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好享退值得投資嗎?

看板Fund作者 (pupu)時間4年前 (2019/07/07 00:57), 4年前編輯推噓17(18147)
留言66則, 11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 引述《philistine (準了,然後呢?)》之銘言: : 基富通好享退商品內容已經出來了 : https://www.fundrich.com.tw/event/retirement/ : 手續費 0 : 經理費大致上 保守型0.3%-0.25%左右 : 穩健型0.4%左右 : 成長型0.5%左右 : 保管費0.13~0.14% : 看起來都是組合型基金,買別家的基金或ETF : 請問值得投資嗎? 說真的 如果以 投信發行基金時的 行銷網站來說 這次真的是我看過最爛的了 當然可能是因為沒有固度目標主題 所以沒啥可以嘴的XD 這三家公司 九檔基金好壞我不評論 小弟針對 這次退休方案主要投資 基金、ETF來發表個人想法 因為之前參加野村 投資農場 的商品時,持有類似基金所以有稍為研究過 首先 這類基金所持有基金,是屬於機構級別的基金,費用率遠比一般消費者買的都低 我查了幾個PIMCO 的幾檔債券型基金,機構級別大約是0.66%,一般人買的是1.3% 而海外ETF費用率更低 應該是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 所以剝兩層皮的問題 並沒有大家所想的嚴重 再來 站在投信公司角度 台灣基金規模普遍不大,如果以全球範圍投資來說會碰到研究成本過高跟交易成本過高 的問題,如果單純研究特定市場後,買入相關基金、ETF反而便宜很多 另外如果是債券類標的來說,債券交易單位比較大,基金規模不大會很拿分散買入 如果碰到少量贖回、買入 反而是個問題,這部直接買入基金、ETF反而容易很多 小弟在研究台股的債券ETF時其實也有發現類似狀況 其中最熱門的美債是 指數如果有300檔 就買滿300檔,完全跟蹤沒有問題 但是其他一些比較小型的ETF 可能100檔 就只會買入30檔,會有跟蹤偏離的問題 然後說一下 雖然研究成本是算在經理費中,但是交易成本就是直接扣淨值喔 我相信經理人也會知道 他的投資績效會被其他基金/ETF 吃一手 為了自己基金的績效,他們會自己衡量取捨的 至於 自己購買海外ETF的方式來存退休金呢? 我所知道的兩種方法 1.複委託 這方法有台灣政府的保障,但手續費較高 這部分小弟沒玩過所以不太確定 但我聽到的是,跟股票/期貨交易手續費一樣 是可以跟券商談折扣的,所以真實的價格我不清楚 印象中在股板有人分享過 可以壓在1%以下 2.海外券商 這方法主要風險在於台灣政府是不做任何背書的 出事情請自己解決,說人家交易所很大很大不會有問題? 可以去查查 馬多夫騙局 ,人家可是一路詐騙做到那斯達克主席.... 撇開上述風險問題 交易成本主要在於 資金的匯出匯入 匯出會有銀行的電匯手續費 這部分費用是固定的 領回又會有一筆費用,透過類似信用卡機制領回的方法我沒研究過 因為之前first...那家在FB廣告打很大 google了一下 匯回資金 一次25美金 恩上面兩種方法,只要資本夠大,交易成本就可以下降 定期定額給五千 一萬的這種? 算了吧 玩不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218.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Fund/M.1562432224.A.C65.html ※ 編輯: pupuliao (111.240.218.19 臺灣), 07/07/2019 01:00:06 ※ 編輯: pupuliao (111.240.218.19 臺灣), 07/07/2019 01:30:29

07/07 01:36, 4年前 , 1F
錯字連篇
07/07 01:36, 1F
修了一下....如果還有錯麻煩告知OTZ 小弟中文能力薄弱 ※ 編輯: pupuliao (111.240.218.19 臺灣), 07/07/2019 01:50:47

07/07 01:48, 4年前 , 2F
推分享!
07/07 01:48, 2F
※ 編輯: pupuliao (111.240.218.19 臺灣), 07/07/2019 01:55:48

07/07 08:02, 4年前 , 3F
FT匯出海外銀行費用是50美金
07/07 08:02, 3F

07/07 08:04, 4年前 , 4F
複委託有低消,沒談就是表定價,比如富邦是39.9美金
07/07 08:04, 4F

07/07 08:05, 4年前 , 5F
本夠大才有辦法無視這些一操作就先損1千多元的玩法
07/07 08:05, 5F

07/07 08:52, 4年前 , 6F
大昌複委託15鎂,一年一投9萬的話
07/07 08:52, 6F

07/07 08:53, 4年前 , 7F
大概0.5%的手續費外加0.09的內扣
07/07 08:53, 7F

07/07 08:54, 4年前 , 8F
總成本0.6%上下,用這個來跟好享退方案比較
07/07 08:54, 8F

07/07 08:55, 4年前 , 9F
這是計算過的VT成本
07/07 08:55, 9F

07/07 08:56, 4年前 , 10F
如果是AOA系列的話就是0.5%複委託手續費加0.25%內扣
07/07 08:56, 10F

07/07 09:02, 4年前 , 11F
我還是覺得指數EFT比較適合長期投入
07/07 09:02, 11F

07/07 09:03, 4年前 , 12F
因為基金投入標的的比例都比較清楚
07/07 09:03, 12F

07/07 09:03, 4年前 , 13F
主動基金真的就是看經理人的自由心證跟功力了
07/07 09:03, 13F

07/07 09:14, 4年前 , 14F
這個本來就是要長期投入比較 都寫退休了
07/07 09:14, 14F

07/07 09:15, 4年前 , 15F
群益那張表也是滿誠實的 年化還輸全球股
07/07 09:15, 15F

07/07 09:16, 4年前 , 16F
感覺複委託開一開都比較贏?
07/07 09:16, 16F

07/07 10:17, 4年前 , 17F
把每個月扣款 改成每年扣一次 這總算法並不公平阿
07/07 10:17, 17F

07/07 10:17, 4年前 , 18F
另外群益是有它配債券有較高的抗風險能力
07/07 10:17, 18F

07/07 10:18, 4年前 , 19F
但有犧牲一部分獲利沒錯
07/07 10:18, 19F

07/07 16:08, 4年前 , 20F
配一點債券報酬長期是比較正確的
07/07 16:08, 20F

07/07 16:09, 4年前 , 21F
我自己是複委託VT然後搭配國內的0050+美債+高利活存來配置
07/07 16:09, 21F

07/08 08:40, 4年前 , 22F
綠角大今天有說明文章了,大家可以參考
07/08 08:40, 22F

07/08 08:42, 4年前 , 23F
本質竟然是低內坑組合基金去買高內扣基金
07/08 08:42, 23F

07/08 10:27, 4年前 , 24F
如果不懂複委託、ETF是什麼,只會定存、基金定期定額的人
07/08 10:27, 24F

07/08 10:28, 4年前 , 25F
來說,那這個是不是比較值得投資
07/08 10:28, 25F

07/08 10:57, 4年前 , 26F
我只能說 我會買 再看狀況是 加碼 還是減碼
07/08 10:57, 26F

07/08 10:57, 4年前 , 27F
如果什麼都不懂,我覺得 光是降低 內扣費用 我就OK了
07/08 10:57, 27F

07/08 10:59, 4年前 , 28F
不過我習慣是 先丟一些錢進去驗證好壞
07/08 10:59, 28F

07/08 10:59, 4年前 , 29F
有沒有丟錢 感受差很多
07/08 10:59, 29F

07/08 12:02, 4年前 , 30F
問題是你直接買基金還比用好享退方案買還便宜呀...
07/08 12:02, 30F

07/08 12:05, 4年前 , 31F
好享退是你要付出管理費跟保管費給那三家經理人,他們再
07/08 12:05, 31F

07/08 12:05, 4年前 , 32F
來幫你選擇還是要高內扣的基金跟ETF來管理一頭牛剝兩層皮
07/08 12:05, 32F

07/08 12:05, 4年前 , 33F
,自己考慮看看囉
07/08 12:05, 33F
我有去看綠角的文章了 我認為他那篇文章十分不負責任,甚至喊出2%以上的恐怖數字 因為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是購買高內扣的基金與ETF 我認為他的文章 根本只是在擁護自己ETF教派而已 海外基金/ETF 在前面我有說過了有低內扣費用的機構級基金 台灣部分 也有類似的P級基金 或是 直接購買ETF 綠角這種 光看到是購買基金 就說 會去購買高內扣的基金的論點 我都看不到證據在哪 我只會說 從公開說明書來看 他是屬於 全球平衡型基金 那理論上投資比重台股不會太高,其相關內扣費用等上市後一兩個月 自然可以查的到 基金經理人購買高 內扣的基金 對自己並沒有任何益處 提高基金規模才有 ※ 編輯: pupuliao (220.134.112.90 臺灣), 07/08/2019 12:31:44

07/08 12:22, 4年前 , 34F
前陣子剛笑過連結0050的基金 想不到又來一個
07/08 12:22, 34F

07/08 12:32, 4年前 , 35F
0050是因為台灣買得到阿 說得好像 買海外ETF也有相同低
07/08 12:32, 35F

07/08 12:32, 4年前 , 36F
門檻
07/08 12:32, 36F

07/08 12:42, 4年前 , 37F
另外這對我來說 只是在我十幾檔投資項目中 再增加一檔
07/08 12:42, 37F

07/08 12:43, 4年前 , 38F
而已 狀況不對再退掉就好
07/08 12:43, 38F

07/08 13:27, 4年前 , 39F
重點在又被扒兩次皮 還要存退休金? 根本不適合
07/08 13:27, 39F

07/08 13:28, 4年前 , 40F
而且很多裡面也不是買海外ETF,基金居多
07/08 13:28, 40F

07/08 13:28, 4年前 , 41F
應該說大家原本的期待是好享退是推出一些比市面上基金費
07/08 13:28, 41F

07/08 13:28, 4年前 , 42F
用低於30%-50%的基金產品,結果事與願違~
07/08 13:28, 42F

07/08 13:30, 4年前 , 43F
例如AOA系列也是組合式基金但是不再收取費用
07/08 13:30, 43F
AOA是指這檔嗎? iShares核心積極配置ETF 我看他母基金 還是有內扣費用啊? 還是我找錯了? 或是如果持有同公司子基金/ETF時那部分不收?我看過幾檔基金是這樣的 我不否認這次的退休基金 有扒兩成皮的問題,原因我前面也有寫 單然 有能力自己購買海外ETF的人 那確實沒啥必要 但就像我這種資金不大,搞不起複委託,不敢開海外券商的人來說 我會選擇測試這種基金 ※ 編輯: pupuliao (220.134.112.90 臺灣), 07/08/2019 14:07:52

07/08 14:02, 4年前 , 44F
綠角説的2%或許是不到,但剝兩層皮是正確的,而且主動
07/08 14:02, 44F

07/08 14:02, 4年前 , 45F
基金跟被動ETF的績效也可能天差地遠
07/08 14:02, 45F

07/08 14:03, 4年前 , 46F
可惜國內要定期定額類似VT或AOA的商品真的找不到適合的
07/08 14:03, 46F

07/08 14:08, 4年前 , 47F
一個是資金規模差異,另一個是這行業是要慢慢競爭進步的
07/08 14:08, 47F

07/08 14:08, 4年前 , 48F
這幾年不論是基金還是ETF的管理費都有再下降趨勢了
07/08 14:08, 48F

07/08 14:09, 4年前 , 49F
當然大多都有附帶條件 基金就是持有時間 ETF是規模
07/08 14:09, 49F

07/08 14:19, 4年前 , 50F
還是希望國內金融業者可以繼續進步,這才是投資人的福氣
07/08 14:19, 50F

07/08 14:20, 4年前 , 51F
AOA是母基金然後收取0.25%子基金費用,母基金本身不收取費
07/08 14:20, 51F

07/08 14:20, 4年前 , 52F
07/08 14:20, 52F

07/08 14:31, 4年前 , 53F
另外可以比較看看富邦奈米投跟好享退的費用
07/08 14:31, 53F

07/08 14:32, 4年前 , 54F
富邦奈米投1%目前打6折0.6%投資愛爾蘭ETF,總費用大概0.6+0
07/08 14:32, 54F

07/08 14:32, 4年前 , 55F
.2-0.3
07/08 14:32, 55F

07/08 14:33, 4年前 , 56F
好享退就是0.5以上+子基金費用,絕對超過富邦奈米投吧
07/08 14:33, 56F

07/08 14:36, 4年前 , 57F
用基金的費用去購買ETF組合投資就失去了投資ETF低內扣的意
07/08 14:36, 57F

07/08 14:36, 4年前 , 58F
義了
07/08 14:36, 58F

07/08 14:58, 4年前 , 59F
好壞就要看 最後群益還是國泰 是要買哪些基金/ETF
07/08 14:58, 59F

07/08 14:58, 4年前 , 60F
反正現在各家投信也有類似方案
07/08 14:58, 60F

07/08 15:03, 4年前 , 61F
不過AOA 子基金費用率遠低於母基金的0.25% ,ishare
07/08 15:03, 61F

07/08 15:03, 4年前 , 62F
還滿聰明的
07/08 15:03, 62F

07/08 15:08, 4年前 , 63F
AOA系列乍看之下比領航系列收費高,但是每年會再平衡2次,
07/08 15:08, 63F

07/08 15:08, 4年前 , 64F
也算值得了
07/08 15:08, 64F

07/12 10:40, 4年前 , 65F
第1次看到FT廣告,以為是第一金旗下的券商
07/12 10:40, 65F

09/07 23:08, 4年前 , 66F
問一下不是P類型只要0.5/0.4/0.3嗎?
09/07 23:08, 66F
文章代碼(AID): #1T8DBWnb (Fun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8DBWnb (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