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影 / 薇閣校車輾斃女騎士 驚悚畫面曝光已回收

看板Gossiping作者 (我有收錢我沒放水)時間5年前 (2019/01/09 12:38), 編輯推噓15(17218)
留言37則, 2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0/21 (看更多)
※ 引述《clw8 (全新的開始)》之銘言: : ※ 例如蘋果日報、奇摩新聞 : 聯合新聞網 : 2.完整新聞標題: : ※ 標題沒有寫出來 ---> 依照板規刪除文章 : 影 / 薇閣校車輾斃女騎士 驚悚畫面曝光 : 3.完整新聞內文: : ※ 社論特稿都不能貼! 違者刪除(政治類水桶3個月),貼廣告也會被刪除喔! : 在貿易公司任職的林姓女子(23歲)今天晚間6點半騎車行經自強隧道與薇閣中學校車 : 生擦撞身亡,根據路口監視器畫面,兩台車出自強隧道後都往大直方向行駛,林女騎在 : 車前頭,校車超前時與她發生碰撞,林車頭隨即不穩,機車往左傾斜,捲入校車右後車 : 底,她當場頭部重創身亡,警方目前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送辦中。 : 警方指出,根據標誌指示出自強隧道往北安路,只有機車可以行駛往大直方向,其他車 : 需左轉往內湖方限,校車明顯違反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未依標誌標線指示行駛。 : 林女被捲入車底後,頭部腦組織外溢,明顯死亡,但是林身上無證件,警方根據車牌才 : 認她的身分,並以黑色帷幕將遺體圍住,員警在等候家屬時,發現下起雨來,還用黑布 : 帷幕蓋住,以免遺體淋到雨。 : 林女的父母趕來認屍,林母掀起帷幕,確認是女兒,當場痛哭,離去前還蹲在帷幕旁, : 女兒說話,畫面哀戚。他們說,女兒每天都從北投的公司騎車回內湖家中,上下班都會 : 經自強隧道,未料發生憾事。 : 肇事的許姓男駕駛(62歲)則供稱,他是依照遊覽車公司指示,臨時到北投支援載學生 : 當時並未看到女騎士,兩車撞擊後,隨即感覺輾過物品,隨即停下,沒想到撞到人,至 : 車禍怎麼發生不太清楚。 : 遊覽車當時載著20多名學生,發生車禍後,遊覽車公司隨即派車載學生離開車禍現場, : 方到場也立即執行交通管制。 : 林女母親前來認屍當場痛哭。記者李承穎/攝影 : 自強隧道口今天晚間發生死亡車禍。記者李承穎/攝影 :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 https://goo.gl/ciJ9V1 : 5.備註: :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這裡警方說法怪怪的 該路段應該從來都沒有說「只有機車出隧道後能往大直去 汽車出隧道一律只能往內湖方 向」 這個事件的最大問題是 出隧道有滿長一段直路 其實是讓往內湖跟往大直的車輛分流的 這裡是不分汽車還機車的 管你什麼車種 要往內湖就靠左 要往大直就靠右 https://imgur.com/hQdMQr5.jpeg
在進入圓環區前 就會有一段禁止變換車道的雙白線 代表此時就該下好離手了 https://imgur.com/yZMiole.jpeg
要去內湖的 如果此時還走在往大直的車道上 就默默認命 多尻一段吧 不要再換道了 但是被優秀台灣道路淺規則洗腦多年的機車騎士 很容易在這邊就是一路都乖乖的貼著外側車道騎 一路到最後一刻 發覺再貼著外側騎就只能去大直了 才開始往內湖方向切 然後就 gg 了 (這次新聞罹難者就是最後一刻才打方向燈往內湖去 並不是像新聞寫說往大直去 只是因為一直謹守機慢車靠外側的潛規則 才看起來像是要走外側往大直去) 大家不覺得 台灣在路口提前提醒用路人 選擇該使用的車道 這件事應該要再多加強嗎 甚至應該是要透過罰則或是道路設計來強化嗎 嚴重的就是像今天這樣 最後一刻才意識到必須換道 造成會車擦撞 輕一點 也是會造成在交通瓶頸點 會車 造成大塞車 大家應該也常常在路上看指標 才突然發現 然後台灣人真的 機車只能走外側 這件事太根深蒂固 造成很多時候 該依方向分流的時候 明明內側是可以讓機車走的 也沒有機車敢騎 (一堆汽車看到機車走在內側就是先叭再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216.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7008718.A.4E6.html

01/09 12:39, 5年前 , 1F
機車就好好騎機車專用道不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嗎?
01/09 12:39, 1F

01/09 12:40, 5年前 , 2F
機車外側左轉 校車司機好可憐 幫QQ
01/09 12:40, 2F

01/09 12:40, 5年前 , 3F
結論就是少騎機車吧 你不覺得很多地方根本對我們機車族
01/09 12:40, 3F

01/09 12:41, 5年前 , 4F
不友善嗎
01/09 12:41, 4F

01/09 12:41, 5年前 , 5F
愛惜生命不要再騎機車 肉包鐵很危險的
01/09 12:41, 5F

01/09 12:43, 5年前 , 6F
交通部覺得機車靠右最安全
01/09 12:43, 6F

01/09 12:43, 5年前 , 7F
這段路哪來的機車專用道?
01/09 12:43, 7F

01/09 12:44, 5年前 , 8F
隧道內出來走左側內湖方向 遇到往大直的車 本來就危險
01/09 12:44, 8F

01/09 12:45, 5年前 , 9F
推這篇 天天騎 出隧道就要決定靠左了
01/09 12:45, 9F

01/09 12:45, 5年前 , 10F
女騎士真的太晚轉了 那邊車禍常常都是這樣機車汽車撞到
01/09 12:45, 10F

01/09 12:45, 5年前 , 11F
消滅機車,台北禁機車啦,窮人住什麼台北
01/09 12:45, 11F

01/09 12:45, 5年前 , 12F
我們還有一堆白痴車道 剛過這個路口畫直行 快到下一個路口
01/09 12:45, 12F

01/09 12:46, 5年前 , 13F
前畫左轉或直行兼左轉
01/09 12:46, 13F

01/09 12:48, 5年前 , 14F
01/09 12:48, 14F

01/09 12:58, 5年前 , 15F
你太理想了,實際上路,機車會被四輪逼車叭到崩潰龜縮~
01/09 12:58, 15F

01/09 13:16, 5年前 , 16F
之前住大直30幾年從來不知道出隧道右轉往大直只能騎機車
01/09 13:16, 16F

01/09 13:16, 5年前 , 17F
禁行汽車, 這警察搞錯了吧?
01/09 13:16, 17F

01/09 13:20, 5年前 , 18F
你知道這是 2015 年的 google 街景圖嗎?現在可能不一樣
01/09 13:20, 18F

01/09 13:21, 5年前 , 19F
光看女騎士被撞的地方地上有虛線,街景圖上沒有就知道現
01/09 13:21, 19F

01/09 13:22, 5年前 , 20F
在的道路規劃很可能跟四年前不同。別拿明朝劍斬清朝官。
01/09 13:22, 20F

01/09 13:25, 5年前 , 21F
虛線只是標明分道而已..而且這隧道出口不可能改太多..
01/09 13:25, 21F

01/09 13:30, 5年前 , 22F
大學走了3年自強,從來都是轉內湖靠左,往大直靠右。只
01/09 13:30, 22F

01/09 13:30, 5年前 , 23F
有轉內湖方向的圓環最內側禁行機車。隧道內兩線都能騎
01/09 13:30, 23F

01/09 13:30, 5年前 , 24F
01/09 13:30, 24F

01/09 13:31, 5年前 , 25F
地上虛線讓你切車道用,隧道內不能切
01/09 13:31, 25F

01/09 13:34, 5年前 , 26F
那邊沒禁行機車、但常年靠右的教育讓女騎士不敢騎
01/09 13:34, 26F

01/09 13:39, 5年前 , 27F
每天騎卻還是沒注意到應該要提早往內側切也是個問題
01/09 13:39, 27F

01/09 13:39, 5年前 , 28F
吧?!
01/09 13:39, 28F

01/09 13:49, 5年前 , 29F
閣校車司機都是8+9開法,很可怕
01/09 13:49, 29F

01/09 13:52, 5年前 , 30F
下班回家每天要走的路還騎成這樣,也滿不簡單的
01/09 13:52, 30F

01/09 13:52, 5年前 , 31F
感覺是道路設計不良
01/09 13:52, 31F

01/09 16:06, 5年前 , 32F
長年的靠右教育阿,哪天我年邁的媽媽我也很怕
01/09 16:06, 32F

01/09 16:25, 5年前 , 33F
01/09 16:25, 33F

01/09 18:31, 5年前 , 34F
錯誤的靠右觀念深植民眾心裡,你不靠右還會被4輪逼
01/09 18:31, 34F

01/09 18:31, 5年前 , 35F
車教育
01/09 18:31, 35F

01/10 01:19, 5年前 , 36F
你的分析大有問題,大車就中線右靠超到右線撞到還在右線
01/10 01:19, 36F

01/10 01:19, 5年前 , 37F
機車。
01/10 01:19, 37F
文章代碼(AID): #1SDNhEJc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21 篇):
文章代碼(AID): #1SDNhEJc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