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奇幻作品中的戰爭呈現:

看板Fantasy作者 (真田昌幸/銀色幽光)時間13年前 (2010/12/01 00:44), 編輯推噓4(4016)
留言2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承上文: 四、設計:狄佛殲滅戰(改) 4-1場景:大致按照原作設定,我稍微修改了一下圖:               http://0rz.tw/sT5HN 在高處開了岩石間的細縫、城堡上方加了鐘乳石等等、箭頭是攻擊軍的推進方向, 稍後會再提細節。先把場景畫出來後可以規劃出更精密的戰場和戰略。 4-2 兵種設定 攻擊軍:杜堊登軍:300名黑暗精靈+1000名地精奴隸兵;直接參戰:諾梵、狄寧、銳森、劄克 家徽:八腳拿劍的蜘蛛 奴隸兵:   被買下來的地精侏儒,穿著粗皮襖、麻布衣,帶著彎帽,一人配了一面木頭酒桶蓋盾牌、帶著編號的皮項圈,腳上戴著只有在進攻前會打開的鐵質腳銬;   每9名由一個較兇惡的地精奴隸兵長看管,管理方式為手中的皮鞭、幾塊酸乳酪和用來集合的哨子;   秘密行軍的時每個奴隸兵都要咬住一塊木頭以避免發出的聲音。(人數1000) 杜堊登輕步兵:   黑暗精靈的地面部隊,以祕銀鎖子甲包裹著胸口避免致命傷、其餘部份以黑色的皮甲為主,從皮面罩、雕紋手套和長度及小腿的長斗蓬都是黑色。   祕銀雙刀左右藏入斗篷避免反光,小腿則以皮鞘藏著一把祕銀匕首。   雕紋皮靴的底材取自蜥蜴腳底的厚肉墊,彷彿整支部隊都走在死寂的陰影中一般。(人數175) 杜堊登弓箭手:   和步兵類似,但拿的是弓箭。另外有一條穿過胸前的皮袋掛著身後斗篷下的箭袋,匕首是近戰時的貼身武器。(人數75) 杜堊登騎士隊:   蜥蜴騎士,穿著和步兵類似,但沒有披風,用來阻擋鎖甲光芒的是用蜥蜴皮製成的皮背心。   背後斜插兩柄祕銀標槍和箭袋,左腰配備有騎射的短弓,右腰繫著暗色皮鞭。   騎士可以在洞壁上跳躍、奔跑、翻滾或者倒掉在洞頂爬行卻不發出太大的聲音,(人數30) 杜堊登法術師:   祕銀鎖甲包含在厚重的祭袍之下,從頭頂的兜帽緣、胸前、各處折縫到寬大的衣袖袖口都以複雜而華麗的魔紋佈置出增強能量和抵抗外來法術的結界。   左右手各戴著巨大的精金手環,沒有拿法帳,也不需要匕首或者多餘的東西。(人數20) 杜堊登暗殺隊:   特殊部隊,連身暗色皮甲取代祕銀鎖甲,雖然也有黑面罩和藏匕首的皮靴,卻沒有披風斗篷等裝備。   暗色手套上方的短臂以金屬箍固定著鋒利的金屬爪;   緊繃的皮束帶在腹部三度交叉後依序打上三個暗色扣環,繫著左右共六把銀製飛刀,另外配備垂直起降時可能用到的銀質鎖鏈。   腰間掛著一些煙霧彈、魔石、粉末等物品;對一般門板厚度的牆壁或障礙物可以直接用手劃結界後穿越,再厚的就只能開鎖了。   隊員從不交談,隊長有權直接殺死任務中發出聲音的人。人數不明 (5個以內)。 主手武器一律上劇毒,副手武器在必要時附加黑魔法,在刺進敵人的身體後自動燃燒出黑色的火焰。 隊長級以上的黑暗精靈會有解藥,如果被自己或敵人的武器劃傷,隊長會依情況決定是否給解藥。 ===================================== 守城軍:狄佛軍:400名黑暗精靈;直接參戰:狄佛主母 家徽:石像鬼 狄佛守衛:   和杜堊登地面步兵一樣穿著祕銀鎖甲,但由於是守衛城牆,不需要掩蔽用的斗蓬;   背後掛著圓形而被銘刻的盾牌,盾心有迪佛家族青面獠牙的石像鬼。 狄佛弓箭手:   和狄佛守衛類似,但背後側掛的是箭袋。 狄佛禁衛軍:   狄佛家族負責守衛聖殿的精英部隊,和杜堊登的暗殺隊身形類似,但臉部戴的不是面罩,而是兜帽下的是金屬面具。   連身鎖子甲外,罩上祕銀與精金製成的合金胸甲,可以擋住法術或者銳器的攻擊,主要武器為祕銀長槍;   禁衛軍專職負責神殿與主母的安全,因此不會被引開。 守衛蜘蛛:   巨大而倒吊在洞頂的蜘蛛,全身長滿了岩石般的硬甲,巨大的蠻力可以撞倒石牆,銳利的口器可以剪入祕銀,而尾部的絲可以佈置出鋼索般堅韌的黏網、支撐住整頭蜘蛛的重量,也可以用來緊急封鎖防線上的缺口。   以上這些看起來好像很複雜,實際上是處理複雜東西最簡單的方式。先把雙方參戰的數量、概況和兵種等列出來,除了平常的資料收集,多問問自己「有什麼」、「為什麼」、「像什麼」,資料越詳細越好,雖然這些資料不見得會全部被用進小說內文,但有了這些設定,作者可以清楚決定什麼人該長得什麼樣子。   寫作中可以隨時回頭查。因為完成作品需要很久的時間,意到筆隨的作者很難能記住每一個細節,如此篇幅一長就會出矛盾。   這些資料並非一成不變,作者也無須先入為主,當需要改變或者有新靈感時可以回頭修改或加入新的。   例如,作者寫第三章時想讓弓箭手改穿鎧甲,回頭一看是皮甲,至少也能知道第三章之前的皮甲全部都要換。   之後要修正也比只憑腦中印象要更快、更準。   而比起事前什麼也沒做、邊寫邊找資料、寫後之後再來地毯式檢查,其實這真的是最省時省力的方式。   順便一提,從遊戲設計的理念來看,在設定好兵種資料後可以稍微修改或精緻化,而把兵種變成某的新的英雄或小王,反之,也可以從既存的英雄角色去構思新的兵種。如此,人物靈感得便得以和兵種資料同步擴充。   兵種大致設定完了,來部署一下雙方的戰略吧! 4-3戰略:   按照時間順序寫下戰場大致發生何事:   (以下的編號僅代表先後順序,並無太大意義) 1.先導的弓箭手射殺橋頭的狄佛哨兵後,諾梵、銳森率領步兵隊、弓箭隊和奴隸兵抵達橋樑前列隊完畢;弓箭手從橋面上對射殺尖叫蕈。 2.狄佛哨兵從城牆上對橋頭哨例行打信號卻沒人回應,隨即回報狀況並進入警戒狀態,關閉城門。 3.杜堊登軍穿越尖叫蕈區並聽見城門關閉的聲音,得知城牆已進入戒備。  打開奴隸兵的腳銬、武器上毒,對士兵發表簡短的鼓舞演說,隨後下達攻擊命令。 4.奴隸兵在進入弓箭射程後舉盾、以盾牆的姿態推進,陸續有人踩到防禦符文而發生爆炸而一度打亂陣線,不久後推到城牆正下方。  盾牆之後的杜堊登弓箭手射擊並試圖壓制城牆上的狄佛射手,但此時城牆上的射手眾多,且處於高姿態、受城牆保護,使杜堊登軍地面部隊不敢貿然登牆,於是,依照計劃發出信號。 5.由狄寧所率領的蜥蜴騎士隊從洞頂的細縫中持續俯瞰戰場,見到信號亮起,從上方細縫中鑽出,並以騎射弓由高處射殺城牆上沒有掩蔽物的狄佛射手,也有幾人在中箭後連人帶蜥蜴跌落,而狄寧見敵軍密集,用法術爆破城牆上方的鐘乳石,使其重重落下並壓扁了大量的敵人、成功壓制住城牆;  地面部隊便趁此機會以繩索登上城牆並和陸續上城的狄佛守衛進入白刃戰。 6.趁混亂,由地下河道侵入下層的暗殺小隊,在劄克帶領下開始行動,目標為攻取上層的聖殿、殺死主母或至少癱瘓住狄佛的指揮系統。  他們以極快的速度經過花園、長廊並在抵達上層後與狄佛禁衛軍爆發衝突。禁衛軍中還包含兩隻大蜘蛛。 7.當城牆逐漸取得控制後,狄寧的蜥蜴隊爬過洞頂、繞到城後側截殺部分想從後門逃走的狄佛家族,並和防守後城門的蜘蛛與弓箭手爆發衝突,有些騎士被黏住或落入網中。  由於聖殿受到攻擊,狄佛祖母召喚後門的蜘蛛前往聖殿,使狄寧的騎士隊在蜘蛛離去後成功封鎖住後門。 8.暗殺小隊在更多士兵抵達之前成功殺死狄佛主母,使狄佛軍陷入絕望和混亂。  後門的狄寧與前門的諾梵哥哥在城中見面,就在兩人要交談時,突然有一名狄佛士兵舉劍衝向諾梵,諾梵舉劍要擋,背後的狄寧卻捕了一刀背刺,讓諾梵在劇痛後被士兵劈中的前額,他倒下後,背後的狄寧一併殺了士兵,並宣稱諾梵戰死。 9.劄克在刺殺主母時發現主母好像特別保護聖殿中的大鏡子,在下令搜索房間時察覺大鏡子後面有裝滿孩子的密室;  劄克不忍動手,此時剛殺完兄長的狄寧從樓下上來撞見,劄克只能在下令動手後快步離開,並在神殿樓下發現諾梵的屍體;  致命的是前額的刀傷沒錯,但血的顏色卻不太對,把屍體翻過來才看到背後還有個孔,他短暫愣了幾秒後,並沒有再回頭和已經站到自己身後的狄寧做任何眼神接觸。  (平鋪直敘寫就可以了) 4-4運鏡:   運鏡時考慮每個小節的結合處,任何一支飛過戰場的箭都可以拿來做空間遞移,某個人想到了什麼或問了什麼也可以用來跳,為了聚焦,4-4我們集中在戰場的運鏡。 A先導部隊射殺哨兵後在橋頭前列隊完畢、弓箭手射殺尖叫蕈。  (諾梵看見了城牆上傳來識別用的信號......(鏡頭移到城牆上)) A狄佛哨兵發現橋頭失聯並回報異狀、關閉城門。  (讓杜堊登軍聽見城門關閉的聲音(鏡頭移回攻擊軍)) A杜堊登軍打開奴隸兵的腳銬、武器上毒,對士兵發表簡短的鼓舞演說並展開攻擊。  (鏡頭拉起、拍到整支軍隊朝雷區後的城門前進......) A部隊在挺過雷區後抵達城門下,由於遭到猛烈射擊而發出信號。  (原本已經瞄準諾梵的狄佛弓箭手突然被一支從高處射下來的箭殺死,抬頭一看、看見上方洞頂......(鏡頭往上)) A射箭的是高處倒立射箭的蜥蜴騎士隊,狄寧用法術爆破城牆上方的鐘乳石並壓扁城牆守軍,(鐘乳石落下、鏡頭向下)  地面部隊便趁此機會以繩索登上城牆並和陸續上城的狄佛守衛進入白刃戰。  (狄寧看見後領帶領騎士隊繼續越過洞頂往後門前進) A (白刃戰的殺聲與叫聲穿越地面、傳到地下),暗殺小隊由下水道中出現,並在劄克帶領下抵達上層,接著與狄佛禁衛軍和大蜘蛛爆發衝突。  (狄佛祖母緊急召喚後門的蜘蛛回防、鏡頭移到後門) A狄寧騎士隊在蜘蛛離去後成功封鎖住後門  (並見到狄佛主母從高處聖殿窗口摔下來,與窗口的劄克四目相接,士兵歡聲雷動) A士兵歡聲中,後門的狄寧與前門的諾梵哥哥在城中見面,狄寧找到了機會殺死諾梵。  (殺死後抬頭看聖殿頂...鏡頭向上) A劄克發現裝滿孩子的密室不忍動手,和從樓下上來的狄寧撞見,劄克只能在下令動手後快步離開  (下樓之後...) A劄克發現諾梵的屍體並猜到是狄寧殺的,沒有再和身後的狄寧做任何眼神接觸。   還有,注意,戰場每個角落是「同時」在動的,所以在「依序」陳述各個角落的進度時,也要透過戰場的現象來告訴讀者其他角落也在動。   例如,從下水道一路往上、穿越長廊、中庭到爬上聖殿的過程中,劄克除了在下水道裡聽見殺聲,穿越走廊時可能見到許多狄佛士兵匆匆忙忙前往城牆支援,經過中庭時看見中箭的蜥蜴摔下來壓垮中庭的雕像,爬上天台準備攻擊聖殿的時候看見後頭城牆外,遙遠石壁上有幾十隻蜥蜴正往下俯衝準備攻擊後門。   這些敘述被安插在段落裡可以強化整個戰場發展的同步性,避免一組人馬一直衝,但其餘的事物彷彿被忘掉或都被凍結了。   這其實就是為什麼一開始要畫圖,還要花時間寫戰略的原因,這能確保作者很清楚戰場任何一個角落和整體的時間先後和關聯性。 4-5定位:   這場戰爭中希望傳達的是杜堊登的軍事力量和戰爭模式,同時,要呈現出諾梵與狄寧間的關係、劄克的冷面心善。   原作中並沒有提到狄寧為什麼要殺諾梵,我指的是真正夠強的動機;以下也只是我自己的假設:   諾梵在統率方面比狄寧突出許多,狄寧看不慣也不認同諾梵的領導,但明白要在他死後自己才能在杜堊登家族中出頭天。那麼,要讓讀者看見諾梵的統率、狄寧與諾梵的不同和他對諾梵的恨,才能讓刺殺看起來合情合理。   諾梵在軍隊進攻前對黑暗精靈和奴隸兵發表演說,這場演說必須簡短有力才能讓讀者認同,同時對兩個階級的態度也要能證明,諾梵能用來命令部署或奴隸的不只是刀劍和恐懼。   對黑暗精靈從家族榮耀鼓舞,對奴隸用獎賞來勸說展現將才; 例如:他遙指著城牆後的神殿頂層對黑暗精靈說:「在這座堡壘之上,狄佛家族的鄙視與輕敵,將幫助我們的每一個人,為杜堊登的家族史寫下新的傳說。」, 在下令解開奴隸兵腳銬的同時,下令一人發一塊乳酪,並對奴隸說:「這片城牆之後,有更多的乳酪和自由;回頭只有死亡,但超越恐懼者卻能擁有它!」   狄寧可能在高處的岩縫間看見底下士兵和奴隸熱烈鼓譟,從表情和他吐在洞壁上的口水,以及當他在進城時和兄長的對話語氣來表達不屑。   「我們勝利了!兄弟!」「那是你的勝利。」   而劄克的冷面心善,除了說不忍心殺嬰兒外還可以表現在其他的地方,例如,當劄克上到中庭時可能和被嚇壞的小女孩四目相接,卻制止身邊已經拿出飛刀的隊員;看見垂死抽蓄的蜘蛛沒有刺下最後一刀,甚至,在狄佛主母被跌出窗口時伸手去拉,都可以看出寂靜當中的仁慈,不需要對白或者直述,但效果更好。   而很多動作上的特徵和細節真的只能透過更多觀察和紀錄才能提升。 4-6總結:   戰爭場面是奇幻作品中的重要元素,本篇中分享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戰爭呈現的技巧和心得。後半段的引用和比較並非忽略了原作「從無到有」的難度,只是拿來當做對照的例子。 五、額外的補充: 5-1.我寫完之後才發現我的杜堊登法術師在等便當XD,這是我的疏忽啦,但不想改了、意思到了就好:P 5-2.戰爭中的強弱:   黑暗精靈中有很大的缺點在於過度使用主動說明。   強弱、因果最好是讓讀者自己來判斷,作者可以暗示,但不宜直說。   一切要看的合情合理,就是前因、現象、後果;   5-2-0 戰前預測:     不宜讓作者直接說,就算作者真的非直說不可,也丟給某個「人」來說,例如看著天象的大法師、交談的村民、把開會時叫住將軍的參謀官等等;     很多兵法書中有很多、很精采且可以直接拿來用的資料,我的網誌裡有幾本我自己重新解說過的兵法書可以參考。 5-2-1 戰場景況:     不宜直接說「某方就快要贏了」,想個很簡單的問題:電影當中,幾乎沒有旁白在直接告訴觀眾說哪邊優勢,因為這樣很煞風景,而且有很多技巧更加實用;     例如:從士兵互打的次數、描述程度,直接挑部戰爭片就能看見這樣的安排        從士兵交火時的火力強度,例如A軍射了一陣亂箭後被B方巨砲轟炸,觀眾能感覺到強弱之分 (除非鏡頭特別又去拍A軍人山人海、前仆後繼的畫面)     有了戰場強弱,指揮官和士兵的情緒、反應和行動也才能自然。 5-2-2 指揮官和士兵的反應:     戰場出現優劣勢,指揮官與士兵勢必出現各種情緒和反應,可能得意哈哈大笑,可能氣急敗壞地要士兵多加把勁,可能打信號叫另一支部隊進入戰場;而這些行動和反應將會關連到更多「現象」的發生、引發人員的「反應」。 5-2-3 戰爭結果:     有了前因、過程、後果,觀眾不會再去懷疑這樣的結果;     就算戰術上有爭議,至少能避免「都是你說的」或「好像不知不覺就贏了」 5-3.戰場的聲音   為什麼同一場戰爭在電影中看起來比紙面敘述震撼?   撇開視覺效果不提,電影院中有超過十六支重低音喇叭在炮轟觀眾。   作家沒辦法隨書附贈CD,這是玩笑話,但確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至少彌補;   先舉漫畫的例子,同樣是紙上作業,漫畫中也能看見了許多善用聲音增加震撼的手法,那些以不同大小、顏色和字體寫成的狀生詞就是了,如果把它們全部刪掉,你會發現一場戰爭畫得再細,都安靜到像在看史奴比。   小說當中,要加強聲音的方法也很多,這裡只簡單列出幾項: 5-3-1 擬聲:     用敘述的方式比喻、描述聲音,特別適合用來描述持續時間長、音質怪異或複雜的聲音。     「發出了巨龍呻吟般的聲音」、「彷彿十哩之內的天空都在瞬間崩塌了下來」   5-3-2 狀聲:     用既有的狀聲詞,適合描寫簡短、單純的聲音。     「轟隆」、「磅磅磅」、「滴滴答答」        5-3-3 選字:     在選字時挑選特別能讓讀者感受到聲音的字。     「只見頭頂不斷有砲彈呼嘯而過」   由於我讀的是電機,也沒有上過中文的修辭學,可能還有更多技巧可以被運用到高潮迭起的紙上戰爭中,這還請專業的板眾指教。   有更多的心得我會在整理後再放到網誌或板上,或許能對各位有幫助。 -- 幽光的上田城:http://tw.myblog.yahoo.com/silvertwilight2007 (城主居所、楓之藝文館、真田咖啡館、城主的書房、英文大使館、旅遊記事本、 城主烹飪坊、主題展覽館、天下雜誌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99.105 ※ 編輯: Silver2007 來自: 125.230.99.105 (12/01 00:53) ※ 編輯: Silver2007 來自: 125.230.99.105 (12/01 00:59)

12/01 01:34, , 1F
這個已經是魔改,離黑暗精靈的世界設定與小說寫法都極遠...
12/01 01:34, 1F

12/01 01:35, , 2F
你介紹這寫法注重戰場內容的重現,但很多小說不是這樣寫的
12/01 01:35, 2F

12/01 02:18, , 3F
那是怎麼寫的?
12/01 02:18, 3F

12/01 02:39, , 4F
我比較想知道這樣去呈現戰場跟小說要表達的內容有何關聯
12/01 02:39, 4F

12/01 02:41, , 5F
你想寫的究竟是小說、還是戰爭紀錄?
12/01 02:41, 5F

12/01 02:57, , 6F
推一個,我是覺得在一個架構好的框架下,要寫戰爭紀錄或
12/01 02:57, 6F

12/01 02:57, , 7F
寫小說,都可以有方式發揮
12/01 02:57, 7F

12/01 02:58, , 8F
就看要大場面大寫,還是大場面小寫,如果一開始焦點就設定在
12/01 02:58, 8F

12/01 02:59, , 9F
戰爭只是非常微小的輔助性劇情,到可以不用這麼花力氣
12/01 02:59, 9F

12/01 03:00, , 10F
不然整個小說的節奏會很難掌控,也容易讓主軸碎裂
12/01 03:00, 10F
大場面有大場面的寫法,小場面有小場面的寫法,但倒不是說小場面就草草了事。 節奏方面,大綱打好後稍微分配一下篇幅,能確保不會小戰大打。

12/01 05:09, , 11F
先不論好壞,我覺得這串蠻有討論的價值的XD
12/01 05:09, 11F

12/01 05:10, , 12F
的確很多奇幻作品的戰爭設計充滿矛盾跟漏洞
12/01 05:10, 12F

12/01 10:53, , 13F
不過戰爭場面寫得很好 故事寫得很空洞 不覺得哪裡本末倒置了?
12/01 10:53, 13F
基本上,目標是放在「好的劇情」&「好的描寫」並重; 我並沒有說技巧很好、故事很空洞,會成為好作品,且篇題寫明了「戰爭呈現」。 ※ 編輯: Silver2007 來自: 125.230.101.238 (12/01 19:36)

12/07 23:48, , 14F
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要思考的東西太多了,很多好的作品都
12/07 23:48, 14F

12/07 23:49, , 15F
都少不了被讀者提出質疑。就某技巧敘述的討論的確會引起
12/07 23:49, 15F

12/07 23:49, , 16F
一些發聲,但再深入…我想這就像看工具書其中一篇有條理
12/07 23:49, 16F

12/07 23:50, , 17F
教你怎麼架構奇幻小說戰爭場景的文章了。
12/07 23:50, 17F

12/07 23:51, , 18F
即使有不合邏輯的地方,小說故事性仍不減低我的閱讀興致
12/07 23:51, 18F

12/07 23:51, , 19F
和對書的評價啊,當一名好的讀者、細心的讀者很簡單,可
12/07 23:51, 19F

12/07 23:52, , 20F
是要當一名同時滿足眾多人胃口的成功的作家很不容易。
12/07 23:52, 20F
文章代碼(AID): #1CzIdaiM (Fanta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zIdaiM (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