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諮商關係帶給我的是...

看板PSY作者 (大衛)時間11年前 (2012/10/13 18:14), 編輯推噓12(12014)
留言26則, 9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11 (看更多)
這段關係對我來說是複雜難以理解,也包含著許多矛盾衝突情緒糾葛。 我接受的是精神分析導向的諮商,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中有許多的詮 釋與分析。諮商師會直接的把他所感受到覺察到的部分回應給我,然後我也 會把我想到的回應給他,就這樣一直下去。當然,沒有回應、轉換話題也是 一種回應。 諮商過程中有好幾次,加上最近幾次,在諮商時段的一開始我不太知道該說 些什麼。諮商師不會先說話,如果我沒說話,通常他也不說話。有一次我講 了近況,講了一段他沒回應,我又繼續講,我講到一個段落停了下來。接著 是一陣子的沈默。 「我覺得你不是在跟我講話,你好像是在自言自語。」他回應說。 「為什麼?」我很納悶。 「我覺得你沒有要跟我討論的意思。」他繼續說。 本來不知道該說什麼就已經覺得很不知所措了,因為生活上沒什麼新鮮事, 自己的問題還是那樣,說了也都是之前說過的,我呈現出對現況的無力。 說了最近的狀況,感覺自己錯上加錯。當時我還不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我不是在表達嗎?不是試著讓他知道我的狀況嗎? 後來搞了很久我才知道,他覺得我講的內容並不是我真正想講的。我講這些 內容是想要打破沈默,試著讓這段時間有些內容,是我想要拉近彼此的關係。 但是同樣的情況,我期待他可以說的是: 「你好像是藉著說你的近況來打破沈默。」 「你想要試著說些什麼來拉進彼此的關係。」 這樣聽起來正向多了,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後來想想其實他講的內容也沒錯,但是當下真的不知道怎麼回應,我會覺得 你可以有點溫度嗎?你可以給我一點同理嗎?你可以看到我內心的不知所措 而同理我的情緒和感覺嗎?當我直接跟他說我需要他的同理時,他說: 「你有跟別人要過東西嗎?你要東西都是這樣要的嗎?」 「你只想要聽你想聽的嗎?」 從內容看或許還好,但是如果配合當時他說話的方式,我覺得還蠻冷淡的, 或者背後有什麼情緒,讓我感覺不是那麼舒服。有時候我會覺得好像一根針 或一把刀刺進我的傷處,讓我急著想要防衛,想要辯解。反而不是讓我敞開 心胸的跟他談。這些片段充斥在這半年以上的諮商關係中。 我常覺得跟諮商師很疏離,他詮釋的內容常讓我無法思考,好像是跟我的世 界相隔遙遠。我總覺得他好像站在他的位置來說出他的詮釋,但是他沒有站 在我的位置來瞭解我。 「你藉由無法思考來避免意識到這些問題。」 「你不想思考這些深層的問題。」他會這樣子回我。 我記得他只有一兩次同理過我,或者說讓我覺得我被同理到。但是當我分享 我的感受的時候,他也有他的回應: 「你想要我用你的方式來符合你的期望。」 「你無法接受我和你是不一樣的個體。」 「你想要把別人當成你的一部份。」 「當我描述出你的現況的時候,不就是最好的同理嗎?」 我常想他對很多事的定義跟我很不一樣。同理不就是包含著瞭解對方和讓對 方感受到嗎?我覺得他是用他的方式在同理我,自以為有同理我,但是我沒 有接收到。 有許多次當我離開諮商室的大門時,我是懷著不解疑惑的心情,我原本的問 題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加增了我的困難。我感受到一種挫折感,偶爾伴隨著 生氣和憤怒。因為接下來的幾天我得自己處理這些不舒服的情緒。 我想到,在我許多次的諮商關係中,我最懷念第一個諮商師。他讓我感覺溫 暖,他很願意聽我說話,不管我說什麼內容,他可以從我混亂瑣碎的語句中 找到我想要表達的,以及背後隱藏的情緒。他也有不能瞭解的時候,但當他 不太理解時,會讓我知道他仍想要聽我說。他沒有告訴我答案,卻讓我感覺 到心中深鎖的結被鬆開,有一種輕鬆的感受。 現在的諮商師說他只是依照他覺察到的來回應我,可能也會有說錯的時候。 但是我好像會覺得他是專業,他所說的至少不會差太多,而且讓我覺得更混 亂、被指責,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你把我放在權威的位置上,一直想要證明我是錯的?」 「你是用有問題或沒有問題來理解現象?」他說。 在某種程度上他讓我意識到我用問題取向、用對錯二分的方式來理解這個世 界。但是這個痛苦的過程,好像他負責破壞我原有的理解架構,我得努力靠 自己來重建我的世界。這殘酷過程像是一刀剖開鮮血淋淋,我還得自行撫平 我內心的傷口。 那我為什麼還去呢?而且還去了那麼久。我去的其中一個很大的理由是,我 想要搞清楚在這段關係中發生了什麼事。是我把過去童年經驗投射在諮商師 身上?還是諮商師不能理解我?簡而言之,是我的問題還是諮商師的問題。 看吧,我還是問題導向。 「其實你有被虐特質。」他說。 唉,當我講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時,我當下接受到的回應常會讓我覺得被指 責或覺得自己很糟糕。當我想要被瞭解和支持時,通常我都得不到,也覺得 沒有被釐清。 諮商師也說其實分析跟治療不一樣,分析只是讓人更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 知道的更多不一定有好處,也不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這跟我瞭解的很不一 樣,我以為仍是治療,只是用分析作為工具。我想,如果不會讓我過得更好 的話,我幹嘛來呀! 最近談到結案的事情,連結案的討論過程都會讓我不舒服,我真的覺得不知 道該說什麼。 我說,因為生涯規劃的關係,我覺得好像可以告一個段落,開始一段新的關 係。而且如果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收穫,或者問題已經某種程度已經不成為 問題了,其實也可以結案了。 「你好像只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好像都沒有考慮到關係。你從利益的角度來 看諮商關係,你覺得對你有幫助就繼續,沒幫助就結束。你好像沒有考慮到 關係中還有別的成分。而且你沒有留下我們可以討論的空間,你沒有嚴肅的 看待關係,既然這樣,我們就定個結案日期吧。」 聽到這裡我心想,諮商不就是因為有困難才來尋求專業的嗎?如果我沒遇到 困難,我也不會走進來。如果當初的問題已經不在了,不就可以結束了嗎? 但我心裡仍然有點不知所措,顯然又在我的意料之外,開始有情緒了。我說: 「你這樣就同意了?」 「你好像要我說出留你的話。」他回答。 「不是呀,我只是很訝異,你不是要討論嗎?我講了我的想法,但是你都沒 講你的想法,你只問了我很多問題。然後你說,我沒有嚴肅的看待關係,扣 了一個大帽子在我頭上,好像把結束關係的責任都推到我身上,我沒有辦法 接受。」 雖然他覺得我的決定不妥,他也藉由許多疑問來表達他的想法,但我接收到 的只是他的質疑。在他的質疑之下,我變成要做解釋,這些解釋又成為是我 不給他空間討論。我們又重複著過去慣有的溝通模式。 我一直不知道他對這個關係、對我的問題的想法。因為每當我要問他的時候 他會說: 「你想要藉由詢問我來瞭解你自己?」 「對於如何看待你,你想要引誘我說出跟別人一樣的話?」 我持續在這關係中掙扎,關係變得很有壓力,在當中覺得孤單寂寞。這些就 是諮商關係帶給我的;也是我和諮商師在關係中互動的樣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6.50.153

10/13 20:40, , 1F
好怪...諮商本來就是以案主為主的吧 也許你認為案主人
10/13 20:40, 1F

10/13 20:40, , 2F
格還不成熟 但畢竟是人都不是聖人 只要案主願意 她隨時
10/13 20:40, 2F

10/13 20:41, , 3F
能按自己的意願離開吧?............
10/13 20:41, 3F
想要離開也要被當作議題來分析...

10/13 21:03, , 4F
我到覺得這位諮商師只想分析你,勝過想幫你。
10/13 21:03, 4F
我常有這種感覺...

10/13 21:33, , 5F
看到一半,這諮商師好煩!我朋友也找精神分析的!他也有
10/13 21:33, 5F

10/13 21:33, , 6F
類似經驗,哈哈哈
10/13 21:33, 6F

10/13 21:48, , 7F
結尾了,我還是覺得著諮商師真的好討厭喔!我如果找這位
10/13 21:48, 7F

10/13 21:48, , 8F
,每次諮商結束一定又要耗費更多力氣自己療傷
10/13 21:48, 8F
我不太知道是諮商師的風格還是精神分析導向都這樣, 不過有人有類似經驗讓我蠻安慰的...

10/13 22:32, , 9F
我以前看的某位醫師有點像這篇的諮商師耶@@
10/13 22:32, 9F

10/13 22:32, , 10F
現在的諮商師比較像這篇文中說的第一位諮商師
10/13 22:32, 10F

10/13 22:33, , 11F
然後現在的醫師是提倡認知行為治療的
10/13 22:33, 11F

10/14 00:57, , 12F
精分要學得好不容易。要找到學得好的人也不容易。orz
10/14 00:57, 12F
有認識什麼人可以跟我說...我想找比較溫暖的...哈...

10/14 07:33, , 13F
感謝分享
10/14 07:33, 13F
不客氣也謝謝你的分享...

10/14 13:08, , 14F
光看內文就覺得好煩人唷...(對話的問題,不是原PO的關係)
10/14 13:08, 14F

10/14 13:09, , 15F
讓我想起"叔本華的眼淚"? 很重分析沒有溫度的諮商法?
10/14 13:09, 15F
我自己再看的時候也覺得有點看不下去, 覺得太枯燥乏味了。

10/16 14:01, , 16F
推樓主大大的覺察和分享!不過精分...不意外= =" 很沒溫度
10/16 14:01, 16F
聽起來你也有經驗?方便的話或許也可以分享一下... 在寫完重看的時候,站在旁觀的角度,有個意外的收穫, 似乎比較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諮商師在做什麼, 瞭解之後就比較沒那麼多情緒了...

10/16 20:01, , 17F
是不是精分路上你不孤單XDD 至少能確定
10/16 20:01, 17F

10/16 20:02, , 18F
問題不在你身上(或至少不在你身上嘛)
10/16 20:02, 18F

10/16 20:02, , 19F
對啊對 我也問題取向 哼~
10/16 20:02, 19F
哈,謝謝你的安慰呀...

10/16 20:19, , 20F
精神分析讀都讀不完 (淚)
10/16 20:19, 20F
精神分析似乎比較是應用取向的, 每個人認識的精神分析可能都不大一樣...

10/16 21:22, , 21F
你提到了一個很大很大的議題阿......(還是我想太多?)
10/16 21:22, 21F
不知道你想到的跟我想到的一不一樣, 精神分析以人為工具,會有很多不同的觀點。 當然心理治療、心理學或其他學科領域也會這樣。

10/16 21:58, , 22F
精分喔,他們的看法還是以理論為基礎,所以呀,有時會
10/16 21:58, 22F

10/16 21:59, , 23F
分不清,他們到底是透過人來了解精分理論,還是透過精
10/16 21:59, 23F

10/16 21:59, , 24F
分理論來了解人。
10/16 21:59, 24F
我的感覺是精神分析某種程度上還蠻師徒制的, 分析師和督導對學習者影響很大, 影響學習者如何看個案,如何詮釋分析, 當然還是會讀很多理論, 這些理論也都是前人思考的內容整理出來的, 就像創始者Freud的理論是從臨床思考而來, 所以的確分不開。 如果有不同意見的就會經過辯論/討論 來解決。 例如Klien vs Anna Freud.

10/16 22:03, , 25F
這可以另闢議題來討論了,但是...新議題不代表談得起來 XD
10/16 22:03, 25F
這邊大概只能算是聊天吧, 你寫一篇,q大回應,這樣大概就可以聊起來了...XD ※ 編輯: Davieyou 來自: 36.226.51.42 (10/16 22:18)

07/07 12:33, 4年前 , 26F
看到一半,這諮商師好煩 https://moxox.com
07/07 12:33, 26F
文章代碼(AID): #1GUJyWPv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UJyWPv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