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人文學院為什麼看到大部份都是走質的呢?

看板PhD作者 (只是個暱稱罷了)時間15年前 (2008/11/29 12:04),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22 (看更多)
※ 引述《Epsilon (我是EPS)》之銘言: : ※ 引述《kornai (kornai)》之銘言: : 現在來看另一個指控, : 有人能告訴我,理工學者如果人文素養不佳, : 會有什麼結果? : 會導至難以從事定性分析? : 會導至寫出的高溫超導論文欠缺人類關懷的精神? 我覺得多少還是會有影響,只是端看我們要不要重視那些層面。 人文素養如果不好,可能對事物的感受沒有那麼敏感。 換句話說,同樣一件事情,我們用來形容的字彙,會有所不同。 這部份我很喜歡舉以前《世說新語》裡面,謝安的故事…… 謝安:「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 兄女則答:「未若柳絮因風起。」 前句就很像我們理工人員會講出來的話,後者則是人文學院人員去比擬的用語。 針對同樣一件事情,後者的文辭表達,帶給我們的畫面感覺,就會「夢幻」很多。 當然,回歸根本部份,若我們不在意這些差異的話,其實這影響真的不大。 這都是我們為了追求更高一個層級的表示法所需要的技巧。 也因為這樣,有些人會覺得,這種東西是肚子填飽飽之後,有錢有閒,你才有可能 去追求這樣的境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227.227

11/29 12:07, , 1F
可是我看不出這跟研究方法的關聯. 寫論文時的辭藻差異?
11/29 12:07, 1F

11/29 12:18, , 2F
是阿,不然很容易出現詞窮或是贅詞很多的現在
11/29 12:18, 2F

11/29 12:19, , 3F
更明確一點來表示,就是「換句話說」的能力高低
11/29 12:19, 3F

11/29 12:31, , 4F
我倒覺得這是英文能力的差異, 而不是所謂的人文素養.
11/29 12:31, 4F

11/29 12:32, , 5F
當然, 語言能力算是廣義人文素養的一種.
11/29 12:32, 5F

11/29 12:33, , 6F
只是這樣講還是覺得很牽強
11/29 12:33, 6F
文章代碼(AID): #19CBzdAc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9CBzdAc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