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這樣減緩大學生跟碩士滿街跑的現象最有效

看板Education作者 (Eous )時間16年前 (2008/04/20 02:25),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7 (看更多)
※ 引述《bgf408 (Randy)》之銘言: : : → Eous:你怎麼不講說學費上漲到需求下降到10萬人以下 140.122.82.12 04/18 11:49 : : 推 tonyd:P、Q放顛倒 看得很不習慣XD 61.216.20.248 04/18 18:36 : : → tonyd:感覺經濟學沒學好... 61.216.20.248 04/18 18:37 : : → Atropos0723:你說的好像家長學生都不選學校一樣 61.231.167.46 04/18 20:01 : : 推 celia0302:你的經濟應該學的不錯,我都不知該怎麼 59.105.98.147 04/18 12:42 : : → celia0302:繼續反對這種靠加價來抑制念大學的說法 59.105.98.147 04/18 12:43 : : → celia0302:給你鼓掌。拍拍拍~ 59.105.98.147 04/18 12:44 : : → Eous:謝謝回答 140.122.82.12 04/18 13:13 : : → tonyd:如果是要探討價格機能如何導致供需缺口 你的 61.216.20.248 04/18 19:10 : : → tonyd:P、Q就不應該這樣放 61.216.20.248 04/18 19:11 : 對不起,我想說的是P、Q怎麼放跟經濟學沒學好有什麼關係? : 數學、作圖本來就是幫助理解、分析的工具, : 經濟學要學的是理論、邏輯、推衍,而不是侷限在這種東西怎麼放上面。 : 打從經濟學誕生,從來就沒有人規定Q一定要在橫軸、P一定要在縱軸, : 還是「應該」怎麼放, : 國內外文獻轉軸、顛倒放的大有人在,從來也沒有人是針對這種東西提出批評, : 更何況是說別人沒學好?應該著眼的是他所提出的見解與推論... : : 推 ChrisL:我比較不懂的是 為啥要用經濟學來決定.... 123.193.176.146 04/19 01:00 : : → kikii:樓上可以去看希望之國 一整個看完不舒服= = 218.172.155.42 04/19 01:02 : : 推 tonyd:不太對 高等教育哪天成為義務教育時 你的論 61.216.20.248 04/19 01:46 : : → tonyd:點才會是正確的 現況是高等教育不是義務教育 61.216.20.248 04/19 01:47 : : → tonyd:兼且成本昂貴 但這些成本-價格卻被扭缺 以至 61.216.20.248 04/19 01:47 : : → tonyd:於讓多數人認為是種必需品 甚至因為便宜而不 61.216.20.248 04/19 01:48 : : → tonyd:珍惜 這是目前台灣比較麻煩的部分 61.216.20.248 04/19 01:48 : 就好比用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等的觀點來看事情一樣, : 使用經濟學的角度來切入也是手段之一,何嘗不可呢? :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問題總是集結各行各派的專家學者來討論的原因吧... : ※ 引述《jameswiki》之銘言: : : 說一大堆,拿出數字證明一下吧! 純經濟理論大家都會推! : : 不是說您推論有問題, 是事實上,目前根本招生不足 : : 連白吃,精障..都能上大學了 : : 還招生不足哩 : 我覺得在mgtsai的假設下所做的推論並無不妥, : 當然,現實社會的現象並沒這麼簡單, : 並不是一個「假設其它條件不變」就可以忽視其他變數而簡單解決的問題, : 可能包括Eous說的「你怎麼不講說學費上漲到需求下降到10萬人以下」 : 價格上漲影響數量變動幅度的彈性因素, : 也可能還有Atropos0723說的「你說的好像家長學生都不選學校一樣」的偏好問題, : 又或者是jameswiki提的現實上供過於求等等, : 一個想法、見解的提出都是值得大家共同再研究、討論、分析的, : 實在沒有必要三言兩語、還是要別人拿數據、還是罵、還是酸的否定別人吧, : 一起討論不是很好嗎? : 回歸正題,我比較傾向於大學減量、提升教育品質,不贊成以價制量的方法。 : 入學名額減少,競爭力自然提高,去蕪存菁,讓真正有興趣、有能力者入學, 這除非政府強制那些你認為不應該存在的大學關門, 否則當開大學會賺錢,誰會想要關門, 不太理解什麼叫做真正有興趣、有能力的人 (我始終覺得能力這兩個字是必須指出是什麼能力) 興趣跟能力(如果是考試的能力)往往不見得呈現一致, 在台灣以往的教育狀況,以所謂分數入學分發的條件, 有能力進台大醫學系不見得等於他對台大醫學有興趣,只能說他的分數讓他可以進去 同樣的只能讓前百分之二十的人進入大學, 也不見得代表這群人是有興趣者, 只能代表他們比其他百分之八十的人更有考試的能力 : 至於物稀伴隨而來的價高則由教育部干預、訂定價格上限或給予補助。 : 以價制量並不是很好的篩選機制, : 所衍生的社會問題太多,如公平性、學生素質、社會結構等。 : 有錢子弟入學一樣擺爛,真正有興趣、有能力者反而被排除在外、無法與之競爭, : 這樣的教育看不見未來在哪裡... 我始終不能理解大學減量跟提昇教育品質到底有什麼關係,如果教育品質=學生入學素質 開放大學門檻,讓原來進不來的人也可以進來, 但並不影響本來就會進大學的人。就入學生的素質而言,除了平均值可能下降, 我實在不太能夠理解到底大學數量跟教育品質有什麼關係。 但如果教育品質不僅僅等於學生入學素質, 當然在台灣這種政府干預的狀況下,雨露均沾的補助跟對學雜費的箝制下, 大學數目增加確實讓分政府預算的分母變多,大學所拿到的錢就會變少, 大學能投注的錢不若以前寬裕,必須自己去找錢。 因此對於沒能力找錢的學校, 投入在教育的軟硬體設備的錢不若以前多,可能教育品質會因此打折。 但這就講到一個殘酷的想法, 台大的學生可能會想到,以前的可以分到多少資源, 現在卻因為不入流的人也來分一杯羹,導致我能拿到的資源變少。 因此大學數目應該要下降,才能確保我分到的資源可以跟以前一樣多。 此外大學生數目一多,更多人來分食大學生的光環, 大學生的招牌亮度不如以往, 這可能危害到原來就可以進大學的人所能擁有的光環亮度, 因此原來可以進大學的人就會覺得, 這群不該進來的人怎麼可以也一起共用大學生這個名字。 我不能理解,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會自以為的認為哪些人不適合念大學, 因此他應該要去做^$%&^%$&事情, 並振振有詞的認為這樣有助於社會的進步, 我只看到先行代替社會去決定別人應該處於何種階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9.204

04/20 02:30, , 1F
大大大狂推最後一段,簡直是經典!
04/20 02:30, 1F

04/20 14:50, , 2F
最後一段也是我的想法
04/20 14:50, 2F

04/20 14:51, , 3F
憑什麼成績階級在前面的能決定在後面的該
04/20 14:51, 3F

04/20 14:51, , 4F
往那個方向走?
04/20 14:51, 4F

04/20 14:51, , 5F
人家願意花錢去一般眼中不入流的大學,是
04/20 14:51, 5F

04/20 14:52, , 6F
他們的事,誰有權力去強迫他們不能這樣?
04/20 14:52, 6F

04/20 17:36, , 7F
推最後一段。
04/20 17:36, 7F
文章代碼(AID): #182ZaW5K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17 篇):
文章代碼(AID): #182ZaW5K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