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斷交」與「不承認」

看板IA作者 (蜜雪)時間12年前 (2012/07/14 14: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godpolsteven (Steven)》之銘言: : ※ 引述《jitcji (五技而窮)》之銘言: : : 請教各位: : : 從最近幾年一些新國家獨立的情形可以觀察到,「承認」與「建交」不見得被綁在一起, : : 一個國家獨立後,很多國家在尚未與其建交時即予以承認, : : 也有些承認了很久,但一直沒建交。 : : 但建交了就表示承認對方,這點應該沒問題。 : : 那如果國家斷交時,是否表示從此以後不承認對方呢? : : 還是說,必須明確地撤銷對對方的承認,否則只是回到「承認但不建交」的狀態? : : 如果後者是正確的,是不是可以說世界上承認中華民國的國家依然很多? : : 因為大多數國家都與中華民國建交過,但斷交時並沒有明確地撤銷承認。 : : 而與兩岸皆未建交的不丹,是否曾經承認中華民國呢? : 就建交跟承認的關係,發表一點個人的淺見 : 一般而言,承認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承認,一種是政府「承認」 : 丘宏達教授在其國際法中曾說過 : 『政治實體是否具有國家的資格,並無一個國際機構來做有拘束力的決定, : 而是由國際社會中的其他國家各自決定,決定的方式即為國家承認』 : 『一國政府如發生非經憲法程序更換的情形,因為並無一國際機構來決定 : 新政府是否代表該國,而是由國際社會的其他國家決定,此即政府承認』 : 如果分析一下中共政府所提出的一中三段論: :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實際上,這句話不但否定了台灣的國家地位,也否定了台灣政府能代表中國這個論述, : 等於說,如果與中共建交的國家有都接受這個三段論,在意思表示上, : 同時不承認台灣本身是國家,也不承認台灣政府能代表中國, : 可惜的是大部分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在某種程度上接受了這個論述 : 因為大部分中共建交國有接受此論述的關係,縱使沒有特別表述不承認, : 也不能推論為有承認,因為承認的存在,是透過國家的明示、默示意思表達, : 大部分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不但接受了三段論, : 這是明示的不承認台灣。 : 另一方面也刻意與台灣維持非官方、不交換使節等交往關係,這是默示的不承認台灣。 : 因此難以推斷這些國家是承認台灣是國家,或是台灣政府是一合法政府的 : (以上論述是從法律觀點切入,還有一種所謂『事實承認』的觀點) 關於這部分~ 各國做法不同~~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這個部分 全世界幾乎都接受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所以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國家當然都會承認並接受 反之 與中華民國維持外交關係的國家 則是接受 "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所以現在教廷駐華大使館 仍直接用拉丁文"中國"稱呼之 當年陳水扁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葬禮時 按國家字母字首入坐時 陳水扁是被安排坐在 C排 (China) 跟他同排的有 加拿大(Canada) 智利(Chile) 喀麥隆(Cameroun) 等等.. 因為存在一個中國(One China)前提~ 所以承認了 PRC 就不會有 ROC 有 ROC 就不會有 PRC 至於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國家來說 這部分不存在爭議問題~ 而對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來說 就因各國有不同~ 有技巧性的處理~ 像日本就這部分 是用"尊重與了解"(understand and respect)此一立場 並未直接承認或認可該論述 而美國是用 "認知"(acknowledge) 美國官方認知到 PRC有此一主張 但是美國官方並沒有直接正面承認或接受 像加拿大好像是用 "注意"到 至於像葡萄牙等 就是用承認 葡萄牙官方承認 PRC主張 "台灣是PRC的一部分" 像新加坡 則是完全沒有提及~ 只說兩國基於外交平等互惠原則建交之類~ 不過從實際面來說 北京方面當然否定中華民國的正當性 同時也反對"台灣"從中國的框架中脫離出去 就"一個中國"框架來說 ROC 跟 PRC 存在競爭對立關係 所以只能取其一~ 承認其中一方~ 官方就不會承認另一方 但只是就正式官方外交關係 事實上還是能存在事實承認 de facto 就像韓國法律上並不承認朝鮮 朝鮮也不承認韓國 但朝韓雙方仍然存在交流互動 甚至一些官方上政治往來(像當年金大中/盧武鉉會見金正日) 外交本來就是~ 說一套 做一套 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為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42.54
文章代碼(AID): #1G0HNsU2 (IA)
文章代碼(AID): #1G0HNsU2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