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中醫狂粉的小孩是不是很可憐?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2年前 (2021/07/17 00:54), 2年前編輯推噓-1(019)
留言10則, 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3/32 (看更多)
※ 引述《DaiRiT (QSOFA)》之銘言: : https://i.imgur.com/wiBoIwd.jpg
: 我來啦,到底誰要多讀書呢? : 1.古代沒有現代意義的辨證論治,辨證論治是近代的產物。 : 先秦時期的《內經》有關於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形神等等產生的陰陽、寒熱、表裡 : 、虛實等不同現象的論述。但所謂氣虛、血虛、痰濕、氣鬱等等教科書所稱的「證型」, : 在傳統中醫看來,就是病名。傷寒論裡面也只有太陽「病」、陽明「病」等等病名,根本 : 沒有什麼「證」。 傷寒論中就有辯證論治 辯證不分今古,只是開創是由傷寒論獨創 名詞不同,作法錙銖不爽 這裡有舉出太陽病證: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 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 這裡有舉出少陽病證: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 複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傷寒論中的辯證模型是分割為六經,分別為三陽三陰: 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 六經中的開篇就有定義「證型」 六經證型分別如下: 1.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2.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3.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4.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5.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6.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您要論證型,古代也有,只是您要拿現代中醫名詞硬凹古代沒有辯證論治 這點不符合事實。 您舉的這些例子: [氣虛、血虛、痰濕、氣鬱] 這個在中醫辯證裡,不屬於證型,屬於症狀 依照您的說法,像是張飛打岳飛,乃是古今不分 : 明確提出「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 : 」以及「氣血津液辨證」等等名詞是清代以後的事情。 : 今天所說的辨證論治方法的總綱-「八綱」二字,在清代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醫學 : 心悟》裡也不稱八綱而叫「八字」。 : 「八綱辨證」是由祝味菊先生在1950年問世的《傷寒質難》中首次提出來的。而「辯證 : 論治」一詞,在1955年由名老中醫任應秋所提倡。 : 把各種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辨證論治方法綜合起來組成一個體系,並把它寫進中醫教 : 科書裡那是「新中國」(PRC)成立之後的事情,是一大批從事中醫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學者們 : (印會河、王綿之、汪幼人等,以及中國中醫研究院的一些專家),在共產黨的中醫政策搞出 : 來的。 : 這是歷史事實,不用太驚訝。近代名老中醫干祖望先生還說過「我們這批老中醫在解放之 : 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辨證論治、辨證施治。」 : 所以要多讀書的是誰?打那些推文手不酸嗎?這麼會讀書快考上醫學系醫師執照啊www 六經辯證是在東漢就確定的診療方式 其餘的八綱、營衛、三焦、氣血等辯證等 皆是由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的內容整理出來的說法 始終皆不離六經系統、而論雜病不離金匱 : https://i.imgur.com/vZJXldH.jpg
: 嘿 我又來了 : 2.陰陽五行 : 古代中國的人文環境,對於婚喪喜慶、食衣住行、國家興亡、天文異象、園藝風水、命運 : 流轉,從雞毛蒜皮,到宇宙真理,全部都是用天地真氣、陰陽五行、易理術數等等中國 : 傳統文化所發展出來的概念去解釋,甚至科舉考試,國家醫官的考試,考的也是這些東 : 西。 : 這些中醫理論的基礎就是古代中國人的人文思想與文化氛圍,而不是科學,也無法跟科 : 學領域理論互融。 : 《中醫基礎理論》說:「陰和陽僅僅可用作確定相對事物和現象的陰陽屬性,並不是指某 : 一具體事物。」一開始非常簡單純樸,但隨著語言的發展,古漢人漸漸將陰陽所能形容的 : 範疇擴大。從原本的天氣晴朗與陰暗,延伸到光明與黑暗、溫暖與寒冷,接著透過天氣、 : 光明、溫度對世間萬物的影響,漸漸的將越來越多的現象各自歸入陰陽的範疇之下,到最 : 後,世間萬物都是陰陽了。 : 這就是古人對世界的想像。 您節錄部分的比較偏向天氣預測 您可以考慮看看氣象局網站,不需要用陰陽推天氣走向啦 而且這段也沒有討論到陰陽在人體間的作用;是如何的無效。 : 五行也一樣,說天下萬物是由五種元素組成,還發明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認為木生火 : ,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認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這個世界哪有這麼簡單,化學還發現的更多元素還構建了更完整的理論。就算萬物的運 : 行法則是五行相生相剋,那為什麼五臟是用五行的原則直接到進去就可以?這完全沒道理 : 或許有人會說五行只是比喻,但是生理學擺在那邊不看,就跟用四體液說這樣過時的說法 : 去「詮釋」一樣。 正如您說的,世界沒有這麼簡單 那您有辦法對五行學說中,解釋在人體間作用的無效部分嗎? 還請大師開示 : 科學理論的陳述必須要有辦法證明它是錯的,不可證偽的理論之所以會在心理上對人們產 : 生這麼大的吸引力,奧秘就在於它們能夠解釋一切。陰陽五行就是這樣,甚麼都能解釋而 : 且無法被證偽,他並不是科學。 : https://i.imgur.com/WSuVRfw.jpg
: 因為讀過西醫理論就知道中醫理論多麼…..,連西醫理論沒讀過的人不要說懂醫學,好嗎 : ----- 認為中醫是科學的人肯定是瘋子 中醫系統是一套哲學 只是現代人很愛拿科學來批評中醫體系 討論的平台與起點不同,紛爭口水就越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185.217.5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26454494.A.83B.html

07/17 02:10, 2年前 , 1F
廢話太多
07/17 02:10, 1F

07/17 02:10, 2年前 , 2F
張宏年全家鉛中毒案提告中醫院長殺
07/17 02:10, 2F

07/17 02:10, 2年前 , 3F
人未遂
07/17 02:10, 3F

07/17 02:10, 2年前 , 4F
祝您吃中藥長命百歲
07/17 02:10, 4F

07/17 06:56, 2年前 , 5F
因為過敏跟失眠陸續看過中醫,結論是沒用。
07/17 06:56, 5F

07/17 06:56, 2年前 , 6F
採用西醫研究的運動方法跟精神科才解決問題
07/17 06:56, 6F

07/17 06:56, 2年前 , 7F
07/17 06:56, 7F
※ 編輯: jjjo (42.74.32.44 臺灣), 07/17/2021 21:49:17

07/18 03:37, 2年前 , 8F
樓上的舉例就是很多中醫粉會舉的
07/18 03:37, 8F

07/18 03:37, 2年前 , 9F
個案 中醫就最缺RCT EBM
07/18 03:37, 9F

07/18 18:23, 2年前 , 10F
中醫信的就怪怪的
07/18 18:23, 10F
文章代碼(AID): #1WyRdUWx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3 之 32 篇):
文章代碼(AID): #1WyRdUWx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