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殷商族源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皇元界朝)時間1年前 (2022/08/27 15:09), 1年前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4/17 (看更多)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所以根據現在的考古發掘成果,商朝的祖先是這樣的: : 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仰韶文化後崗一期類型——仰韶文化大司空類型——後崗二期 : 文化澗溝類型(龍山時期)——下七垣文化漳河類型(夏朝時期)——二里崗文化(早 : 商時期)——白家莊期(中商九世之亂)——殷墟文化(晚商時期) : 商朝的祖先基底還是中原文化,與夏朝、周朝同源。和東夷(山東全境、江蘇北部、河 : 北東部、河南東部)、三苗(湖北全境至湖南境內)的基底完全不同。 我是覺得中國的夏商史可說是整個做歪掉了,大概是救不回來,但是可能 他們也不想救回來XD,畢竟史記就是說夏在黃河流域,誰要是說夏在長江 流域,那整個史界的很多人的學術成就都要被打倒,而且也會讓人感覺以前的 官方強調的史觀像是認錯了父親XD 郭靜云教授已經從各方面論證了夏是在江漢平原的可能性最高。 湖北省自古就有一條河流叫夏水,是漢江上游一條河,看水經注說的, 是長江分出來的一條河,向東北流最後注入漢水。 而荊南寺遺址文化和石家河遺址文化就在附近,而繼承石家河文化的盤龍城, 則在石家河正東方。 荊南寺遺址文化、石家河遺址文化、盤龍城都很靠近漢江、長江交會口的平原, 很直觀地可以知道,這附近必然是很常有水災,需要有人關注水利工程。 夏禹治水典故從這裡萌生,是很自然的。 加上二里頭無論是陶器還是青銅兵器出土數量,都遠遜於盤龍城,而且兩者年代 差不多,郭教授認為盤龍城早一點,有些學者認為二里頭早一點。 結果你硬要說二里頭文化影響盤龍城、主宰盤龍城?? 根本說不過去,完全是用 史記觀點硬要解釋罷了。 所以郭教授認為,盤龍城是商湯據點,石家河是夏禹之後的勢力,荊南寺是夏禹, 很合理。而且夏桀被流放南巢,應該是安徽巢湖,這裡剛好是盤龍城文化和 吳越文化交界處,也非常合理,不然商湯如果是黃河或東北文化勢力,能一開始 就統治到那麼東南方?? 要知道這裡到戰國中期還是楚國邊界地帶耶!!! 而二里頭其實只能說是江漢平原文化的北界一個重要的據點,不是真正 政治權力中心。 中國史界整天在黃河、山西找"夏",結果挖出了一個更早的陶寺遺址,只能說是 是堯; 又在陝西石卯發現石卯超級城堡,又不知道怎麼解釋,但是就 找不到對應夏的繁榮文明遺址,所以只能拿二里頭來硬湊。 對照石卯的雄偉城池,二里頭的城池宮殿根本太不成比例,要說二里頭是夏, 那是在說華夏是個連先戎文化都比不上的小城邦嗎??? 我看中國史界從來 都沒面對這問題進行解釋。 而殷商則是盤庚以後從東北方來的"游戰族群"。因為當時農牧還未完全分家, 一個族群裡,有農民,有牧民,還有就是像雅利安或殷商一樣,是靠著武力, 收取保護費或劫掠或佔據資源的"游戰族群",用馬戰車一舉打爆黃河流域各個 城邦,又南下打爆盤龍城文化。這符合馬戰車在世界各地文化的優勢征戰理論。 郭教授在考古解釋上,比中國史界走的遠多了!!!! -- "我現在沒時間對付這些叛徒,他們終將遭受懲罰,根據烏克蘭軍法紀律第48條, 未決定祖國是哪裡的軍人,已經違背了他們對烏克蘭人民做出的保家衛國效忠 誓言,他們的自由與民主,將無庸置疑地遭到剝奪,牆頭草般的將領,不屬於這裡!" --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 20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1.202.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61584152.A.266.html

08/27 15:28, 1年前 , 1F
為什麼你的商一下在東北 一下在江漢
08/27 15:28, 1F
依照郭教授推測,盤庚殷商和成湯之商是不同的兩個族群政權。 她認為殷商是馬戰車游戰民族,又是個重視多元文化的政權, 所以打爆盤龍城後,有將前朝神話和殷商本身的融合成新的神話傳說 變成我們今天看得那樣。 ※ 編輯: hgt (111.251.202.37 臺灣), 08/27/2022 15:34:30

08/28 01:28, 1年前 , 2F
裝睡的叫不醒
08/28 01:28, 2F

08/28 01:28, 1年前 , 3F
永遠都在跳針二里頭
08/28 01:28, 3F

08/28 05:34, 1年前 , 4F
郭教授講的只是其中一個假說吧
08/28 05:34, 4F

08/28 06:02, 1年前 , 5F
嗯嗯 就像有人永遠都在跳針中/內亞
08/28 06:02, 5F
文章代碼(AID): #1Z2SCO9c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Z2SCO9c (DummyHistory)