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同性戀領養小孩 小孩可拒絕嗎?消失

看板Gossiping作者時間7年前 (2016/10/03 14:39), 7年前編輯推噓-13(01334)
留言47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3/65 (看更多)
※ 引述《drickchen (IanChen)》之銘言: : (我剛剛查到外國的網友對這篇研究的批評, :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純粹稍微翻譯了一下給大家參考。) : (當然本研究還有一個明顯的瑕疵網友也有提到, : 就是他從一個「沒有顯著差異」的資料來下結論。) : Douglas W. Allen這份研究很明顯的瑕疵在於 : 他把還在唸高中尚未畢業的孩童都算進去了, : 他採的是17-22歲兒童的資料, : 但是17-18歲許多孩童都還在唸高中,他卻把這些人都算在「未畢業」中。 : 在樣本中同志家庭的孩子平均年齡(男同志:18.96/女同志:18.79) : 相較異性戀家庭(19.26)偏低,所以可以看到下列結果 : 平均年齡 畢業率 : 異性戀已婚: 19.26 異性戀已婚: .72 : 男同志雙親: 18.96 男同志雙親: .60 : 異性戀同居: 18.91 異性戀同居: .59 : 女同志雙親: 18.79 女同志雙親: .52 : 對照可以發現剛好相符, : 平均年齡較低的組別畢業率也較低, : 因為都還在唸高中沒畢業, : 所以Douglas Allen這份研究結論顯示出 : 樣本中同性家庭的孩子有較多人還在唸高中,當然畢業率就比較低。 : 原始資料網址:http://goo.gl/XMRlXs : 另一篇批評Douglas W. Allen研究的文章(英文):http://goo.gl/nzRNbS 花時間研究完加拿大的學制,終於了解Douglas W. Allen為什麼要設17-22歲這區間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2%80%9312 簡單介紹一下,加拿大是K-12學制 從一年級(約我們的幼兒園,年紀約4~6歲), 到十二年級(約我們的高三畢業,年紀約17~19歲) 他們正常的高中畢業年齡是17~19歲,區間選17-22歲並不會太早 又他們是採學分制,只要學分修完就可以畢業了 K-12是免費義務教育,只有在15歲前需要強制入學,15歲後就不再強制 所以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沒畢業就是在學中,有可能15歲後選擇休學處於失學狀態 以上有錯請鄉民更正 我們在參照人口普查的這個圖表: http://www.statcan.gc.ca/tables-tableaux/sum-som/l01/cst01/educ43a-eng.htm 他們第一個高中畢業的年齡區間選擇是在15-19歲 也就是說在15歲時高中畢業在加拿大的學分學制是有可能的 (eg:4歲入學,花11年修完別人12年的學分) 我認為採用17-22歲很合理,17歲已經是加拿大一般人開始畢業的年紀, 而且APA也沒有針對過他採用17-22歲年齡區間說過什麼 最後我發現我先前一直誤讀的一點,先前我一直以為男同家庭的女孩畢業率只有15% 但是被糾正,正確的解讀: 女孩在男同家庭只有異性雙親家庭孩子的15%高中畢業率 而且這項結果是在論文中是達到統計顯著 問朋友這是要怎麼算他也不懂,之後小魯會再去向統計系的朋友請益 順便回覆下有人一直拿的那篇Michael J. Rosenfeld(2010)研究,是如何被質疑的 https://goo.gl/plQvfx Allen對該篇研究的質疑: 真的使用數量大的隨機樣本,以及提出可靠的表現量度的一個研究(Rosenfeld 2010), 結果卻總結出一個錯誤的結論,沒有比較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的家庭,沒有對住戶的性別 混合(gender-mix)作出檢查,以及沒有控制家長的婚姻狀況。結果,沒有甚麼堅實證據 支持普遍流行『沒有分別』的共識。 Michael Rosenfeld 2010 年研究的問題: Rosenfeld 使用了 2000 年美國人口普查資料庫的 5%可供公眾使用數據,找出 3,502 名 過去 5 年與同性雙親同住於同一處所,而且與其中一方有血緣關係的同性伴侶的孩子。 當中 2,030 名孩子來自女同性戀家庭;1,472 名孩子則來自男同性戀家庭。另外有超過 70 萬名孩子來自其他家庭模式(p. 757)。這是首個使用具全國代表性、數量大樣本的 同性家庭撫養研究。 Rosenfeld 比較樣本的年齡與就讀年級,若就讀年級與年齡不相稱,會被視為曾經留級。 譬如以Grade 8 為例,曾有調查顯示 13 歲就讀 Grade 8 的學生中只有 2%曾經留級; 14 歲則有 31%。於是,Rosenfeld 設定凡 15 歲或以上仍就讀 Grade 8 的學生便會被 視為曾經留級(pp. 759-760)。再利用統計分析得出不同家庭模式孩子的留級比率,作 為孩子在學時期是否正常發展的一個指標。 Rosenfeld發現,異性雙親婚姻家庭的經濟狀況最好、最可能是白人,是法律上最受優待 的家庭模式,而他們孩子的留級率是最低的(p. 770)。但在統計上控制了家庭的社會 經濟地位因素(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後,同性家庭孩子的留級率,相比異性雙 親婚姻家庭的孩子的差距顯著收窄超過一半,結果亦非統計顯著(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p. 767)。 Rosenfeld 總結時表示:「同性伴侶孩子不能從異性婚姻的孩子在統計上確定區分開來」 (p. 770)。同性伴侶的孩子在學校正常發展方面並沒有根本性的缺憾,結果也好像佐 證之前的研究結論((p. 772)。 隨後,Allen 與另外兩位同儕(以下僅以 Allen 作為代表)回應了 Rosenfeld 的研究, 這篇論文與 Rosenfeld 的回應文章一起刊於同期期刊。Allen 利用 Rosenfeld 的分析 方法,但將原來以異性婚姻家庭作為基準比較其他家庭模式,轉變為以同性家庭作為基 準,發現同性家庭的孩子除了測不出與異性婚姻的孩子統計上的顯著分別外,原來,也 測不出與其他家庭模式孩子的統計上顯著分別,包括未婚母親的孩子(除了鰥夫的家庭 之外,p. 957)。豐富的文獻均顯示未婚母親的孩子最不利, 但 Rosenfeld 的分析結果卻顯示同性家庭孩子和未婚母親孩子沒有統計上顯著分別,是 數據可靠性的一個疑點。其次,Allen 發覺 Rosenfeld 數據的 effect size 頗大, 但卻測不出統計顯著差異。當他計算數據的 odd ratio,便發覺數據顯示異性婚姻家庭 的孩子比同性家庭的孩子多 15%更可能正常發展,雖然這並不是一個顯著分別,但其 95% confidence interval 的差異範圍由-10%到 47%。換言之,即使兩者間的差異大到接近 50%,是依然會測不出統計顯著差異的(p. 958)。 有見及此,Allen 重新評估整項數據。他指出,為了減少孩子被評估的經驗並非來自被評 估當時的家庭的量度錯誤,以及提高孩子成長環境的穩定性,Rosenfeld 加設了兩個限 制。第一,只計算孩子是戶主的親生孩子,換言之,所有繼養及領養的孩子均被排除在 樣本以外;第二,只計算在過去5 年內與家長同住於同一處所而沒有搬遷的孩子。可是, 一方面這些設限切斷了不同家庭模式對血緣關係和住戶不穩定性的影響關係,另一方面, 亦使樣本數量大幅減少超過一半,研究結果因樣本數量過少而欠缺統計效力。因此, Allen 將這些被排除的樣本重新加入評估,再控制了個人及家庭SES 因素,分析數據後 發現,其實異性婚姻家庭的孩子比同性家庭孩子多 35%更可能正常發展, 顯著差異達到 1%水平(p<.01, pp. 959-960)。 ============================================================================= 相同的樣本,在不像Rosenfeld 那樣排除超過一半以上的樣本數 可以達到不同的結果,同性家庭的孩子和異性家庭的孩子是有差異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226.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5476744.A.FC6.html

10/03 15:04, , 1F
。。。 已經好幾天了吧 我有點累了
10/03 15:04, 1F

10/03 15:04, , 2F
今天就不噓你了
10/03 15:04, 2F
我說過我會把事情搞懂的 ※ 編輯: startwinkle (220.133.226.179), 10/03/2016 15:10:19

10/03 15:12, , 3F
煩不煩? 無聊透頂
10/03 15:12, 3F
要嗆麻煩嗆47J和paladada這兩位,是他們一直再催的哦 ※ 編輯: startwinkle (220.133.226.179), 10/03/2016 15:13:21

10/03 15:41, , 4F
可笑 你只是照抄某部落格的錯誤文章而已
10/03 15:41, 4F

10/03 15:46, , 5F
"沒有比較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的家庭"?首先Rosenfeld的報
10/03 15:46, 5F

10/03 15:47, , 6F
告上有男同家庭與女同家庭,而且就算沒分,這兩個都是同
10/03 15:47, 6F

10/03 15:47, , 7F
性戀啊,你照抄而來的那些中文句子來源就很有問題
10/03 15:47, 7F
笑死人了,自己抄某部落格,還有臉說別人是抄錯誤的文章 我可以給你那份打臉Rosenfeld 的論文,我們從原文來看看哪裡有錯誤好了 他還特別發表在Rosenfeld之前發表的學術期刊上,讓曾經看過Rosenfeld 的讀者能檢視 https://goo.gl/AB5AFN ※ 編輯: startwinkle (220.133.226.179), 10/03/2016 15:59:32

10/03 15:56, , 8F
那取自你的本文耶 你要不要看你自己抄了什麼爛東西
10/03 15:56, 8F

10/03 15:57, , 9F
你那Allen的樣本只有男同423和女同969耶 樣本少到可笑
10/03 15:57, 9F

10/03 15:57, , 10F
你的本事就是只會抄你那基督教團體護家盟圈圈的文章啦
10/03 15:57, 10F

10/03 15:57, , 11F
startwinkle是被西哲版主認證的無邏輯之人 哲學無賴
10/03 15:57, 11F
要說樣本數規模,這篇重做Rosenfeld研究的樣本數是他的兩倍以上耶 把他刪除的超過一半以上的樣本都找回來做了 ※ 編輯: startwinkle (220.133.226.179), 10/03/2016 16:01:49

10/03 16:03, , 12F
Rosenfeld沒有刪除樣本啦 什麼刪除只是你抄自你護家盟文
10/03 16:03, 12F

10/03 16:04, , 13F
章的啦 還有你的樣本只有423和989份啦 少得可憐啦
10/03 16:04, 13F

10/03 16:04, , 14F
你那Allen的樣本只有男同423和女同969耶 樣本少到可笑
10/03 16:04, 14F
我都舉出原論文給你耶,還要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硬要說別人的說詞不可信 有沒有刪檢查一下就知道了,甚至Rosenfeld本人的回應都承認他自己的刪樣本 為啥你會覺得像你這樣無理取鬧,拼命番別人就會聽你的?

10/03 16:04, , 15F
國外有評論啦 你的Allen 論文毫無價值啦
10/03 16:04, 15F

10/03 16:05, , 16F
2006年該年齡段加拿大高中畢業率是89% 不是Allen說的69%
10/03 16:05, 16F

10/03 16:06, , 17F
20%跑到哪去了
10/03 16:06, 17F
舉證一下國外哪篇說17-22歲的年齡段,高中畢業率是89%? 加拿大統計局的人口普查報表沒有分出17-22歲,而是15-19,20-24這區間 ※ 編輯: startwinkle (220.133.226.179), 10/03/2016 16:09:54

10/03 16:11, , 18F
國外的評論是指2006年加拿大25~34歲的高中畢業率是89%啦
10/03 16:11, 18F

10/03 16:12, , 19F
Allen的資料只有69% 相差的20%跑哪去了
10/03 16:12, 19F

10/03 16:16, , 20F
還有不少同性戀就是在學校被如你這種恐同霸凌而休學
10/03 16:16, 20F

10/03 16:17, , 21F
然後怪給家庭?國外指出你Allen的錯誤很多耶
10/03 16:17, 21F

10/03 16:18, , 22F
Allen被評為有性別刻版印象耶 他硬要分男女 他指出別人的
10/03 16:18, 22F

10/03 16:18, , 23F
錯誤反而曝露他自己的最大偏見及錯誤
10/03 16:18, 23F

10/03 16:30, , 24F
又是你 洗文章數?
10/03 16:30, 24F

10/03 16:33, , 25F
基督教就是因為你這種人才會被黑
10/03 16:33, 25F

10/03 16:38, , 26F
Allen最大笑點是他引用的證據之一是Modern Family電視劇
10/03 16:38, 26F

10/03 16:38, , 27F
被評為垃圾論文
10/03 16:38, 27F

10/03 18:57, , 28F
結果不篩選其它因素後,變相成無法分析原因,基本上
10/03 18:57, 28F

10/03 20:20, , 29F
Rosenfeld其實有認真回應Allen的批評,可以參考全文
10/03 20:20, 29F

10/03 20:21, , 30F
goo.gl/0px9U9
10/03 20:21, 30F

10/03 20:21, , 31F
10/03 20:21, 31F

10/03 20:29, , 32F
星閃有機會可以先讀一下,Allen批評的點他都有解釋
10/03 20:29, 32F

10/03 20:47, , 33F
每日任務 1/1
10/03 20:47, 33F

10/03 20:49, , 34F
哦所以星閃還是打算拿這篇破論文反領養嗎?
10/03 20:49, 34F

10/03 21:17, , 35F
"你"認為不會太早,"你"認為合理. "我"認為不合理啊
10/03 21:17, 35F

10/03 21:22, , 36F
17歲開始畢業,就是有人17~19歲只還沒畢業.被當成畢不了業
10/03 21:22, 36F

10/03 21:26, , 37F
做研究應該嚴謹,只要年齡選20~22歲就可避開此爭議,
10/03 21:26, 37F

10/03 21:27, , 38F
還是因為這樣一來樣本數會太少?
10/03 21:27, 38F

10/03 21:30, , 39F
總之選17-22年齡區間,因這年齡畢業率還變動,統計有瑕疵
10/03 21:30, 39F

10/03 22:09, , 40F
所以你搞懂douglas那篇無法證明同志不該領養沒?
10/03 22:09, 40F

10/03 22:33, , 41F
其實任何社會研究都不可能, 證明不該領養....
10/03 22:33, 41F

10/03 22:37, , 42F
單親家庭表現平均比雙親不好,能以此禁止單親家庭嗎?
10/03 22:37, 42F

10/03 22:38, , 43F
要是大家庭表現的比雙親家庭好, 要強制大家庭嗎?
10/03 22:38, 43F

10/03 22:38, , 44F
Rosenfeld 還有其它類似研究, 其實是要反駁那種 同性
10/03 22:38, 44F

10/03 22:39, , 45F
家庭會很不好的刻板印象. 結果這些護家XX, 把這改成非
10/03 22:39, 45F

10/03 22:39, , 46F
得要與異性一樣好, 才得以領養似的。
10/03 22:39, 46F

10/03 22:49, , 47F
https://goo.gl/RyHIlx 要看領養研究, 看這就夠囉。
10/03 22:49, 47F
文章代碼(AID): #1NyVq8_6 (Gossip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3 之 65 篇):
文章代碼(AID): #1NyVq8_6 (Goss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