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認識馬來西亞「僑生」的第一堂課

看板Malaysia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7/12 22:03),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20 (看更多)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 引述《ellaQ ()》之銘言: : : 首先要感謝原作這系列的文章. : : 我這篇文章會集中在'文化'這方面, 至於僑生和台灣朋友的互動, : : 等有時間的時候再來和大家討論. : : 基本上, 我是贊同zacc版友說的 (文化和台灣同學和我們的互動). : : 我對zacc版友提出的人物的了解不深, 但他們好像都是捍衛華文教育的前輩. : : 言語是文化的一部分, 要捍衛一樣東西, 那樣東西必須存在, : : 由此可推馬來西亞華人算是有(最基本)的文化的. : : 原作所指的文化, 包括文學, 藝術, 電影等方面的創作. : : 從原作的字裡行間, 我猜想他覺得要在馬來西亞本土創造出來的, 才能算我們的文化. : : 這點我不太能贊同 (也許我誤解了, 先說聲抱歉). : : 今天我同學唱光良的歌, 我會很驕傲的說這是一首由馬來西亞華人創作的歌; : : 朋友看李心潔, 楊紫瓊的電影, 我會說他們是馬來西亞人. : : 現今在全球華人藝術, 文化界發展的馬來西亞人不少, : : 如果我們沒有文化, 是不可以孕育出這些人材來的. : 你完全把人才和文化搞混了 : 馬來西亞華社的人才很多不代表這個地方有文化 本來不想回的, 不過還是手癢了 :P 我想我終於明白原作對'文化'的定義了. 原作的文化, 我覺得是指非常具體的'文化活動', 比如說我們一年裡面到寫了幾本書, 演出了幾齣舞台劇. 創造這些東西的人不能被歸為'文化'的一部分, 因為他們是人材, 和文化無關. 至少我是這麼了解原作的意思的. 雖然我贊同馬來西亞的文藝活動的確不像台灣那麼豐富, 但如果用文化活動的多少來量化文化的豐富與否, 似乎不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大馬的中文電視/電影, 都還在起步的階段, 不能說之前都沒有人有能力弄這些東西, 只能說其它因素讓我們現在才開始發展這方面的東西. 我想這是原作的意思吧...沒看到具體的東西就代表沒有, 但文化又是那麼抽象的東西. 如果娛樂節目也算文化的一部分 (如原作所說), 我上一次回國, 也在Astro的某些台看到我們自己創作的一些節目. 我們雖然沒有超級星光大道, 但是有那個什麼Astro新秀大賽的, (不好意思, 很多年沒回國了, 不記得正確的名字), 張棟樑應該是從那個比賽出來的. 很高興這裡的版友提供了不少馬來西亞人在國內外文藝方面的發展, 最後讓我說一個親身體驗的故事吧, 這是大馬華人文化的存在, 影響別人的證據 (原作說我們的文化不能影響別人). 上個月去紐約市的中國城逛, 結果在某一家店面的電視上看到我們最熟悉的四千金, 聽到了她們的歌聲 XD 就在美國, 在這麼遙遠的國度, 看到了四千金. 我記得我在台灣也看過. 從我第一次看到她們的時候, 我也許從來沒有想過, 有一天我們這麼'神氣'+'驕傲'的跟身邊的朋友說:看! 她們是馬來西亞人喔! 我前陣子也在某家美國書局看到一位馬來西亞人 (在新加坡長大唸書), 寫的一本關於二次大戰的書. 我想原作也許本身對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的發展也沒有非常透徹的了解, 我們有二十四節令鼓, 有在所謂的'世界大賽'得冠的舞獅, etc 這算是我們獨有的吧. 很多版友也可以提出不少馬來西亞人在國內外文化藝術領域的成就, 大家就互相討論, 一起學習吧 :) : : 今天原作能寫出如此流利的文章, 如果細膩的比較大馬和台灣的不同, : : 我想從小在馬來西亞的訓練和薰陶一定不少. : : 我們出國在外, 帶著馬來西亞的文化, : :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 寫了什麼書, 創作出什麼歌, : : 這些都是大馬文化的一部分. : : 即使小時候就離開大馬, 甚至是完全在國外長大, : : 只要有大馬的血緣, 我們就沒有辦法完全否定大馬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力, : : 文化是抽象的東西, 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吸收了, : : 轉化成自己獨有的特質. : : 看國外'進口'的書, 電影, 並沒有什麼不好, : : 不同的文化, 本來就是要互動, 互相衝擊. : : 我們看美國電影, 並不會就這樣變成美國人, : :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 : : 我們會被影響, 但不會迷失自己. : : 沒有文化的人, 是沒有辦法做到這點的. : 文化當然應該交流,但問題是馬來西亞華社拿什麼來跟其他國家的文化做交流? : 以台灣來說,台灣有自己的娛樂節目、電影、文學和流行歌曲等等 : 馬來西亞也有,只不過主要都是馬來節目、馬來電影、馬來文學或馬來流行歌曲 : 華人自己的文化生產都是「手工業」,連馬來西亞華人自己也懶得捧場 : 所以我所想要點出來的問題是政府資源分配的偏差 : 讓華社一直無法建立起一套自主的文化生產機制 : 讓真正有才華的華人從事和馬來西亞相關的文化生產活動 : : 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 其實是很有趣的. : : 我們的文化到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 : 還是近一兩百年來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後的文化? : : 還是一半一半? : : 我想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定位... : : 今天很多有才華的人, 必須到國外才能發光發熱, : : 這不能證明馬來西亞沒有文化, : : 只能說我們沒有完善的宣傳和銷售管道. : : 來台灣發展之後變得大紅的歌手, : : 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 能紅多久呢? : : 而他們的實力是在什麼地方培養出來的呢? : : 至於文化能不能影響到其他人/國家/文化, : : 其實當中是有很多政治, 經濟因素的. : : 印度是一個很有自己文化的國家,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 : 但是他們的文化,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幾乎不存在. : : 不是他們沒有文化, 而是我們沒有機會接觸到. : : 嗯, 本來要再多寫一點的, 不過有點睏了, 要去睡覺了,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25.77.220

07/12 22:53, , 1F
你確定四千金在台灣可以神氣+驕傲嗎?我還以為被當成笑柄XD
07/12 22:53, 1F

07/13 01:23, , 2F
5566,嘿澀會等等在台灣也是被當成笑柄阿...
07/13 01:23, 2F

07/13 02:30, , 3F
日本朋友說,傑尼斯、早安在日本也是有反對勢力的
07/13 02:30, 3F

07/13 14:01, , 4F
所以才會說'從來沒想過' :)
07/13 14:01, 4F
文章代碼(AID): #16bZIZ9t (Malays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6bZIZ9t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