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心得] 辯論會觀後感-兩人經濟理念的不同

看板Economics作者 (dyk)時間16年前 (2008/02/26 20:0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42 (看更多)
※ 引述《josephtyw (JosephWang)》之銘言: : travelfox大認為他沒有義務回答P大所提的四個問題,因為很花時間。 : 但是我覺得travelfox至少有義務回答,他先前對於候選人經濟政策的評價, : 是否奠基於他個人對這四個問題的答案上。(尤其是前兩個問題!) : 因為這關乎別人如何evaluate他對候選人經濟政策的評價。 :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評價的正確與否,就必須透過他對這四個問題的答案來檢驗。 : 而且,如果travelfox大真的認為這四個問題都是大哉問,很難回答,或很花時間。 : 那豈不是承認他的評價所根據的前提並不是那麼確定為真(或為大家所公認)?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他的評價應是奠基於其他的前提,但是p大(與我本人)忽略了。 : 那travelfox可能就要考慮澄清他評價的前提假設。 : 下面是dyk的代答,與我的回應。 : ※ 引述《dyk (dyk)》之銘言: : : 沒有確切的證據 : : 任何經濟理論都需要經過相當的檢驗 : : 即使ㄧ次實證的支持無法代表理論的正確性 : : 所以經濟學家發展出各種理論來解釋社會現象 : : 無奈經濟學不像自然科學可以有set up實驗 : 經濟學已經有實驗方法,Smith (JPE 1962)就是Sveriges Riksbank Prize級的文章。 : 當然,實驗結果的robustness可以討論。 : : 所以我們只能說..有相當高的可能性 : : 過去的經濟榮景是因為計劃經濟 : : 因為看許多開發中國家的例子可以發現這樣的結果 : 請問所謂「開發中國家的例子」有哪些? : 亞洲四小龍的成功之所以是「奇蹟」,本來就是因為她們是上百個開發中國家裡頭, : 少數成功的例子。 : 如果這是通則(或如dyk所說「相當高的可能性」),那非洲怎麼沒有一個成功的? : 另外,也已經有許多學者(包括經濟學家在內)嘗試要幫助開發中國家成長,甚至已經 : 進行不少政策「實驗」,但是成功地透過「計畫經濟」來「振興經濟」的有多少? 應該這麼說.. 計畫性經濟是幫助開發中國家發展的必要條件 而不是充分條件 簡單的想法..開發中國家在生產技術和效率上不如已開發國家.. 所以需要使用政策來輔助其經濟成長 舉例而言..如關稅保護政策 WTO也依據各個國家發展情形的不同 允許開發中國家可以使用一些已開發國家不能使用的關稅保護或是補貼政策 我這裡想提的就是補貼政策 如提供免稅優惠甚至生產補貼來提供廠商生產的誘因 增加廠商的競爭力(降低邊際成本) 題外話... 年紀越大越發現台灣的經濟奇蹟的真相 就現實面的情形下的確是奇蹟..畢竟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可以在短時間有如此的發展 真的是相當的不容易 實際上是巧合加上運氣 二次大戰後..台韓日三國都是在美國戰略意義上提供的援助 才使得三個國家能夠在短時間內有如此的發展 經濟發展中資本的累積是相當重要的 只是對一個窮國來說資本相對的是少的 所以必須要集中有限的資本做正確的投資(站在國家的角度) 因此..美援加上高的國家儲蓄率(加速資本累積) 加上正確的政府引導(加工出口區) 很多很多的因素.. 當然以上都是推論.. 經濟學中很難提出直接的因果關係的證據 不過就經濟直覺上和經驗上 計畫性經濟對發展中國家真的很重要 另外一個想法就是不是每個計畫都能成功 計畫失敗當然就是賠上整個國家 這也可能是某些國家成功某些國家失敗的理由 : : 但我覺得重點在於..未來適不適合繼續使用計畫性經濟 : : 畢竟台灣目前已經逐漸要邁入已開發國家 : : 所以過去的方法是否適用應該著眼與此討論 : 雖然過去的部分有待討論,但這個部分我是同意的。 : : 就經濟學所討論的效率性而言 : : 外部性和公共財是政府有利的介入 : 澄清一下,外部性和公共財是政府考慮介入的「前提」,不是介入本身。 : 政府的介入傳統上指的通常是用管制、課稅、公營等手段, : 近年來則是透過「創造市場」,例如污染權市場或拍賣執照等等。 : : 但事實上還牽扯到分配性的效率以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問題 : 對不起,我有點駑鈍,請告訴我什麼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問題」?是爭取移民嗎? : 還有,您說的「分配性效率」是指什麼?到底是經濟學講的「配置效率」(allocation : efficiency)還是「所得分配的公平」(equity)? : (如果是前者,那已經包含在經濟學講的效率裡面,市場機能已經可以處理, : 如果是後者,那其「效率」如何衡量?用基尼係數嗎?) : : 就封閉市場而言..政府是管越少越好 : : 如果面臨全球化的競爭 : : 以國際貿易理論而言..政府介入可以提升福利 : 對不起,我沒修過國際經濟學,對國際貿易理論不太懂。 : 請您教我在全球化下,政府介入如何提升福利(而且是跟封閉市場不同)? 很簡單的想法.. 想像如果每個國家都是在最適化自己國家的福利(welfare) Welfare=Consumer Surplus+Producer Surplus+Government Income 這裡的政府收入與支出是指本國政府對於外國的收入與支出 各個國家對於每個產業的生產函數不同因此有相對的生產優勢 因此國家可以設定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關稅來最大化自己的福利 可是如果每個國家都使用這樣的關稅政策 整體福利反而會更差(both bad) 因此會有很多雙邊貿易協定共同下降關稅來提升雙方國家的福利 其實所謂關稅協定就是國與國之間的Bargain. 哪某些產業的利益去交換某些產業的利益 總和的福利會是最好但這樣會傷害到某些人的利益 所以市場機制不會調整到那個方向去 所以需要政府扮演Transfer的腳色 : : 首要在建立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 : 在任何經濟社會,政府都必須要確立財產權、確保契約的履行等等, : 都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競爭環境」,在全球化的競爭下有什麼不同? : : 並且避免市場中的有人取得不當利益 : 何謂「不當利益」?是「獨占利益(monopoly profit)」嗎? : : 以加速市場達到均衡狀態 : 這個能不能請您闡述一下政府如何介入,可以「加速市場達到均衡狀態」? : 是自己下去買賣交易,還是制定什麼樣的遊戲規則來「加速」? : (以下恕刪) 簡單的想法是 假設市場上存在一個最適的廠商數目 如果你放任市場競爭 則ㄧ堆人會進入市場...有人活..有人死 若是存在固定成本...則那些Fixed cost就會Sunk 所以政府能做什麼 引導資金做有效的配置來加速最適廠商數目的達成 我覺得計畫性經濟最大的問題在於政府的效能 人們能不能相信政府 因為如果存在Social planner...那麼可以想像的他是有可能達到比柏瑞圖境界更好 我們稱為social optimal... 想像它可以透過transfer去達到總和效用最大..整體社會效用總和最大 問題是真的政府萬能的話...國營企業也不需要民營化了 實際告訴我們政府是不效率的.. 而且不是每個政府都是會顧慮到整體人民的 (有些只照顧部分人民) 坦白說.. 我個人也是不相信政府的 尤其像美國..更是覺得政府最越少事情越好 這也就是很多經濟學家主張的自由市場經濟 政府只需要最好制度面的事情..其他讓民間部門去做 可是..對於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島國來說 政府領航的工作就相對重要 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多的Fixed cost可以讓市場去嘗試 更重要的是..島國與小國的特色就是長的快..死的也快 也就是對於一個好政府或是壞政府特別敏感 美國選個爛總統也不會怎樣.. 因為人家制度完善 ..更重要的是她們資源豐富 經的起浪費...打你伊拉克又怎樣 台灣真的經不起一個笨蛋政府這樣亂搞 我真的不認為新政府該多做什麼 我所謂的良好環境是麻煩搞好兩岸關係 因為這樣 無論是在生產要素或是產品或是資金的流動能更彈性 我相信才能對產出有直接的助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205.230.150

02/26 22:58, , 1F
推這篇
02/26 22:58, 1F

02/26 23:01, , 2F
推~
02/26 23:01, 2F
文章代碼(AID): #17n05dVk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4 之 42 篇):
文章代碼(AID): #17n05dVk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