不太會就這樣叫學生自己完全摸索,在我們這
07/03 06:44, 4F

07/03 06:44, , 5F
好一點畢業生的通常兩邊都碰都受訓練,但我同意很難兩全
07/03 06:44, 5F
※ 編輯: lingon 來自: 170.223.207.73 (07/03 06:45) 樓上進了很好的實驗室, 不僅是大的實驗室, 也有個世上少見強而有力的老闆... 到這種地方遇到的事情常常只能以特例來算.... ※ 編輯: lingon 來自: 170.223.207.73 (07/03 06:48)

07/03 06:47, , 6F
想做妳所講的pure-dry lab的,可以去看看現在有哪個PI不是本科
07/03 06:47, 6F

07/03 06:48, , 7F
就是CS/Math/Physics相關領域出來的,想做跟做的好是有差距的
07/03 06:48, 7F

07/03 06:50, , 8F
不過我同意你的觀點,還是看自己想學啥,之後的造化就看個人了
07/03 06:50, 8F
我這篇是從就業的角度切入, 而非從整體學術研究成就切入, 很遺憾的個人覺得 這兩者在生資領域裡有不小的不同 ※ 編輯: lingon 來自: 170.223.207.73 (07/03 06:59)

07/03 09:16, , 9F
我是化學轉生物科技再轉結構生物學再轉化學..
07/03 09:16, 9F

07/03 09:17, , 10F
轉囉好多圈..不過覺得做計算的人理論背景要強一點
07/03 09:17, 10F

07/03 09:17, , 11F
比較重要啦..
07/03 09:17, 11F

07/03 17:12, , 12F
07/03 17:12, 12F
文章代碼(AID): #1Hqr0x9m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qr0x9m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