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買東西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1/09 17:1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1 (看更多)
※ 引述《octopusy (gg)》之銘言: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 當你覺得這個東西不應該賣這麼貴 : 但是你最後來是買了 : 我之前在火車上 : 因為中午 所以只好買了鐵路便當花了80元 : 但是其實那種菜色 以南部生活來說 我只願意出40元 : 但是沒有選擇 所以我買了 : 買在一個高於心中願意出的價格上 : 消費者剩餘是負的 這個便當對我來說消費者剩餘 = -40 : 不知道經濟學怎麼看待這種情況呢 : 相信大家也有很多經驗 : 包括買了之後才發現後悔 產品的價值遠遠不如預期 : 這樣也都算是事後消費者剩餘是負的 : 但是簡單供需模型中 是不會有這種情況的 : 因為他假設人是理性 而且是自由選擇的 : 也沒有設定商品中有品質不一的劣質品 : 那經濟學是怎麼看待這種呢 有沒有模型? 這個問題大家引用了很多理論或名詞,小弟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原po沒有東西可以吃,而且肚子餓。 這個80元的便當他的菜色可能只值40元, 但這個便當能夠滿足你想要飽腹的需求。 既然已經買下了, 就表示這多出的40元的價值小於等與你願意為了飢腸轆轆所付出的代價。 所以你掏出80元買下他,如果你不願意為了餓扁的肚子多付出40元, 就代表這價格不是你願意而且能夠付出的。 原po事後的後悔,主要是在於便當本身的價值不值80元, 但同時這個後悔也忽略了這個便當即時解決飢餓問題的價值。 如果沒有買下它,卻一路餓肚子,也許才真的會後悔。 簡單的說,在肚子餓,沒別的東西吃的情況下 您付出的代價是 便當的價值+即時解決飢餓不需忍耐= 80 =< 你願意解決此一情境的付出 換方面來講,你買的是便當的飯菜+便當及時解決飢餓的能力,所以付了80。 另外我想也可以以附加價值的概念解釋。 如果真要後悔的話應該也是後悔應該忍耐一下,不應該為了一時的飢餓多付出40元才是。 如果這樣的話就是決策品質的問題了, 但在那個當下你絕對認為效用>=代價 ,否則不會買下便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213.247
文章代碼(AID): #1BI4cIHV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I4cIHV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