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試著回答workerwin的一些問題

看板Marxism作者 (黑格爾)時間21年前 (2003/06/02 18: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7 (看更多)
※ 引述《Timbug (Dora)》之銘言: : ※ 引述《workerwin (別把我的幸福沒收)》之銘言: :關於自由人的聯合體,提出看法補充,供大家參考參考 : 提出自己的看法,還請大家不吝指正。 : 老馬在資本論提到「自由人聯合體」的生產方式 : 事實上是要跟「商品生產者」的社會加以比較的 老馬是在《資本論》卷一的商品章最後談到商品拜物教時,提出來與商品生產者 (勞動產品一開始就作為商品)生產方式下的生產關係相對照的。 商品作為人類的勞動產品,是人類創造的產物,卻在一定的社會關係底下被掩蓋了。 從而獲得了支配人的形式(這是老馬異化理論的來源)。就像宗教的神是人類頭腦 中的產物,卻反過頭來支配著人類一樣。而且老馬認為,只要社會生產關係的拜物教 迷失,尚未破除,那麼人類宗教是不可能單憑政治運動、或是思想改造就會消失的。 我想,這也許也是左派對宗教問題上的基本態度(當然歷史上有許多曾經犯了 左傾幼稚病,以為只片面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完全消滅宗教,是唯心又危險 的,當然也不可能成功)。 : 1. 自由人為社會而生產 : 生產一部分歸給社會,其他的依照其勞動來進行分配 : 2. 商品生產者進行生產時,卻因為要當成商品 : 而必須要涉及價值的交換 老馬的政治經濟學是是站在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古典經濟學家的肩膀上,批判繼承 而往前走的,當然也是站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物質生產力的基礎上,來談自由人的 聯合體。譬如,在普魯東從小商品生產者的世界觀出發,以為只要取消貨幣就能取消剝 削,但是老馬認為,就算改用勞動卷,他依然會起著貨幣的職能,因為所謂的貨幣,其 實也是商品,他是商品頻繁交換下必然產生的派生物。只要商品取得一般等價物的性質, 他就起著貨幣的職能(也就是說,只要所有的商品都以同一種商品作為等價物, 如游牧民族以馬匹為其他商品的等價務,一個帳棚值三匹馬、一畝土地值十匹馬等等, 這樣馬匹就取得了一般等價物的形式,就起著貨幣的職能) 因此老馬以為取消貨幣並不能取消剝削,因為貨幣是商品的派生形式,商品生產不取消, 貨幣一定會再派生出來。 所以老馬以為,只有取消商品生產(勞動產品不作為商品),才有可能取消剝削。 那麼,取消商品生產,要用什麼取代呢? 就是在這樣的命題下,自由人的聯合體被提了出來。 簡單說,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是將人從土地的封建關係中、從封建的家庭中解放出來 因此,資產階級革命相對於封建勢力是帶有進步性,在資產階級法權下,遷徙的自由 是以天賦人權的形式獲得保證,以適應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對勞動力的需求。 但是,就如同老馬所說,自由的一無所有,勞動者有的只有自己的勞動力,他是自己勞 動力的所有者(原始積累就是指勞動力與勞動資料相分離的過程),他有每天賣勞動力 給資本家的權力,卻沒有不賣的權力。因為生產是單一化的,而人的需求時多樣化的, 勞動者今天不把勞動力賣給資本家,取得貨幣,他就無法生存,他的再生產就出問題。 這就是一般所說的資本主義是私人勞動表現為社會勞動。 但老馬之所以是批判的繼承,便是在這裡: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下的工人 ,在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實際上卻不是,但這樣的形式卻為老馬所說的自由人創造條件。 資本主義為了創造廉價的可替換的工人,由協作發展出對複雜工序的拆零,創造了工具 機,同時也讓工人去技術化成為事實。在資本主義裡,去技術化是為了以婦女和兒童 勞動取代成年勞動者,提高剝削率,後來又成為隨時可以用產業後備軍應付景氣的盛衰。 但在以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時,機械化帶來的去技術化,一方面真正縮短了工人 勞動的時間(隨著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工時不斷縮短),老馬當時的想法是工作一個上午 (也就是四小時),其他的時間都屬於工人自己,他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發展智能 ,他可以是鐵工工人,但也是一個小提琴的音樂家;另一方面去技術化創造了到各個 不同工種工作的條件,(今年台北生產蘇維埃的鐵工、明年可能到瑞典某個蘇維埃當木工 等等)這才是遷徙自由的真正義涵,當然其他各種配套措施不再贅述,也就是說, 這個自由人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 老馬認為個人的勞動價值在商品價值交換的過程中被隱沒了 : 也因此而遭到貶低,甚至是剝削。 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只看到商品交換的物和物的形式,而不去談 物物背後人和人的社會關係,是老馬極力要反駁的。 所有的人類勞動前提是,首先人必須佔有物,然後才能對物進行有意識有目的活動。 但是佔有並不就直接等於私有財產制,資產階級的法權關係首先就是保障私有財產, 將它視為天賦的基本人權。其實私有財產制只是某個歷史階段的產物,是所有權關係 的其中一種形式。 回到佔有著個命題,原初範疇是人與物的關係,屬於工藝學的範疇,人與物的關係 是人如何利用發展出來的生產力、科學知識來改造物。但是就是因為人與物的不同佔有 形式,才表現出人對人的支配形式。如封建社會以神權血緣作為對物的佔有形式,因而 表現出領主與農奴的關係;資本主義以私有財產作為佔有形式,表現出資本家與工人的 關係。老馬的政治經濟學與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最大的不同在於,老馬是研究人與人的 關係(支配形式),後者基於階級利益只敢研究物與物的關係。而企圖掩蓋背後人與人 的關係。 當然Marx並沒有強調個人只為自己生產,人必須要互相依賴 : 照他的話來講,那只有魯賓遜才做的到 老馬不認為魯賓遜也做得到,那是資產階級的神話,因為所謂的簿記、甚至是 魯賓遜計算自己擁有多少財產,也都是從文明世界帶來的,並不是憑空出現。 這是老馬要去揭露資產階級認為商品具有本質的規定性,是不可被取消的 ,是有歷史以來即有的這樣一個荒謬概念。這是資產階級為其生產關係永遠存在 神話。 : 另外一方面,他也沒有否定貨幣的存在必要性 : 他認為貨幣是交換過程中的必然產物 : 不知道對你有沒有幫助:D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但不是所有交換關係的必然產物,如果不是商品交換 ,便不會產生貨幣這個範疇。例如蘇維埃與蘇維埃之間的勞動產品的交換。 至於在社會主義時期,也許還會存在不同生產關係的殘餘,這種不同生產關係的 之間的交換還是需要計價,此時還是需要貨幣。 -- 同志們請上馬 革命就是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22.219.93
文章代碼(AID): #-soW0o6 (Marx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soW0o6 (Marx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