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在網上看到我給學生的作業

看板PhD作者 (興衰)時間16年前 (2008/01/10 19:22), 編輯推噓7(706)
留言13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1 (看更多)
首先謝謝 mendota, birdinucr, norris0140 的推薦, 教學相長,我很想用我的經驗拋磚引玉來讓大家互相討論進步, 在教學方面, 成大土木的李宇欣老師、 台大資工的呂學一、劉邦峰老師、 台大心理系、台大管院、中研院社會所另外幾位老師等 (他們不一定都全親身教過我)、 以及我自己本身的 advisor , 一直都是我在備課、設計課程、處理學生問題等等的模範, 老實說,我一直都會與其中幾位老師通信來詢問這些教學問題的想法。

01/09 22:52,
論此系列被刪的可能。之前在此板談論高教經驗,就被板主
01/09 22:52

01/09 22:53,
"建議"到教育相關板討論。但是,那些板幾乎不討論高教...
01/09 22:53

01/10 00:13,
回gunking, 本討論串跟博士班學生之生涯、就業有關,
01/10 00:13

01/10 00:14,
符合本版宗旨,請繼續討論,給有志大專教職的朋友參考。
01/10 00:14
謝謝版主的回應, 我看到此推文時也嚇了一跳, 的確也很難找到一個高等教育的討論版來進行如此這般的討論, 甚至高等教育政策。 我自己以為在本版討論此議題會有其用處的原因是: 這個版上出沒的幾乎都是博士生、博士候選人、 許多 junior faculty 與 一些非常優秀的潛水老師們, 起碼我個人知道在收看本版的台、政大、中研院老師就有數位。 而其實我們一直面對的就是高等教育以上的問題, 包含各位博士生本身的處境與以後面對的生涯, 我們也很難跟其他非相關的人討論此事。 事實上,我相信本版的多數版友都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包含兩隻很重要的腳: 研究與教學(行政先放旁邊:p) 這幾年的量化評鑑方法把很多人的眼睛都轉往了研究, 版上也有太多文章在討論有關研究量化的問題, 而忽略的教學,有些人認為兩者不可兼得, 但是在我眼中有許多好的典範可以兼顧這兩個領域, 是我們可以參考、研究、模仿與討論的好對象。 各位會來此版流連的, 除了偶而研究海無涯、學術路漫長的抱怨, 我想,多半都有某些熱誠, 其中一點熱誠,正是對於學生的教學, 如同最早發文原po碰到的問題, 在有熱誠的過程中,狠狠地被澆了一盆冷水, 有抱怨、有需求安慰、有希望給意見, 我相信大多數朋友本身的EQ都一定足夠讓她/他們繼續前進, 但是可能會逐漸減損那原本的熱情。 試問(不論你是什麼身份):是否你從博士班到現在都還有一樣的熱情呢? 那份對於教學的熱誠、那份對於研究的執著。 我被問過這個問題,那些老師一直不斷地問自己類似的問題: 到現在,會不會還有令我感動的題目,我好想馬上下去做研究不可? (這個問題以後可以開一個題目來分享很多人不一樣的回答) 到現在,會不會還能像我第一天上講堂一樣, 好想能夠把我的學生帶的比我更好,不要讓他們走我那崎嶇碰撞的路。 我很希望原po可以繼續留著那個熱誠, 那才是我們在教育單位裡頭真正的意義之一。

01/10 00:48,
可考慮開FTP收作業,期限到就關閉,不要用信箱收。
01/10 00:48

01/10 00:49,
文書檔案也要求轉成.pdf 不要直接給.doc .ppt
01/10 00:49

01/10 08:37,
corner0111 建議的方式很多 CS 教授早在幹了 只不知技術
01/10 08:37

01/10 08:38,
困難度對非資科者如何
01/10 08:38

01/10 09:02,
我聽過英文系老師這樣做的 也是願意學才會
01/10 09:02

01/10 15:54,
我現在都用e-learning系統收派作業跟考試,很方便很公開
01/10 15:54

01/10 15:55,
用過智慧大師跟moodle,也辦線上學習活動,甚至是揪團出遊
01/10 15:55

01/10 15:55,
出遊(資訊展)參觀,我覺得重點是看班級氣氛啦,有沒有炒熱
01/10 15:55

01/10 15:57,
還有...我教的是非資訊科系...
01/10 15:57
收作業的問題,太棒了,幾位建議的都是我曾經想過卻沒有寫上的方案。 但,學校不一定配給你電腦,所以你不一定有 server 可以用, 以我的技術言,我可能不輸給我任職學校校區的網管, 但是我卻要不到資源用; 無奈,卻是事實。 我甚至曾經想過用問卷系統(php/mysql)來收資料整成 raw data 就好, 學生就在 editor 上面編輯好他們的答案, 上傳到系統裡面,問題是這樣又完全扼殺了創意, 搞不好他有特殊表現方法的格式被迫放棄掉。 關於 pdf , 不是每個學校都有 acrobat 之類的軟體可以用, 當然有免費的東西,但是同學們的資訊能力就..., 而且學校公用電腦往往都鎖死不給灌許多綠色軟體的。 我還甚至可以講,我為了支持 anti-microsoft 的行動, 不是很願意收 doc, docx, xls, xlsx 等封閉檔案格式, 而鼓勵繳交 html, txt, pdf, odf 等開放格式。 兩套建議的 elearning system 我只接觸過後者, 如果我沒記錯,前者似乎是國內迅聯(回很快,應該有錯別字)的產品。 而另外接觸過的幾套是 WebCT, 資策會開發的 IDEA 龍門客棧 與 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開發的平台。 各有各的好處與問題,例如許多平台都有挑 browser 的問題等, 又例如我還沒看到一個平台可以做好讓所有學生的作業一次 archive 下載、 直接會總給我一個好的統計試算表等功能, 這些國內所謂的遠距教學系統還是有一些問題存在, 必要時也可以另開專章討論之。 另外,我們也不能強迫學生一定要用電腦檔案交作業,(have/not) 我碰過不只一位學生堅持用手寫作業的, 且還寫得一手好字, 他告訴我他為了抗議電腦的無孔不入阻礙了我們人類的思考與生活品質, 而堅持這類的報告要用手寫。(why not?) ※ 引述《forself (無所得、故有)》之銘言: : : : 我目前還是碩士生 : 也只有在國中代課的教學經驗 : 不過對大學時期"被教"的經驗而言 : 我想這裡的板友經驗長短不會差太多 : 以下是一點想法 : : 大學生作業抄襲早已不是新聞 : 我曾看過某班散文閱讀的通識課程期末報告 : 作同一散文作者的報告十幾份來源都是同一個網站 : 差別只在有無重新排版有無拿掉夾在中間的網址超連結 : --這是排名前幾名的國立科大大學部 : 而在我念大學的時候(當年分數跟中正差不多的國立中後段學校) : 在資訊學院與商學院修了些他們的必修課 : 作弊與作業抄襲事實上也是司空見慣 : --這是隨便一個人入學分數都可以上台大文科、社科、理工科的學生 : : 我相信他們除了極少數的天才以外 : 在高中時期不是這樣的學習態度 : : 問題出現在哪裡? : : : : 這裡每個有大學教學經驗的板友 : 說起學生來都是義正理直 : 似乎學生有問題就很樂於回答的樣子 : : 但不管看板上的文章還是我自己的經驗 : 對學生的問題有耐心 對學生的質疑能包容者 : 不敢說百中無一 但應該是少數 : 我們不是不能包容, 我們憂慮的點是類似: 只一句我不喜歡問她/他問題 或是 老師好怪 但是沒給理由。 理由與建議往往能讓我們長進, 以我本身而言,我很感謝你寫這篇回應, 讓我看到一些角度,我應該繼續去學、努力、去包容。 : 人很容易自以為把握一套思考方式就可以稱為客觀 : 事實上每一種思考方式都有其預設、隱藏的前提 : 抄襲?作弊?(事實上我認為抄襲跟作弊其實是同一回事) : 你讓他不能抄不能作弊不就得了? : 作業讓他們有兩種選擇:報告跟資料彙編 : 考試也兩種選擇:傳統考試跟看要開書考甚至兩小時上課時間在圖書館考試 : 這個時代找資料彙整的能力遠遠重要於背多少 : 老師也是人,當然也有預設與前提, 每一個制度也都有盲點, 每個我遇到很棒的老師都一直努力在對學問的謙虛與客觀, 我相信版上大多數的博士生或老師們也一直在學在想。 還有一點可能請你也要考慮一下, 如果是博士生或老師碰到研究壓力時, 是不是有時間來面對複雜設計的作業, 不是所有學校都有教學助理可以「奴役」的 :p 但像是你的建議,我也都在作業裡面用過, 例如 take home test, 學生們本來很高興,結果最後都很累:p 另外有關抄襲的問題, 老實說,我持的觀點是「抄襲是學習內化的其中一部份」, 我們會抄老師的板書、國小更有要你查字典寫詞義的作業, 如果你好好做,有些東西的確會內化進來, 例如你逐漸會因為懶惰抄全部而學會整合。 但是抄襲與剪貼不一樣, 尤其是電腦上的 copy and paste。 作弊則是另一個問題, 以我而言,我不太出直接考40分鐘以上的考試, 我不太擔心作弊的問題(版上剛好剛開了一篇文章討論到作弊)。 : 至於限制交手寫稿 : 嘿!對!寫一遍或許會有些印象 : 抄的是好文章 就會留下相對較好的東西 : 抄得是垃圾 那朝垃圾化又前進了一步 : 我曾看過台灣文學的報告 : 學生剪貼了福佬沙文主義基本教義派人士網站上的文章 : 那文章將原住民不當人看 把原住民文學批得毫無價值 : 通篇的"番仔" "沒文化"之類的情緒性用語 : 我想抄一遍若真的有作用 : 那這個作用是好是壞恐怕是賭很大.... : 網路上偽科學充斥 : 就算是自然科學的課程恐怕也不適合這麼搞 : 這等於是要一個沒用心在上面也沒有足夠判斷能力的入門者 : 讓他去賭賭看第一個抓到的是黃金還是狗屎 : 如果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這領域的好壞對錯 : 那麼 我想他上那門課只是浪費時間賺取學分 : 這種人才也沒必要讓他抄抄寫寫 這世上有意義的事情還很多 : 手寫是其中一種方式, 有合理、也有不合理之處, 端看取用的人與情境之間。 : : 再來是互動 : 我這輩子只遇過三個教授真的算是有雅量 : 其他上百個都做不到 : 有當場翻桌的(對!就是把桌子翻了!不過主角不是我 我是旁觀者) : 有當場叫學生滾的(對!就是用"滾"這個字!也不是我 是我同門課的學弟) : 當然更多的是叫你多讀點書 然後期末成績陰你一把 : 當然課堂上 尤其一開學講得道貌岸然 希望大家多發問是一定要的 : 根據經驗 越強調自己希望聽到不同意見以及針對性問題的 : 這種教授越容易翻臉 : 真的是屢試不爽 越試越不爽 : 我只能說, 我沒有辦法同意因為你的個人經驗歸結的推論所謂翻臉理論。 我真的只能說大家都是人,每個人因為經驗碰到的也都不一樣, 且當下那些老師的氣氛、場域與情形我們也很難體會, 我們不能說你、或你同學們或老師她/他們是對的或錯的, 但是我的確很替你與同學們感到不幸, 你們也許錯失了碰觸到很棒的老師的體驗。 : 好 這跟學生的互動有什麼關係呢 : 有句成語叫做殺雞儆猴 : 那些不求進取的學生我們顧不著 雞不用殺 他們就縮起來了 : 求進取的學生呢? : 前面說的那三個例子 後來都是該領域台大或政大博士生 現在也在大學兼課 : 如果也是板友的話 請見諒--拿你們當例子 : 當你剛進大學看到別的同學--還是很優秀的那種 : 問了很有水準的問題--即使事隔十幾年 我還是認為那些問題有碩士生以上的程度 : 甚至大部分的碩士生可能都問不出那種水準的問題 : 下場卻如此悽慘 : 會起了什麼樣的警惕? : : 雖然我只是曾經在國中代過課 : 但從大學的經驗 : 我從不敢要求學生多問問題 : 我也不認為自己真有那種雅量 : 但是仍然希望學生能跟老師多點互動 : 然而這互動事實上要建立必須花很長的時間 : 摧毀卻只需要一個老師一堂課 : 事實上在我上一篇分享一個大班教課的過程中, 我沒有提到其他面向, 例如,同時間同一教材內容, 也在同一個學校的不同系的不是那麼大班教學進行, 互動成效卻很好,該班的期末報告甚至令人驚豔。 我們能把原罪怪給大班教學嗎? 老實說我認為不行, 因為我在一有互動感覺太不同的情形時就分別與三位系主任與院長相談, 他們的觀點都傾向系與系之間文化不同所造成。 我真的很希望我的學生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並且很確切、適當的表達出來, 光這點我相信不論是您推文或內文所提到何種程度的學生, 都足夠行走在這個社會或世界了。 : 站在台上教書 : 很容易會有那種高台下一等的錯覺 : 更容易會忘掉當初在台下的感受--你為什麼不時常發問? : 博士班板 檢討了老闆 檢討了學生 : 自己呢? : : 語多冒犯 請見諒 : 老實說我不會有那種高人一等的感覺, 因為我知道上了台一字一句其實都得很小心, 你會影響你的學生很多面向, 而且教課一小時的備課時數往往都是 10 倍計, 還不見得自覺得無須檢討。 另外,請不要擔心有冒犯的問題, 希望你會繼續給我們建議, 不要因為也許看來有些文字的小爭吵就放棄了; 甚至最後也加入高等教育的行列, 我們需要,也該歡迎很多不一樣的聲音。 -- 每一粒珍珠,都是一粒圍繞著痛苦的沙子所建造的廟宇. 什麼東西渴望構築在我們的軀體旁? 縈繞著我們的,又是怎樣的沙? 紀伯倫 沙與泡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1.41.12 ※ 編輯: yunjin 來自: 122.121.41.12 (01/10 20:00)

01/10 20:20, , 1F
有熱誠的人 真是令人感佩
01/10 20:20, 1F

01/10 23:42, , 2F
我現在用的是資策會的龍門課站,不過他們服務對象是技職院校
01/10 23:42, 2F

01/10 23:44, , 3F
如果您是技職院校的老師,就直接找他們,如果不是,也可以問問
01/10 23:44, 3F

01/10 23:44, , 4F
這樣就不必看學校跟計中的臉色,也不必自己去架網站
01/10 23:44, 4F

01/10 23:46, , 5F
對了,龍門課站是用旭聯的智慧大師,作業,問卷,測驗,講義.都有
01/10 23:46, 5F

01/10 23:49, , 6F
基本上我不認為學生一定要給他完全的自由,不然他不來上課,
01/10 23:49, 6F

01/10 23:49, , 7F
難道我不能要求他來上課,不然當掉嗎?所以當一個學生要求手
01/10 23:49, 7F

01/10 23:50, , 8F
手寫作業,你可以請他看清楚課綱,規定的很清楚,不然就不給分
01/10 23:50, 8F

01/10 23:51, , 9F
課綱就是老師跟學生的合約,照課綱走就不必怕,又不是過份要求
01/10 23:51, 9F

01/11 00:46, , 10F
good..順便看到成熟與不成熟的發言
01/11 00:46, 10F

01/11 00:52, , 11F
寫的真好 推一個....
01/11 00:52, 11F

01/11 10:16, , 12F
您的熱誠,實在讓人感佩:)
01/11 10:16, 12F

01/11 13:27, , 13F
推~用心
01/11 13:27, 13F
文章代碼(AID): #17XV_R9Y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XV_R9Y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