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通?

看板Economics作者 (唸書是很幸福的)時間17年前 (2006/09/29 22: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2 (看更多)
※ 引述《QnQ ()》之銘言: : ※ 引述《ianlin45 (Ian)》之銘言: : : 先不考慮政治上的角力(定位) : : 三通本身在經濟上來說 會有什麼影響呢? : : 看過前面的討論 但是好像沒有人解釋邏輯推導過程 : : 希望有淺顯易懂的說明 謝謝 : 三通當中 通郵電通航很直覺的是可以讓兩岸的聯繫互動 交通成本降低 : 這當然有助於兩岸之間互動效率的提升 : 助於兩岸企業雙邊交流來往 : 通商則是我個人認為爭議較大的部份 : 通商包括了商品的貿易出入 資本投入 技術移轉 甚至遷廠外移等等 : 其實現在兩岸之間早就在進行間接通商 : 經過香港等第三地進行間接貿易 光是經香港的間接貿易現在累計至少超過1200億美元 : 台商苦命在於中間要被香港等地白抽過路費 造成成本上升 效率下降 : 台灣政府也拿不到好處 : 所以一直有聲音要求開放 這跟中國官方「只要不台獨,什麼都好」的說詞有關 聽起來很吸引人,實際上卻一直打壓我外交空間 哪天時機一成熟,直接對外宣布是國內問題,其他國家不可干預,也很正常 就像我們這兒,四周土地都有人買,而且錢也付了 哪知道政府突然都不給批,買土地卻不能建廠房 大家乾瞪眼,村委會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 通商在自由貿易的論述下 很直覺地定位成雙邊互利的狀況 : 藉由彼此的比較利益開展生產的專業分工 再藉由貿易讓雙方互利 : 一直到不再有貿易套利的空間 使商品的相對價格在兩地歸為一致 : 也較是所謂的國際價格 : 但是自由貿易的理論模型只是極為精簡的模型 : 如果資本 商品的自由流動讓雙邊獲利是理所當然 : 那已開發國家大可不必對開發中國家課徵反傾銷稅 : 已開發國家也不必再優惠 補助國內缺乏比較利益的產業 比較利益假設只有勞動這唯一的生產要素,又假設生產要素不會流動 而生產者即消費者,專業化使產出提高,自然會導出大家都有利的結論 如果再加上土地、資本,可能就涉及到某些人有利,某些人不利(分配)的問題 由於把簡單假設下的簡單推論拿來做為政策指導,熊彼德就批評為"李嘉圖之惡"了 : 個人認為核心的問題在於 各國本來就不存在完全的專業化 : 就生產來講 農夫或許可以當工廠工人 但是就無法當高科技工程師 : 就消費來講 農夫既然無法隨著貿易的速度轉型 : 開發中國家生產的農產品 以致於消費品 工業製程品 : 勢必衝擊本地原有的產業生存空間 : 各已開發國的作法多仍以配額 或關稅 或反傾銷等方式來保護國內產業 : 也就是說所謂自由貿易是「保護弱小的 拓展強勢的產業」 : 笨笨的迅速將一切產業暴露在國際的弱肉強食 開發中國家的低價競爭 : 無異於自掘墳墓 這樣的"自由貿易"只是一種策略性口號,用來維護特定利益團體,不是真正的自由貿易 就好像"反貪腐"其實只是反扁,沒看到有人拿來反馬、反宋,是一樣的道理 : 直觀一點來講 當自由貿易將台灣的農漁民 加工業勞工全部搞的失業之後 : 經濟學叫他們花錢買外國的東西是不太可能的 : 剛好政府又為了補貼與國際廠商低價廝殺的製造業 : 沒錢照顧失業的人 又沒辦法及時將他們訓練成工程師 : 那些人只好自生自滅 古典學派說,長期下來,他們就能買了 凱因斯則說,長期下來,他們都死了 : 另外 自由貿易預設了 : 種香蕉比較便宜的就應該種香蕉 研發科技比較便宜的就研發科技 : 大家有香蕉吃 也有電腦可以玩 : 但是種香蕉的永遠只會種香蕉 : 綜觀國際上還沒有一個國家不想進行高科技化 提昇高附加價值產業 : 因為種香蕉總是很容易被其他國家趕過 : 但是高科技則可以用專利來壟斷 並且扶植整個生產鏈 甚至全球佈局 : 自由貿易無法讓一個香蕉王國變成高科技 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矽島 : 只有政府的經濟政策 學術的研發 產界的整合才有可能如此 : 大國講自由貿易是為了全球佈局 小國講自由貿易是開拓產品市場 : 台灣講自由貿易竟然是為了台商的存活 : 以現在台灣高度容易被低價替代掉的製造業來講 : 在自由貿易中 廠商遷廠更是必然之事 : 台灣勢必將喪失所有附屬代工業的基礎 當然也包括竹科的電子代工業 : 產業外移 基礎流失 更不用說如何成為什麼科技矽島 : 一窩蜂的興起 一窩蜂的落跑 就是台灣現行產業的寫照 : 難道製造業衰敗後台灣再回頭大規模生產香蕉 蔗糖嗎 其實農業也能涉及科技跟專利:   跨國公司 Rice Tec(稻米科技公司)分別從印度及泰國引入 Basmatic 及 Jasmine品種,並申請專利。這樣,儘管兩個品種都是兩國人民的勞 動成果,Rice Tec 卻輕易搶過去。兩國農民若繼續種植這些品種,就要 向公司付出補償。Rice Tec 還研究把有關品種的種子基因改造成無生育 能力。若第三世界農民買入種子,將來就不能夠自行培植,而要永遠依   賴外國公司。* *〈自由貿易,不自由貿易與不貿易自由〉,劉宇凡 全文:http://xinmiao.hk.st/trad/globalize/gl051.htm : 台灣在5 60年代藉由國家重工業建設 : 使石化鋼鐵業及相關下游產業得以發展 : 再藉由國家的工研院將電子技術導入 才造就了電子代工業的基礎 : 但是現在生產力中堅的台灣製造業仍舊停留在 : 價格 效率 成本競爭的附屬性代工業 : 台灣政府在80年代接收了西方的新自由主義 政府開始自我弱化 : 放棄掉台灣自主的產業政策 導致台灣廠商還剛開始技術成熟 : 就無法得到國家支持的資金 科技協助 : 政府放任各中小型企業在國內彼此低價競爭 : 若再三通則是要讓還存在台灣的產業與大陸廠商直接互相撕殺 這很難說,畢竟向右轉還是政府的大手在推 而且也有扶植失敗的例子,如裕隆,否則自由派不會老是呱呱叫 經濟開放弱化的是應變突發狀況的能力(經濟一體化意味著牽一髮動全身) 姑且不論"新自由主義"一詞的爭議 政府的改革最初也是因應財政問題而起 希望藉由引進企業管理的方式來更有效率地使用預算 成本效益分析、效率的思維,很難不動搖對於產業政策的信心 (相對興起的是"競爭力"的意識) 再說,這樣的產業政策會遇到所得分配的問題: 為什麼要拿國家的錢補助社會上所得較高的一群? : 現在的狀況是這樣 : 已經遷廠至大陸的台商反而以低廉價格威脅國內的廠商 : 三通讓台商有存活的機會 : 卻可能讓台灣發展至今的高級代工業 製造業連根拔起 : 台灣政府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如何在已存在基礎的製造業上 : 研發整合更成熟的技術及生產網絡 : 三通好聽叫自由貿易 難聽叫自生自滅 : 台灣的產業若只能移往大陸才能生存 : 台灣將和香港一樣製造業被掏空 無法有自主領先的製造業體系 : 政府的經濟政策是最主要的關鍵 : 有學者提議藉由稅捐充裕國庫 控管外流資本廠商 : 減緩產業空洞化對於國內的衝擊 : 個人認為此法或許可行 但太過於被動 : 三通的議題應放回台灣整體產業的前景來看 : 應以整合 研發 擴大國內外資金挹注 人才培養為重 : 而不得因政治因素草率犧牲近半世紀的產業基礎 : 也犧牲掉農民 勞動者的工作權 : 有點激烈 歹勢 其實投資方面通好多了(可能有人想要通更多):   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05年1-12月我國核准對外投資   (含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共計1,818件,金額為84.54億美元,   其中核准赴中國大陸投資金額為60.07億美元,占我核准對外投資   總額71.05%,位居第一位。累計自1991年至2005年12月底止,臺   商對中國大陸投資總核准件數34,452件,總核准金額達472.56億   美元,占我核准對外投資總額的51.49%,位居第一位。**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第 157 期 http://www.chinabiz.org.tw/chang/Eco/157-2005-11/menu.htm 還有更激烈的:   政策圈的人大聲疾呼,我們需要提倡教育與培訓,增加研發支出   ,創造「創業風氣」,以改善舊經濟體的整個供應面(如 HMSO,   1994)。不過我們不用對任何旨在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政策寄以厚 望。翻遍歷史,我們找不到任何系統化或不可動搖的證據,能證   明經濟創新能力、教育水準、研發經費、培訓能力,或其他任何   值得一試,但純屬供應面的政策方案,與長期國際經濟績效和成   功有因果關係(Edgerton,1996)。***    *** Paul Hirst & 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迷思》,群學出版社,p.18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37.205.173
文章代碼(AID): #157It4Qy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7It4Qy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