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我的學校不見了,上學好難!

看板Education作者 (還有粉多作業呢~~)時間18年前 (2006/09/06 23:0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3 (看更多)
※ 引述《garson (garson)》之銘言: : ※ 引述《kevinjl (無神論者-無神得自由)》之銘言: : : 幾篇似乎都只是負面的思考 : : 現實是 交通改善了 以前交通不便的情況還依舊嗎? : : 通車多少時間內,是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共識? : : 如果一台校車可以解決的事情 為什麼需要配置老師與學校資源在那邊? : : 全校只有十幾位學生的學校 對學生團體競爭與生活的適應好嗎? : : 裁撤小學校 需要評量該校該地的狀況 : : 不應該聽到 這個政策 就馬上評論 這是好的或不好的 :   交通改善了,是交通便利區的改善還是交通不便區的改善? :   即使硬體有了改善,是否就代表偏遠地區的學童能夠更便利的上學? :   通車時間的多寡,應該考慮的是多數人的共識或是使用者的共識? :   政策形成前,這些意見是否上達天聽? :   校車的經費固然較少,與學校資源等資本門經費相較,何者較穩定? :   校車經費可能由前幾年的校車經費->交通補助費->沒錢沒經費 : 而學校的存在,則可保最低的經費來源。 :   只有十幾位學生的學校,一定就對學生團體競爭與生活適應不好嗎? :   裁撤小學校有利有弊,利的是誰?弊的又是誰? :    還是老話一句,得看狀況 我想有閒功夫來這邊寫文章的,也許沒有偏遠小校教師 不然可以請他們來說說狀況如何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就卡在曼尼 如果有足夠的曼尼的話,裁併小班小校就不會發生 從財主單位、地方行政首長,一直到教育局裡面的官員 真正學習教育、了解教育的,真的沒幾個 而真的教育体系出身,了解教育問題的,卻是窩在學術界或學校裡 很多變成替政府政策背書的打手 或是不問世事,研究那些對現實問題沒啥直接效益的東西 即使有幸進入政府單位工作,也受限於現實環境,不同流合污就萬幸了 我認識一位某大教授,目前擔任高中校長 該校也是以提高基測門檻吸引優秀學生 為創造完美升學率成為該地區前三志願為目標… 一個學教育的教授經營學校也是以拼升學率為目標 也是要跑攤去國中參加畢業典禮或校慶XD (這種事即使不學教育,也可以辦到…) 所以,既然連大學教授都得順應現實環境 也不必期待靠考試進入政府、制定政策的官員們能夠有多少教育抱負 沒錢、沒人,什麼事都辦不成 地方財政困難,連薪水都發不了 養一所學校一年要花上千萬的銀兩 砍掉一所學校,就省一筆錢 官員們想到的就是這些 今天講軟硬體、講交通、講同儕競爭與適應 那些都不是重點 官員理由一大堆,其實還不是缺曼尼 尤其令我覺得可笑的是,同儕競爭互動的問題 在偏遠小校反而能夠型塑一個孩子健全的人格 人少,校長老師更能作身教言教,小朋友也不易變壞 也不會閒閒沒事就上即時通聊天打屁,在小學高年級就交上一堆乾哥乾姐 也不會上課不上就傳紙條、聊天講話 君不見愈往市區走,小朋友的行為就愈乖戾嗎? 因為他們受到更多聲光影像、燈紅酒綠的影響 真不曉得那些官員是冷氣房坐太久看公文 還是平常上班太累回家都看電視或睡覺 缺少與社會接觸的結果 才會想出這種理由來裁併小班小校 連孩子們的次文化都不了解,怎麼制定政策? 另外,今天如果偏遠小校的家長出得起錢養學校 政府當然樂於脫手 問題是一年千萬的開銷,窮鄉僻壤的地方,負擔得起嗎? 要政府救,不如自救 我今天想說的是,不管交通車、道路是否便利、是否有利學生學習 這些東西並不是政府施政所考慮的重點 因為這些東西應該是學校要自己解決的 學校可以來跟上級要錢,但前提是你得達到績效目標 (不然我錢豈不是白給了?) 所以呢?各顯神通,家長會長開校車、拼命吸引外地學生入籍就讀 想拯救學校就得靠民間自己想辦法 最後我得再說一點,保留偏遠小校,是否就有利學生學習呢? 我看也未必(即使很多家長教師這麼主張) 總之,這個問題,值得再好好思考思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3.13

09/07 00:36, , 1F
推。
09/07 00:36, 1F

09/07 18:45, , 2F
推。
09/07 18:45, 2F
文章代碼(AID): #14_kCcmF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4_kCcm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