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電子收費ETC根本是騙人的把戲

看板NetRumor作者 (我想 我就能飛)時間18年前 (2006/02/16 21:10), 編輯推噓0(11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3 (看更多)
※ 引述《tyc5116 (@@....)》之銘言: : 電子收費 ETC 根本是騙人的把戲 : (1) 真的能節省時間嗎? : 大家有沒有想過,高速公路的車流量要到多少時,才有可能塞在收費站? : 以樹林收費站為例,南北向各 11 個收費車道,各向包含 8 個中小型車、1 個大 : 貨車及 2 個大客車及聯結 車收費車道。再最尖峰狀態下,以人工收費的情 : 況,平均每小時將可提供 6000 - 8000中小型車、約 400 - 500 輛大貨車、 約 : 800 - 1000 輛的大客車或聯結車通過。 : 而以 3 個車道的高速公路來看,平均每小時超過 10000 輛以後,將超過其負荷而 : 形成塞車現象 (此為塞在高速公路上而非收費站)。 : 也就是說當車流量低於每小時 6000 - 7000 輛的車流量時(僅以中小型車來 : 看), 樹林收費站足以消化源源湧入的車輛,因此,是不會造成塞在收費站的現象 : 的。 : 只有當車流量超過每小時 8000 輛以後,樹林收費站才會造成塞車,此時,利用 : 電子收費 ETC 才能佔到便宜。而當車流量高達每小時 10000 輛以後,高速公路不 : 用等到收費站,自己就會形成塞車現象了,使用電子收費 ETC 一 樣佔不到什麼便 : 宜。 : 更何況,若真的因為收費站消化不了而塞車,要進入收費站之前就會先塞一 : 陣, 使用電子收費 ETC 的車輛不可能超前,除非違規行駛路肩,接近收費站車道 : 擴張後的地帶,車輛多(每小時 8000 輛),狀況多,使用電子收費 ETC 的車輛頂 : 多也只能用 30 - 40的時速前進,所賺到的時間也就只有那幾百公尺的等待。若以 : 300 公尺等待時間,約為5 - 6 分鐘。但一年有幾次這樣車流量不上不下的狀況? : 更何況,一旦車流量會升高的年節、假期,通常高速公路是不收費的。 : 今年年節,裝設電子收費 ETC 的車輛比例不高,若冒然啟用,電子收費ETC : 車 道幾乎無車使用,但人工收費車道將因為提供 ETC 車道而減少 1 個,不僅對 : 於提高車流量沒有貢獻,反而因減少一個收費車道,而更加降低車流量。 ETC能節省時間是因為過收費站不需要"停車" 所以節省的時間是 從時速80到靜止 然後在加速到80 每台車都要停車再開 多少都會浪費一些時間 所以不是像原文說的只有車流量超大的時候才會省時 : (2) 真的能節省成本嗎? : 電子收費 ETC 每一輛次的收費,廠商可取得其中的 3.4 元,也就是每收 40 : 元,有3.4 元是給遠通電收,剩下的 36.6 元才歸為稅收。以樹林收費站平均 1 : 天 15 萬輛次經過收費站,假設以三個月後最低 4% 的標準計算,光是樹林收費站 : 1 天就有 15萬 * 4% * 3.4 元 = 2 萬零 400 元要付給遠通電收,平均時薪約為 : 850 元,這麼高的時薪,不知可多雇幾位收費員了。如果達到 16.3%,平均時薪將 : 高達 4364 元,一年下來光樹林收費站的部份就得付給遠通電收 約 3000 萬元。 : 全國的高速公路收費約有 2.8 億元(以高速公路收費站平均每日 140 萬輛經過計 : 算) 是要付給遠通電收。若換算為一個年薪 50 萬的收費員,這麼高的費用足足可 : 以雇用 560 個收費人員。 : 電子收費 ETC 政府所能減少人力成本不多,但稅收卻不成比例的減少了。使 : 用者更因使用電子收費 ETC,須多負擔 OBU 及各項手續費用的成本,怎麼算都是 : 個賠本的生意。政府 賠了稅收、使用者賠了金錢,卻肥了獨佔的廠商。 : 這是今天收到的信,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大家來研究研究...^^ 這個也不對阿 樹林收費站依天15萬輛是所有的車道加起來 我不知道樹林收費站有幾個車道 不過時薪應該是850元/車道 換個想法 如果所有車道都用ETC 就是說一天只要花20400就能解決樹林收費站的人事費 感覺起來應該是有比較省錢 -- 如果凋零是櫻花最燦爛的舞姿 也許心碎是愛情最美麗的樣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4.88.203

02/16 21:25, , 1F
這樣算全部裝一天應該要花51萬...但是這文還是怪怪的...
02/16 21:25, 1F

02/16 22:39, , 2F
時薪850?? 那有這麼多...騙人不知道喔~~
02/16 22:39, 2F

02/21 02:07, , 3F
那個15萬原作者 有乘4%了= =
02/21 02:07, 3F
文章代碼(AID): #13z7d1zr (NetRum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3z7d1zr (NetRum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