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買東西

看板Economics作者 (做一個有顏色的夢)時間14年前 (2010/01/09 17:58),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 引述《octopusy (gg)》之銘言: : 但那個別的因素 可說是商品對我的外部性 : 不是那個商品了 : 如果是被情勢所逼逼去買東西呢? : 老師規定要買某一本很鳥的教科書 你只好乖乖買了 : 其實你買的是"怕老師生氣 怕被老師當掉..." : 這種情況下 光看教科書對你來說 是無價值的 : 你買的是外部性而已 : 這樣算消費者剩餘嗎? 這個學生可說完全沒有享受到 : 這裡我就不懂了 這樣購買行為 定義上也算是消費者剩餘嗎 學生買的的確是『怕老師生氣,怕被老師當掉』,外加『學分過關』以及其他。 不買的話,就是付小錢,外加被逮到的機會成本,去買盜版, 或是付『人情債』向學長姊借書, 或是乾脆直接付出『惹老師生氣,被當掉,所以明年再來』的機會成本。 我不贊成把所謂『商品』窄化成直接的實體物品或直接的服務, 便當這商品就只有便當,上闔屋這商品就只有上闔屋,課本這商品就只有課本, 這樣會冒出一堆外部性,很討厭。而且供需理論的解釋力也變弱。 不如把外部性因素也當作商品或代價的一部份。 畢竟商品或成本,本來就是很多不同要素的組合, 那在組合中加入『避免在火車上挨餓』或是『捧同學人情』 或是『怕被老師當』又何妨? 而且我發現這樣想還有個好處: 只要相信自己的選擇,都是在當時條件下所作出的最佳決定。 生活會快樂得多。 : : 我想的正好相反。 : : 當下來看,市場價格絕對是最正確。 : : 如果你覺得市場價格不正確,那一定是漏掉了其他的商品或成本(代價) : 學理上只要不夠理性 市場價格就不可能正確 : 最簡單就是看股票市場 一堆不理性的行為 從眾行為.心理帳戶...等等 : 所以股票價格沒辦法說是最正確的價格 『只要不夠理性』這句話很恐怖的。 經濟學的大假設就是『人是理性自私的』 如果把『理性』抽掉,整棟經濟學大樓會像911世貿那樣垮掉。 說『只要不夠理性』,那就違反經濟學的大假設,不是經濟學了。 人到底理性不理性,那是其他學術上的論點。 但既然是以經濟學討論,不論你贊不贊成,還是請服膺經濟學的大假設。 在同樣的大假設平台上才討論得出有意義的內容。 (哦對了,這不是我的。我是借用張五常的論點。) 至於所謂『不理性』的行為,我是把它視為『缺乏資訊成本』時觀察到的事實, 可能是行為人缺乏資訊成本(從眾的人沒有其他資訊參考,所以從眾), 也可能是觀察者缺乏資訊成本(低價賣股的人為何而賣,局外人觀察不到的)。 這樣還不夠好,但我目前也想不出其他解釋。 : 不過你說絕對正確也是不錯的想法 : 畢竟一個東西的價值 是有點人生哲學的概念了 : 誰規定某個東西有一定絕對的價格? 又不是考試題目有標準答案 : 恐怕上帝也不知道一個便當正確價格是什麼 : 所以現在就是正確價格 我想也是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9.125.62 ※ 編輯: jazzycat 來自: 117.19.125.62 (01/09 18:00)

01/09 20:26, , 1F
贊同 另外我這邊的想法是 經濟學所謂的理性 和一般所謂的理性
01/09 20:26, 1F

01/09 20:27, , 2F
本來就是不同的 經濟學得理性和所謂利己是比較接近的
01/09 20:27, 2F

01/16 21:45, , 3F
拜托,把理性抽掉所有學科都掰掰了何止經濟學
01/16 21:45, 3F
文章代碼(AID): #1BI5DBY4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I5DBY4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