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認識馬來西亞「僑生」的第一堂課

看板Malaysia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7/12 14:1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20 (看更多)
※ 引述《carrotoast (狗日)》之銘言: : ※ 引述《zacc (沙包 )》之銘言: : : 怒刪原文 : : 其實我覺得來台灣唸書,是個還不錯的選擇, : : 因為台灣的教育資源相當豐富,而且資訊取得相當容易, : : 我個人是高中二年級就選擇了將來要到台灣昇學, : : 如今八年多過去,我有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 : : 我想雖然過程中有些失意,但我沒有後悔。 : : 當然啦,一定會有人問"你為什麼來台灣唸書??" "你中文怎會那麼流利啊?"" : : "你是馬來人嗎??" 之類的,我覺得那只是一種對話, : : 表示對方想對你這人想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 : 沒有必要對這些問題作更多的解讀。 : : 你回答幽默風趣一些,可以開啟以後更多的對話,多認識一個國際友人。 : : 你回答得像是他誤解了你,他可能就以為你很敏感,態度可能就保留一些, : : 應該...就是這樣子而已吧。 : : 至於大馬華人的文化跟奮鬥史,說實在,版上各位大馬人可能知道的也不多, : : 大馬華教盛會 1219,"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的林連玉, : : "為人莫學風前柳,處事當效雪里松"的沈慕羽, : : 更久以前的胡文虎,南洋巨賈陳嘉庚,就更加少人記得了, : : 大馬不是沒有文化,只是少人去整理,而更加少了平面媒體跟電視媒體的推波助瀾, : 其實你以上所舉的例子都是大馬華社重要的歷史人物 : 跟文化沒什麼關係 : 當然任何地區都有文化,如果文化指的是某種生活方式的話 : 我所謂的文化當然不是這個意思 : 我所謂的文化指的是種種有內涵的文化生產活動,包括文學、藝術、電影或音樂等的創作 : 大馬華社之中當然也一小撮人從事這方面的創作,但不管是品質和影響力都不是很理想 : 也不是說華社沒有人才,只不過最優秀的人才都外流到國外去了,原因我已經說過 : 如果大馬華社有文化的話,就不需要在那麼多文化領域 : 不管是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和大眾文學等都完全仰賴其他東亞國家的進口了 : 馬來西亞在文化上一直無法獨立自主,更不要說影響其他國家 首先要感謝原作這系列的文章. 我這篇文章會集中在'文化'這方面, 至於僑生和台灣朋友的互動, 等有時間的時候再來和大家討論. 基本上, 我是贊同zacc版友說的 (文化和台灣同學和我們的互動). 我對zacc版友提出的人物的了解不深, 但他們好像都是捍衛華文教育的前輩. 言語是文化的一部分, 要捍衛一樣東西, 那樣東西必須存在, 由此可推馬來西亞華人算是有(最基本)的文化的. 原作所指的文化, 包括文學, 藝術, 電影等方面的創作. 從原作的字裡行間, 我猜想他覺得要在馬來西亞本土創造出來的, 才能算我們的文化. 這點我不太能贊同 (也許我誤解了, 先說聲抱歉). 今天我同學唱光良的歌, 我會很驕傲的說這是一首由馬來西亞華人創作的歌; 朋友看李心潔, 楊紫瓊的電影, 我會說他們是馬來西亞人. 現今在全球華人藝術, 文化界發展的馬來西亞人不少, 如果我們沒有文化, 是不可以孕育出這些人材來的. 今天原作能寫出如此流利的文章, 如果細膩的比較大馬和台灣的不同, 我想從小在馬來西亞的訓練和薰陶一定不少. 我們出國在外, 帶著馬來西亞的文化,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 寫了什麼書, 創作出什麼歌, 這些都是大馬文化的一部分. 即使小時候就離開大馬, 甚至是完全在國外長大, 只要有大馬的血緣, 我們就沒有辦法完全否定大馬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力, 文化是抽象的東西, 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吸收了, 轉化成自己獨有的特質. 看國外'進口'的書, 電影, 並沒有什麼不好, 不同的文化, 本來就是要互動, 互相衝擊. 我們看美國電影, 並不會就這樣變成美國人,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 我們會被影響, 但不會迷失自己. 沒有文化的人, 是沒有辦法做到這點的. 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 其實是很有趣的. 我們的文化到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還是近一兩百年來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後的文化? 還是一半一半? 我想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定位... 今天很多有才華的人, 必須到國外才能發光發熱, 這不能證明馬來西亞沒有文化, 只能說我們沒有完善的宣傳和銷售管道. 來台灣發展之後變得大紅的歌手, 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 能紅多久呢? 而他們的實力是在什麼地方培養出來的呢? 至於文化能不能影響到其他人/國家/文化, 其實當中是有很多政治, 經濟因素的. 印度是一個很有自己文化的國家,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但是他們的文化,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幾乎不存在. 不是他們沒有文化, 而是我們沒有機會接觸到. 嗯, 本來要再多寫一點的, 不過有點睏了, 要去睡覺了,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 : : 當然原po只是想讓大家更了解現時在台灣的僑生的狀況, : : 並沒有扯到那麼遠,但我想如果連僑生自己都對自己的故鄉跟文化都所知有限, : : 那要讓外國友人或本地生了解我們, : : 顯然也是很片面,如瞎子摸象,只見一斑,純粹從個人角度出發而已。 : : 我覺得原po是相當有勇氣的,但說實在,我真的也覺得一些本地生,台灣人, : : 他們一開始跟我們接觸也不會想一下子了解到那麼多, : : 但如果日後比較熟,談得更深入之後, : : 知道原po談到的這一些,除了可以知道自己的立場,警惕自己之外, : : 也可以讓本地生了解我們要唸大學,不管在國內國外都沒想像得那麼容易。 : : 對於這問題我其實還有更多的洐伸的想法,日後另開標題再討論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25.77.220 ※ 編輯: ellaQ 來自: 24.225.77.220 (07/12 14:19)

07/12 14:20, , 1F
多多支持這個月杪上映的"夜 明", 全程檳城拍攝
07/12 14:20, 1F

07/12 14:21, , 2F
講述孫中山先生如何在檳城策劃最後一次的革命野史
07/12 14:21, 2F
文章代碼(AID): #16bSUZnu (Malays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6bSUZnu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