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認識馬來西亞「僑生」的第一堂課

看板Malaysia作者 (狗日)時間17年前 (2007/07/12 17:5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20 (看更多)
※ 引述《ellaQ ()》之銘言: : 首先要感謝原作這系列的文章. : 我這篇文章會集中在'文化'這方面, 至於僑生和台灣朋友的互動, : 等有時間的時候再來和大家討論. : 基本上, 我是贊同zacc版友說的 (文化和台灣同學和我們的互動). : 我對zacc版友提出的人物的了解不深, 但他們好像都是捍衛華文教育的前輩. : 言語是文化的一部分, 要捍衛一樣東西, 那樣東西必須存在, : 由此可推馬來西亞華人算是有(最基本)的文化的. : 原作所指的文化, 包括文學, 藝術, 電影等方面的創作. : 從原作的字裡行間, 我猜想他覺得要在馬來西亞本土創造出來的, 才能算我們的文化. : 這點我不太能贊同 (也許我誤解了, 先說聲抱歉). : 今天我同學唱光良的歌, 我會很驕傲的說這是一首由馬來西亞華人創作的歌; : 朋友看李心潔, 楊紫瓊的電影, 我會說他們是馬來西亞人. : 現今在全球華人藝術, 文化界發展的馬來西亞人不少, : 如果我們沒有文化, 是不可以孕育出這些人材來的. 你完全把人才和文化搞混了 馬來西亞華社的人才很多不代表這個地方有文化 : 今天原作能寫出如此流利的文章, 如果細膩的比較大馬和台灣的不同, : 我想從小在馬來西亞的訓練和薰陶一定不少. : 我們出國在外, 帶著馬來西亞的文化, : 無論是在什麼地方, 寫了什麼書, 創作出什麼歌, : 這些都是大馬文化的一部分. : 即使小時候就離開大馬, 甚至是完全在國外長大, : 只要有大馬的血緣, 我們就沒有辦法完全否定大馬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力, : 文化是抽象的東西, 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的吸收了, : 轉化成自己獨有的特質. : 看國外'進口'的書, 電影, 並沒有什麼不好, : 不同的文化, 本來就是要互動, 互相衝擊. : 我們看美國電影, 並不會就這樣變成美國人, : 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 : 我們會被影響, 但不會迷失自己. : 沒有文化的人, 是沒有辦法做到這點的. 文化當然應該交流,但問題是馬來西亞華社拿什麼來跟其他國家的文化做交流? 以台灣來說,台灣有自己的娛樂節目、電影、文學和流行歌曲等等 馬來西亞也有,只不過主要都是馬來節目、馬來電影、馬來文學或馬來流行歌曲 華人自己的文化生產都是「手工業」,連馬來西亞華人自己也懶得捧場 所以我所想要點出來的問題是政府資源分配的偏差 讓華社一直無法建立起一套自主的文化生產機制 讓真正有才華的華人從事和馬來西亞相關的文化生產活動 : 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 其實是很有趣的. : 我們的文化到底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 : 還是近一兩百年來在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後的文化? : 還是一半一半? : 我想我們自己都沒有辦法好好的定位... : 今天很多有才華的人, 必須到國外才能發光發熱, : 這不能證明馬來西亞沒有文化, : 只能說我們沒有完善的宣傳和銷售管道. : 來台灣發展之後變得大紅的歌手, : 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 能紅多久呢? : 而他們的實力是在什麼地方培養出來的呢? : 至於文化能不能影響到其他人/國家/文化, : 其實當中是有很多政治, 經濟因素的. : 印度是一個很有自己文化的國家,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 但是他們的文化,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幾乎不存在. : 不是他們沒有文化, 而是我們沒有機會接觸到. : 嗯, 本來要再多寫一點的, 不過有點睏了, 要去睡覺了,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 -- 僑眼看台灣:http://www.wretch.cc/blog/gohcheemu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05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7/12 17:55) ※ 編輯: carrotoast 來自: 140.112.251.205 (07/12 18:18)

07/12 22:10, , 1F
推人才≠文化
07/12 22:10, 1F
文章代碼(AID): #16bVeOXZ (Malays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6bVeOXZ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